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之刍议

时间:2022-09-20 08:15:40

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之刍议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通过心理暗示,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之间,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动和增强,并且有时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这种现象,如何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因势利导,尤为重要。因此,我从实施赏识教育的原因和过程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应当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创作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0-01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所谓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通过心理暗示,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英语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一、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原因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或许我们能从他对妈妈的一段话中了解他成功的秘密。“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他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东西――赏识。从这一番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要,可以帮助一个人树立信心,并最终走向成功。《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赏识教育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之间,身心正处于加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的敏感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动和增强,并且有时会有叛逆的倾向,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鼓励、赞赏与肯定。针对这种现象,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因势利导,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肯定和赏识的教育正是自我教育的前奏,经常得到赏识的学生,心里总会充满自信,从主观上就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转化自己的劣势,从而让教师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英语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头疼的科目,一些学生甚至是“谈英色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日常活动为依托,尽力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把赏识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得到师生的“赏识”,树立自信心,保持自尊心,从而形成了积极上进的心态,树立学习兴趣,逐步达到了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3.赏识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渴望学生成才,心情不亚于家长望子成龙的那般迫切。可是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是否及时给与了积极的评价,而对于学生犯的错误,是否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或许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正在使学生慢慢的疏远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并没有到了换位思考的阶段,他或许不能理解您的苦心,而作为教师来讲,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上的角度想一想,英语中有句谚语“Boys will be boys.”孩子总归是孩子。最好采用当众表扬,私下批评的策略。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不要伤害其自尊心,更不要激化师生矛盾;而对于学生良好的表现,更要及时当众表扬与肯定,逐渐地培养起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4.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及教育家海伦・凯勒,如果没有老师安妮・沙利文的赏识教育和帮助,或许不会写出世界闻名的《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创造人生的奇迹。教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师的赏识与肯定,使学生更加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真正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思想。我们真正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在赏识教育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得主动,才能更好地调动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

1.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真正的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善于运用微笑的表情,亲切生动的语言,形象活泼的手势,向学生传达一种教师在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予赏识的评价。

2.在学习小组中实施赏识教育,树立学习信心

我们目前大部分班级班额较大,班级中包含了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小组活动给他们提供了在同伴之间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采取评选优秀小组及成员的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渗透赏识教育,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索,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创造性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给与积极的赏识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肯定自己,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3.在课外活动中实施赏识教育,培养学习英语兴趣

鉴于一些学生随着英语课程内容的深入,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自暴自弃等问题。我在课外安排了多种英语活动,并鼓励每个同学都参加,在非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实施赏识教育。

4.通过评选学习之星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上评学习,每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学生投票评选学习之星和进步之星并在墙上公示。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优生的出色表现,及时地给予表扬,保持他们一贯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学困生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定要提问到学困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听讲,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当众夸奖他们的进步。课下评作业,每周进行一次作业评选活动,把优秀的作业找出来,进行展览,评选作业进步之星,多关注学困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学困生都卯足了劲争当进步之星,学习积极性高涨。

5.实施赏识教育不等于不批评

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也要结合批评教育来实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味地表扬从不批评,绝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每个学生都会犯错,我们允许学生犯错,犯错后也应该受到严厉地批评,否则学生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批评中要渗透鼓励。应有足够的耐心就事论事,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不把孩子一时一事的错误与终生前途或人格相联系,使学生在受批评之后又能体会到教师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要正确地运用赏识教育,小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一个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需要很长时间,但想要摧毁它,却是一瞬间的事情。

真心的爱学生,就要学会赏识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为“每个学生内心最深的渴望就是被了解与欣赏。”只要教师学着运用“赏识教育”的观点来改进教学,学会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会健康成长,并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探讨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分析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