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9-20 08:03:09

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项方针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农村学前教育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当前农村的学前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从现状的调查了解来看,主要呈现的是公办园、民办园、校中园三种模式;对上述三种园在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来看,需要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分析和理顺;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来看,急需拟定出适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农村学前教育近期以及中远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模式探索;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75-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各级各类幼儿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少地方的学前教育已经进入良好的发展期。但是,由于学前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和新一轮规划期,多数地方在师资、经费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到位和不完善的地方,管理体制尚未成熟,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多困惑,这些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需要我们一线教育管理者进一步依照有关规定,理顺关系,理清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让农村学前教育尽快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从笔者及周边乡镇的学前教育来看,主要呈现如下几种办学模式:

1.公办园。主要是利用撤并学校或废弃教室改造,大多校舍未经过加固,甚至有危房存在;园内各类玩具设施等相对不足;师资短缺,一般都是从小学抽调一至几名公办教师,再从社会上聘请临时代课教师作补充;一日活动勉强开展。

2.校中园。大多是在较大村小校园内建设,改造部分校舍,在校内拉上围墙,添置部分玩具,利用小学的师资,开展教学活动。

3.民办园。由个人或是企业出资,租赁或是购置土地,一定的资金投入,从社会招聘教师,开展教育活动。

4.学前班。少数学校附带的学前一年教育学前班。

二、存在问题

上述几种现象基本涵盖了农村的学前教育几种模式(除近一两年新建的极少数幼儿园以外),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重视了农村学前教育,加大了投入,但是,总体来说,农村学前教育还是表现出“公办弱,民办杂”的现状,且近一两年内难以改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办园的先期投入与同期的发展不配套,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人事管理、师资不足等。房子建好了,硬件配齐了,园长从哪里选,教师从哪里来,既然是公办学校,收费受限,园里的运转经费从哪来,这些问题是首要问题,亟待解决。二是民办园的发展空间受限,各级政府认可的普惠园及其各项补助,起点高,难度大。目前,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购置几亩甚至上十亩的土地难度太大,成本太高,一般的举办者是不愿也不能投入的,只好安于现状,等待政策,在日常活动中可能存在畏难情绪和懈怠作风,制约了地方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三是校中园活动不规范,发展难度大。近年来,农村小学生不断向乡镇、县城聚集,村级小学生源骤减,小学的生源不足,所属的校中园的幼儿数更是寥寥,加之教师也是从小学教师中年龄偏大、教学能力偏弱的同志转过来的,更是难以让家长信任,所以,校中园仅仅是学前教育的一种过渡,很难长久维系。

三、解决办法

当前正是学前教育的发展期、机遇期,所以,更应该超前谋划,创新体制,探究符合农村学前教育的路子,为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助推。

1.构建农村学前教育新格局。农村学前教育应以县级统一规划,以乡镇为单位具体布局,形成农村学前教育的格局。一是建设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应该建设,应做到起点较高、规划超前、满足需要、引领示范,在业务上能指导其他民办园和校中园。二是充实完善校中园。以社区所在地或是新农村规划点为选址中心,以较大完小为依托,建设好村级幼儿园或是校中园。已经撤并的小学或改制的教学点不宜再作为学前教育用地,因为中小学生、幼儿入学入托都讲究聚集性,教学点所在地本身生源就少,学前生更少,教学点在适当时机,应该为下一步撤并做过渡,学前教育盲目投入,得不偿失,很快就会形成资源浪费。三是遴选补充好民办园。民办幼儿园一直以来为农村学前教育作出了贡献,也为政府减轻了负担。但是,由于民办园办园起点低,投入小,师资不足,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对民办园的管理、指导、帮扶、整顿应该是规范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结合幼儿园普惠园建设和补贴,进一步遴选出办学信誉好,管理水平高、师资力量足、地理位置优的民办园,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使之成为农村学前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公民办园共存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各自管理,形成一定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竞争,进一步整体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推动当地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民办园的数量也应该严格控制,每个乡镇一般不超过两所,较大乡镇不超过三所(不含县城),因为过多过滥必然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2.创新农村学前管理新机制。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是发展期,也是过渡期,很多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实际工作中没有现成的版本,所以,农村的学前教育体制需要思考,需要比较,需要创新,必须与当前的农村教育现状结合,与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结合,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保教质量这一主题结合,主要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要选好园长,园长是能否办好幼儿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选好选强。但是在现有体制下,选好园长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在农村,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少之又少,小学教师对幼儿教育业务生疏,也不愿到幼儿园去任教,更不愿去当园长。笔者所在地的一所乡级中心幼儿园一度在公办教师中选不到园长。所以,在当前公办师资不足的前提下,选拔园长还是要视野开阔,目光放远,从社会选拔,凡是具备幼儿教师资格,且有两年以上幼儿管理工作经验的都可以纳入选拔范围。从社会上直接选拔的园长要强化目标责任,强化合同管理,落实好工资,侧重于绩效。一般宜任期聘任制,一聘三年。二是聘好教师,农村幼儿教师当前是奇缺,应该从三种渠道鼓励人才到幼儿园任教,一是依靠每年县级教育人事部门的考编教师分配,并进一步强化五年及其以上服务期制度;二是鼓励从小学教师中转让幼儿任教,基本工资不变,绩效工资浮动,略高于小学任教的绩效工资,以吸引更多教师从事学前教育事业;三是从社会上补充,只要是有幼儿教师资格的,经考核合格者到幼儿园任教,可采用合同制管理。三是用好经费,学前教育的经费不足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聘任园长、教师工资、园里各项运转经费、活动经费等支出较高,幼儿园经费运转举步维艰。各级教育及财政部门要及时将公办园的运转经费纳入到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中,并适当提高比例,保证幼儿园的基本运转。幼儿园收费部分只能作为补充。四是整合好资源,这几年,农村的人口相对向城镇集中,农村的小学初中撤并步伐也不断加快,因此,利用闲置的校舍、土地来重新规划农村的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减少不必要的土地、规划、环评等多项繁琐环节。

3.强化农村学前评估新办法。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其过程管理也得以强化,中小学的常规管理基本走向正轨。但是,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评估尤其是过程指导略显不足,或是重视程度不够,或是业务指导能力有限,或是对学前教育的方向性引导模糊,长期以往,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从中心学校的层面应该从如下方面抓起:一是抓保教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一日活动的规范程度,注意一日活动的计划性,灵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感到愉悦,并能健康成长。二是抓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及卫生保健,包括校舍安全、校车安全,园内的设施安全,活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每个环节都要有制度保证,预案在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幼儿园要对幼儿经常每年一直两次的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三是要创新评估办法。每学期一检查,每学年综合评估,要拟定提纲,量化打分,评定等级,并向社会、家长公布结果,作为幼儿园年检和类别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园长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推动工作,提高质量,确保农村学前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上一篇:教学相互作用基本过程初探 下一篇: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与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