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挖掘农村语文教学的有利因素

时间:2022-09-20 06:22:41

新课改下如何挖掘农村语文教学的有利因素

摘 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基本的语文知识学习,又有语文能力训练,还包括道德培养、情操陶冶等方面。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在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农村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挖掘有利因素,以求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积累运用 社会实践

一、借助自然美景,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写景抒情散文纷纷涌入,占有相当的分量。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如何灵活巧妙地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进而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森林草地……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在农村。因此,广大农村教师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适时地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欣赏大自然的美轮美奂,感受大自然的博怀。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课文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春景,但我们北国的春天也未尝不是风和日丽,百花争艳。在上课之前,先带领学生去踏春,让他们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春天,从而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便能结合亲身体验很快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春景中,从而比较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题,而且,他们还明显地感受到了北国之春与南国之春的不同之处。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帮助。

二、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曾经为我们树立了向人民大众学习语言的典范。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在教学本课时,就需要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农谚,以备探究其中所涉及的物候学的知识而用。语文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向长辈请教,进行收集整理。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查找,把“农谚”摘抄下来。同时,也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谚语、歇后语等编辑成册。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使学生的习作富有生活气息,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鼓舞学生的热情,不断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教学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对一些有特色的果农大户、菜农大户、教育世家、医学世家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再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借助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一不包含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比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选入的就是关于民风民俗的散文,而广大农村则是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的发源地,农村语文教师可以说占到了“地利”之条件,不妨在引导学生学习民间文化的同时,也把它当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契机。例如,在教学当代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结果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纷纷搜集,并展示了各自搜集的结果,诸如除夕夜吃团圆饭,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亲戚朋友相互拜年,互邀喝酒庆祝,等等,于是,我便顺水推舟引入了课文的学习,由于学生在课前有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和情感准备,因此,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教师教得轻松愉快。纵观整节课,学生在情感上真正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五、借助农村人的勤劳善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而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勤勤恳恳和努力奋斗,而如今却有一些人逐渐忘却了我们的优良传统,甚至有人全然不知我们的优良传统。更可怕的是这种习气正影响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农村教育工作者为何不以身边的农民为榜样教导学生呢?有些学生上课有不愿动手动笔的坏毛病,怎么说教都难以改掉。那天恰是烈日炎炎,学校门前的田地里正有农民劳作,于是就以此教导学生,果然对他们有所启发。圣人孔子教导我们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也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孟子也曾有舍生取义的教诲,并希望人人都能够保有“本心”,所谓“本心”即良知。在社会急剧发展的今天,如果说都市人因其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时尚浪漫的精神享受而引以为豪的话,那么农村人特有的勤劳淳朴、善良宽容则更值得尊重和学习。例如曾经指导学生写作一篇题为《我淳朴善良的家乡人啊》的作文,作文前,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普通人,让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中切实感受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从而使他们的心灵深深触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想用自己的文笔表达对家乡人由衷的赞美。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借此对他们进行了人格教育。

以上是我对于在新课改下挖掘农村语文教学的有利因素的几点尝试,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尤其农村新课程改革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

上一篇:审计的独立性分析 下一篇:现代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