运用农村合作组织组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实施

时间:2022-09-07 09:59:32

运用农村合作组织组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实施

2004年,吉林省供销社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指示精神,成立了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协会,同期制定了《吉林省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暂行办法》,先后在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等地建立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鉴定站,并积极联合高校和企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截至2010年12月,在全省登记并领取农产品经纪人证书的人员中,高级水平的人员2100人,中级水平的人员4020人,初级水平的人员4400人。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协会经过7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在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认证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主要培训模式

1.1联合培训模式

由农村经纪人协会主办,地方政府专项拨款或企业投资,联合高校和企业进行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1]。

1)农村经纪人协会与高校联合的培训模式。农村经纪人协会与高校联合是吉林省农产品经纪人的主要培训模式。该模式由省、市、县农村经纪人协会主办,地方财政拨款,高校进行培训和职业认证。例如,供销合作社系统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10号站(以下简称“第010号鉴定站”)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设立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专业培训和认证机构。该机构培训和认证的学员主要来自供销社社员和农村经纪人协会会员,培训经费由地方财政专款调拨,组织培训和职业认证工作由第010号鉴定站完成。培训内容依据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标准制定,主要包括农产品市场相关法律知识、农产品质量等级的识别、农产品价格的判断、购销合同的编制、销售渠道的选择、农产品市场信息渠道、市场调研方法、建立客户关系和商贸谈判技巧等。职业等级认证依据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标准,分为培训、辅导、考试、鉴定四个环节,最后颁发职业等级证书。2006~2007年,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第010号鉴定站连续两年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优秀鉴定站单位。

2)农村经纪人协会与企业联合的培训模式。企业与农村经纪人协会联合是伴随吉林省农产品流通领域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培训模式。该模式由企业主办,省、市、县农村经纪人协会协办,地方财政和企业共同资助,联合培训认证机构进行的培训和认证。以中农集团吉林公司为例,该公司定期投入资金,联合培训认证机构,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培训内容依据企业需求和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标准制定,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的农产品介绍、特点、销售推广技巧、农产品基础知识等。培训教师来自企业营销部门或外聘。职业认证由认证机构组织考试、颁发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该模式主要由国外涉农企业和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承办,通过培训来宣传企业产品,实现扩展市场份额的目标。

3)农村经纪人协会、企业、农产品经营大户联合的培训模式。农村经纪人协会、企业、农产品经营大户联合是吉林省乡镇区域内的培训模式。该模式由农村经纪人协会和企业主办,联合农产品经营大户,由企业聘请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例如,农产品连锁集团、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定期投入资金,组织农户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依据企业需求制定,主要包括企业新产品介绍、应用、注意事项、销售推广技巧等。该模式是企业为实现新产品推广目标而开展的培训。

1.2远程培训模式

2008年,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协会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第010号鉴定站联合,由第010号鉴定站投资建设公益性“中国农产品经纪人”网站,开展农产品经纪人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在网站上采用“远程培训+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方式,为会员提供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认证培训课程,如“农产品经纪人基础知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道德”、“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编制”、“农产品市场信息渠道”、“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农产品鉴别及等级评定”、“销售渠道的选择”、“市场调研方法”、“建立客户关系和商贸谈判技巧”等。同时,网站为学员提供国家权威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吉林省地方性农产品市场信息[2],如链接国家商业部“新农村商网”、农业部“一站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网”;链接吉林农网商务频道、吉林新农村商网、吉林农网、农友网、吉林现代牧业网、吉林玉米网等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网站从多方位、多角度提供农产品经纪人基础知识和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方面的知识培训,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3]。但是,由于网站建设和管理经费短缺、人力不足,农村经纪人远程培训模式发展缓慢。

2培训模式的比较分析

“农村经纪人协会+高校”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培训组织管理规范,能够保障培训师资、教学和认证质量;缺点是部分县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及经费发放时间拖延,影响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进程。“协会+企业”模式和“协会+企业+经营大户”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培训组织管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企业参与培训投资,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缺点是培训内容以企业需求为准,忽略了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标准,认证过程不规范。远程培训模式的主要优势是提供综合性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平台,同时,提供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课程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缺点是平台运转经费严重不足,人力资源匮乏(见表1)。

3结论和建议

3.1协会与高校联合培训模式是吉林省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的主导力量

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公益性教育属性,决定了“农村经纪人协会+高校”培训模式的主导位置。高校教育资源的大存储量、优化的配置、优良的运行质量为吉林省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培训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保障[4]。高校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学校发展,已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志。政府应加大财政杠杆作用,鼓励高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引导相关高校进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教育资源统筹,实现人才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参加“平台设备资源与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共享”等项目建设。

3.2远程培训是未来吉林省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的主流模式

远程培训是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的潮流,更是适合我国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的最佳途径[2]。远程培训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市场应用对接的重要功能。例如,解决了培训学员量大面广、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5],满足了农产品经纪人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同时,向接受培训的农产品经纪人传递全国和省内农产品市场供给信息,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引导作用。因此,政府应扶持“平台设备资源与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共享”等高校开发建设项目[6-8]。

3.3协会与企业联合培训模式可有效弥补资金不足问题

企业是重要的市场推动力量,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培训工作,有效弥补地方政府在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9],使吉林省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逐步向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10]。

上一篇:行为金融对证券市场投资启发 下一篇:多元创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