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指导下的关于犬类的汉语成语英译解析

时间:2022-09-20 10:50:17

框架理论指导下的关于犬类的汉语成语英译解析

【摘要】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上的理论,近年来它逐步与翻译挂钩,为翻译理论指导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尝试将其用于指导汉语语翻译以实现翻译的最理想状态。通过汉语关于犬类的动物成语英译的实例分析,得出结论:框架理论可以运用在汉语成语翻译中去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更便于西方读者接受和理解。

【关键词】框架理论;成语;翻译

一、框架理论

1.1框架的来源与定义

语言学中的“框架”概念,来自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心理学家Bartlett通过实验证明,人对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受期望的影响,而期望是以图式的形式由心理表征的。计算机专家Minsky后来将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给框架下的定义是“表征常规情景的数据结构”。最先把框架概念介绍到语言学里来的是C. J. Fillmore,但他在不同的阶段给框架下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最初的定义是:“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这些系统跟情景的各种原型实例相关联;是“特定的浑然一体的知识构架,即经验的一致性图式化”。

1.2 框架的基本特征

框架的认知特征是指框架是一种认知结构;框架中包含着有关特定典型情景的可能性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是理解词语所表达概念的先决条件;框架是一种独特的知识结构,每一个框架都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相关。

在不同的语言中框架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商业事件”框架就是体现共性的例子。在翻译中,与此类框架有关的语言表达式一般比较容易处理,难以处理的是框架特性。框架特性可以体现在句法结构、语义结构、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经验的许多事情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经验差异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框架结构、框架系统以及次框架。框架的文化特征也是决定翻译质量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二、框架理论指导下的汉语动物成语英译解析

汉语成语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为数不少,但是在翻译汉语动物成语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英汉风俗习惯差异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尤其体现在两个民族的人民对某些动物的好恶上。从框架理论的角度讲就是同一动物在汉语和英语中被激活的框架是不一致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狗在汉文化中是种卑微的动物,所以中国人一想到汉语中关于狗的成语,脑海中激活的框架可能会包括:[卑鄙][厌恶]的内容。然而欧美人爱狗如爱子,因此英语里有不少带有褒义的的习语: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 lucky dog―幸运儿。所以欧美人想到狗脑海中形成关于狗的框架就可能包含:[友好]、[忠诚]、[可爱]。翻译动物成语时,以框架理论为指导,中西方框架相同或相似时,尽量采用直译;框架不同时,就要尽量展现汉语成语的魅力,又要照顾到目的语读者的框架结构,对框架做出相应调整。

2.1 框架相同或相似的汉语成语英译

如果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处于相同框架之中,对同一个概念所激活的情景是一致的,即:源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目标语形象基本相同,或源语的形象容易为目标语读者所理解并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翻译时,就要尽量保留源语的形象才能真正实现汉语成语作为一种文化的输出。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成语的翻译:

狗急跳墙: A dog pushed hard enough will jump over the wall.

犬牙相制:To be interlocked like dog’s teeth.

犬马之劳:The faithful services of a dog or of a horse.

严格的来说,以上这些关于犬类的成语例子没有一个能够在西方国家找到完全对应的框架解释,但是现在翻译的趋势是能够使目的语读者接收并理解源语的独特风情,所以以上的例子基本属于直译,没做太多变动。然而,众所周知,成语基本都有比喻义,而且比喻义更为重要,所以笔者以为,以上这些成语的翻译在遵循框架基本相同的翻译原则前提下,可做适当的加注,那就是从读者便于理解的角度对框架作显性化处理或通俗化处理。例如:犬牙相制的英文翻译:To be interlocked like dog’s teeth.可在后面加上metaphorically means that (of a boundary) to be indented. 这样读者一目了然,对汉语成语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2框架迥异的汉语成语英译

如果源语的意象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太陌生而无法理解,翻译时就不得不舍去意象,以保留含义,这样做虽然失去了意象,源语读者与目标语读者对同一个概念或事件的理解仍会很相近。

狗胆包天:monstrous audacity.

狗头军师:Inept adviser.

狼心狗肺:cruel and unscrupulous

狼狈为奸:collude as partners in crime

上面这些成语在英译时都省去了直译,即直接省去了源语中的“犬”这一意象,虽然未能达到字面上的框架完全对等,看似框架迥异,但是通过对框架做出适当的调整,从源语到目的语在深层上框架还是相同的。当然,关于成语的翻译众学者和翻译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成语都有多种翻译方法,笔者这里仅以一种翻译版本来探讨,加以框架理论做指导,以实现西方国家读者学习汉语成语时更形象的认识。

三、结语

汉语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先辈们传下来的宝贵财富。由于相同的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要对相应的框架做适当调整,尤其是对框架的文化特征做出调整,有时还需要对原有的框架做一个彻底的颠覆,以达到目的语读者可以接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红杰,任连明.汉语犬类成语探微[J].邢台学院学报. 2009: (1).

[2]单其昌.汉英翻译技巧[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刘强东和他的京东商城 下一篇:Facebook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