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体育中的渗透

时间:2022-09-20 04:01:13

生命教育在初中体育中的渗透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前提,是对中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教育。文章根据初中生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探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 初中体育 渗透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对待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历来都把文化素质教育置于首要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学生的安全意识日益匮乏,中小学开始把生命教育切实渗透到了体育教育中。

1 到目前,素质教育进行了这么多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初中时期,学生学业繁重,无暇顾及体育。无法劳逸结合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身心疲惫。这样轻则精神状态欠佳、生活积极性不高;重则容易患抑郁症,导致精神失常,做出危害健康、危及生命的行动。

2 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习到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构成和发展过程,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进而领悟到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将自我融入他人、自然、社会中去,从而实现个体生命的长足健康的发展。

3 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普遍偏向文化知识的传授,以致忽略了教育中本应有的人文关怀和最基本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而导致现代青少年对生命缺乏正确健康的认识。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才是回归了教育本质的教育方式。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方式

1 构建系统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将生命教育纳入其中。在现行体育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几乎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能够作为生命教育的题材。在教授体育常识之余,还可适当讲述地震、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的实例或是因自救能力匮乏而丧生的悲剧,促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性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2 创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适应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中学生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心理活动微妙而复杂。这一阶段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但承受力和抗压力又比较弱。情绪容易波动,叛逆而脆弱,情绪极不稳定。此时期,中学生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各种生理变化也对他们心理成长造成了影响。在体育课中,教师就要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理特征,尊重并开导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在体育实践中进行生命教育。任何形式的理论教育都不及带领学生亲自参与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把生命安全的概念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去,并付诸实践。在中学体育课中,教师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比如模拟地震或火灾发生现场,组织学生开动脑筋采取有条理的营救措施,及时脱离“危险”。此外,在每次实践活动之余,可适当穿插安全常识的教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上体育课的乐趣。

三、体育教育推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1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认识健康、了解自我。

(1)增强学生体质是开设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学生对校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正确处理和应对这些问题。形成坚忍不拔的勇气,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开设体育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不仅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深刻认识自我,还能加强自身锻炼,培养优良的行为和习惯,远离种种恶习和有损健康的行为。

2 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一切行为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并且发展潜力也不可估量。学校体育具有发展生命健康水平的价值。学校的体育课主要应根据学生的生命特征,运用各种体育项目和技能,遵循学生自身的身体特质,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项目,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发挥其特长,再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完善自我。此外,学校开设的各项体育项目要以不危害身体健康为首要前提,意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锻炼方式。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体育活动是人类保持身体健康和提升生活品质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是在中学学业繁重的现在,各中小学的体育课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极少付诸实践或进行深入探索研究。中学体育是提高体质的一项重要途径,应在遵循生命规律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使体育课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体育锻炼系统。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对身体结构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才能以强健的体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并实现自身价值。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生命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在体育课中,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挑战,才能以健康的生命观和人生观步入社会。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备课 下一篇:论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