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在培养高中生希望信念心理品质的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2-09-20 04:58:01

心理电影在培养高中生希望信念心理品质的实效性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生希望信念的现状进行整理,并通过观看、讨论分析电影的主题思想,在确定电影角色可以促进高中生希望信念发展的基础上,又进行3次电影重点片段重点分析,让电影的主题思想深入学生心中,并将电影对高中生希望信念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通过观影培养,学生的希望信念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电影;希望;信念;实效性

高中阶段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阶段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其希望,坚定其信念,他们势必会为自己的生命有所作为或坚持努力,这样不仅可以丰盈高中生的生命,鼓舞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还会为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希望。

一、希望信念的定义

希望信念是人对未来目标的坚定和执着追求,是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度体现。希望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希望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希望为信念提供了方向和内容,信念是希望实现的重要保障,希望的实现要靠信念来坚定。

二、希望信念的作用

国外研究表明,具有高水平的希望信念的人较少经历抑郁和焦虑,他们更有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希望信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强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柱,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方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进步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树立充满自信、豁达乐观的希望信念,将对其人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中生希望信念的现状特征及形成原因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高中生希望信念的现状,我们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在张冲(2011年)《中小学生希望量表编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稍作修改编制开放性的《高中生希望信念调查问卷》(见附件1)通过多次的预试与修订问卷,达到了较好的信效度。此问卷共15道问题。所有题目采用5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进行评定。

纵观学生的希望信念的现状,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相对处于比较封闭的圈子里面,高中由于升学的压力,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受到的希望信念这方面的教育不够,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的了解和清晰的感受到希望信念对自己的作用。

2.希望的核心概念是目标,而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考上大学,学生十几年的学习目的也是为了考上大学,这些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学生很少认真考虑他们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考大学?考个什么样的大学?考上大学干什么?所以对于未来自己要追求的东西缺乏积极主动性,也很难有坚定的信念。

3.任何希望的实现都需要一步一步有计划的实施和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习更是一个滴水穿石,积流成洲,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现在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往往情绪起伏较大,时而豪情满志,急于求成,时而遇到一点点的不顺就会萎靡不振。

正因如此,我们要加强对高中生信念希望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和了解到希望信念的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的希望和信念,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正确认识各种挫折和失败,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坚定地坚持。

四、心理电影的选择、观看和讨论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文化性和感染性。可以通过观看电影情节,让学生对电影中的一些重要情节予以学习和强化,并获得认知上的改变。本研究旨在寻找一些有关信念希望方面的电影来让学生观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希望信念水平。

(一)电影的选择

在希望信念心理学电影的选择上,一是结合心理学电影的选片原则,符合高中学生的接受特点,主题鲜明仅仅围绕希望与信念为内容的电影;二是查阅了大量有关的希望、信念的电影文献;三是在正规的电影网站和电影贴吧上面进行调查,结合了本校的几位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名师们的推荐,最后也听取了多位心理专业教师及电影欣赏专业教师的意见,最终选取了《肖申克的救赎》《风雨哈佛路》《地心引力》《美丽心灵》让学生进行观看。

(二)心理电影的观看过程

本文的主题是对学生希望信念的培养。考虑到高一学生刚升入高中,如果能够及时的进行希望信念的培养,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会有更大的影响,所以在高一成立了心理社团,后通过筛选最后组成了50个人的心理社团,24个男生26个女生。这50个人大都是一些对心理学比较热爱且有强烈得参加愿望,或者是自身对心理学有需要的一些人,在选择的时候也考虑了年龄,性别等各个方面的需要,以保证研究的代表性。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时间,并且保证心理社团学生的参与,特选在了我们学校周日下午2:30-6:00这个时间段,因为我们学校每个小周末的下午是学生休息的时间。地点在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室,空间合适,多媒体齐全,空间上与教学楼分开,适合进行观影活动。

(三)讨论

在观看电影之后,开始进行讨论分享,此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观影活动的结果,加深对电影主人公希望信念品质的理解,借由主人公的榜样作用来强大学生的内心力量。

五、高中生希望信念的培养

电影课是通过“看片-模仿-内化-深化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达到陶冶情操,震撼心灵的目的。高中生也正处于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充满憧憬的时刻,如何引发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充满希望的坚持下去是本研究的重要目的,这样的目的也不是一次的电影就可以达到长久的效果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根据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结合肖申克救赎的相关电影片段,我们又进行了三周三次的希望信念的培养。

六、心理学电影培养学生希望信念的实效性显现

(一)希望信念的培养对高中生的影响

结合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高中生进行了希望信念的培养,期间进行了整片观看与重点片段重点观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一个月培养,在观影及培养前后测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希望信念在观影及培养后,希望信念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培养效果的质性资料的分析

希望信念的课程结束一周后,对班级的50名同学随机抽取6位进行访谈,对访谈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观看电影及重点培养之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纷纷表示,在观看电影及几次希望信念品质的培养训练之后,他们有了很大的转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自己的未来美好; 目标更清晰,更能够脚踏实地了; 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情绪也平和了很多; 做事情更能够坚持了;面对困境和环境挑战的信心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原因可能在于学生感受到了主人公安迪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影片的观看对观影的高中生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通过集体的观影形式由个体扩散到群体当中,扩大了影片的影响作用。同时重点片段的重复播放在学生的个体心理经验中得到了强化,这种观影培养不仅让学生的希望信念的水平得以提高,而且让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可以正确对待电影教育,建立一种积极而又符合时展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田莉娟.中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石国兴,田莉娟.希望特质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3)

上一篇:高职院校五年制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下一篇:煤矿采矿的新技术与开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