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时间:2022-09-20 10:20:25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三者密切相关,互相促进。分析高职学生三种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学生三种能力的路径,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三种能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59-03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框架体系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影响因素

(一)学生主体因素

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因素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机和态度是引发学生学习、创新、实践的内在动力。良好的态度和动机,会使学生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积极参加学习、创新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和参加实践创新的坚强意志,达到既定的目标。应该说,学习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学习的知识越多,对实践问题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完成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的效率就越高。“一般而言,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特别是与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专门知识经验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成功经验等,直接影响知觉系统对问题情境中信息的选择和对觉察到的信息的解释”。学生经验越丰富,对创新、实践产生的影响就越大,对以后的学习、创新和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深,效果当然也就越突出。

(二)学校组织因素

加涅曾指出:“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会学习者思考,学会运用理性的力量,成为一个更好的问题解决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可以这样说――学校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的态度和定位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的成长。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体现在学生不断主动参加各种有效的活动之中,而这些有效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依赖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的整体设计。活动的实施,取决于高职院校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心。只有学校管理层从战略高度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才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健全各种相应的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社会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果说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小环境,那么,社会环境就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环境。一方面,小环境是受大环境影响的。另一方面,学生也直接地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潜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着抑制或者促进作用。社会上刮起的新的读书无用论,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环境通过师生的外在感受影响其心理环境,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创新动机的变化,学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欠缺。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三种能力普遍有待提高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和成长阶段,我们认为,和其他本科高校学生相比,他们的三种能力普遍不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不会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没有计划性,往往是被动上课,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对学不会的内容往往采取放任态度,学习方法欠妥当,学习没有动力,不会自主学习。学生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实践能力较低,总认为上个高职院校是无奈的选择,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使其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浑浑噩噩过日子,只想早点毕业,出去有个饭碗即可。但由于创新实践能力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就出现了茫然、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现象,以致不能发挥出他们自身的实际水平,从而影响了自身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围绕对三种能力培养展开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要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教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教学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的比例为6∶4,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对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往往是只重视单纯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听,更谈不上去进一步创新和实践了,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路径

(一)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难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应该把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的目的。要学有所成,将来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就必须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总认为低人一等的普遍现象,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聘请高职院校毕业的成功人士来校作报告,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要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方向,通过开展“我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等专题讨论或者辩论,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水平,激励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而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很多高职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投入的精力不多,缺乏主动性、探究性、联系性,这往往是学习能力不强的表现。由于学习缺乏探究性,他们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没有激情和热情,更难做到对专业的整体把握。学生学习能力必须作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重点培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学能力。钱伟长曾对大学生说:“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死记硬背”。高职学生要把握住学习的主要环节,未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要讲究学习的方法和艺术,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习网络有益的知识要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领域,为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并有利于学习的提高。学会创新是学生获取成功的通行证。从现实情况来看,具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著名的四通公司主要标准之一就是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没有创新也很难有大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的高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尽管高职院校学生基础不是十分厚实,但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还是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的,想象力也比较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要通过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去挑战一切新的事物,让学生永远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要善于开辟新的学习路径,需找新的突破,打破现有的思维模式。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灵活,让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列宁认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当今社会已经形成共识,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的优势主要是动手实践能力强,并且在求职、就业中表现得更加务实。知识必须与能力相结合,并且通过实践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主要是加强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和其他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特点,改变单纯讲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状,教育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往往是最基本的,更高的专业技能往往需要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获取。通过演示、观察、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手段,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且可以发现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可以发现课程学习中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学校要营造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促使实践型人才的出现。在学校环境布置、舆论宣传等方面要体现学生参加实践的价值和情趣,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孕育实践能力的文化活动。学校可通过组织讲座、报告、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各种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等,积极为学生创造参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实现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可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志愿者活动、科技咨询活动,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经过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思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巩固所学知识,增长才干,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党的十以后,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合课程设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构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迈克尔・加里・史蒂文斯.如何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59.

②谷成久.大学生学习与就业指导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76.

③卢婷婷.我的大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60.

④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腾飞.怎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吕义,卫绍元,张东旭.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袁建荣,蔡静.浅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7,(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SK2013B522)和2011年度教育部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DJZW110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东旭(1969-),男,安徽砀山人,硕士研究生,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三农”问题。

上一篇: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与围度指标影响...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成绩水平与策略使用的关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