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时间:2022-09-20 04:12:57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 要:对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农村化学教学中,用的虽然是新课标,在应试教育的现实面前,仍然实行的是老一套的题海战术,学生因为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无法动手做实验,或者只是简单地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来完成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仍处于“可做可不做”的尴尬地位,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和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农村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对应的可行的方法。

一、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学习态度

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所以实验教学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对于大部分农村学校能够开展的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很多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或者根据课本内容生搬硬套、机械地做实验,根本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或者如果操作出现失误会导致什么样的误差。而且,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合作完成,虽然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但是部分学生只是看实验,却没有动手做实验。当现象与理论出现矛盾时,多数学生也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解释,而不会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

学生缺乏主动进行化学实验的意识,即使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加大了对学生实验理论知识与探究能力的方法和考查,学生还是不能够利用有限的条件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因而不愿实验,由于缺少实验意识因而导致探究能力题目得分不高,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情况。

2.化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情况

农村化学实验室缺少专门配备的实验教师,无论是演示还是分组实验,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课前准备,这势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余,很难再兼顾实验的准备,因此造成部分化学教师不愿意开设学生分组实验,甚至连演示实验都较少开展。

除了上述的硬件原因,部分农村化学教师不能紧随新课标的要求,对自身的定位仍处于错误的位置,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在课堂上只需模仿教师即可,动不动手做实验在这些教师眼中并不重要。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学就流于形式,学生的实验素质自然就比较低了。

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缺乏,实验无法开展,学生更是缺少动手的机会,实验教学质量不理想,学习效率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要创新实验教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转变学生的实验观

化学实验是化学原理的直观体现,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与正确实验习惯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规律、验证理论,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必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这样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新。

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城乡差异突出,很多学生并不能意识到实验教学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将实验课堂当作是一节活动课,以玩的心态参与。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必须要转变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式,让学生了解,实验教学除了能带来亲自动手的愉悦,也对应试中的探究型能力考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教师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如果一名教师对实验教学都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那么他的学生也必然不会重视实验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课改之后,很多农村化学教师虽然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然沿用老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也即“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实验课”,这种教学方式即使可以取得较好的卷面成绩,仍然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实验教学的成果在职称评定中完全没有体现,教好教坏一个样,教师研究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实验教学的完成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

3.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实验

化学实验室的落后制约了新课程的实行,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还需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步伐。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就选择放弃实验教学,而应该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替代、改良等方法尽可能完成实验。

2012年我校高二年段进行“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生活动与探究时,因为实验室缺乏重铬酸钾溶液,我们采用了FeCl3与KSCN的反应来进行代替。由于FeCl3与KSCN的反应现象非常明显,如果使用浓度较大的FeCl3,会得到深血红色溶液,那么改变外界条件将无法观测到红色加深或者变浅的现象,最终我们采取将0.1 mol/L的FeCl3稀释至0.0001 mol/L方法,获得比较良好的实验结果。

2012年,我校高二年段进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时,实验过程中要测定溶液pH的变化,教材中建议用pH计。我校化学实验室并没有配备pH计,pH试纸也只是普通pH试纸,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所以我们只好修改实验的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完成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能够正确使用酸碱滴定管,但是对于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不做要求。

总之,鉴于当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的现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配置实验仪器、药品,特别应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实验员,对现在的化学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制订适应新课程理论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方式。化学教师要积极参加学习,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提高化学实验的地位,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好课的标准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