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

时间:2022-09-20 08:15:57

【前言】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 护士因素 1.1.1 由于服务态度生硬导致护患矛盾的发生是目前产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还没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欠佳,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不够和工作...

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提高骨科护理质量。 方法: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大大提高。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护惠关系;和谐;护理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88―02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认清新形势下护患关系的新特点,加强宏观管理,制定严格的调控制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不仅能保障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还能顺应患者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骨科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加之近年来新技术的开展,业务量增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新时期患者心理需求的多样化,护患冲突不断出现[2], 护忠关系日趋紧张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正视护理纠纷及潜在的法律问题,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给医院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思索,本文针对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进行探讨。

1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1.1 护士因素

1.1.1 由于服务态度生硬导致护患矛盾的发生是目前产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还没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欠佳,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不够和工作方法不到位[3]。在与患者或家属交流中不注意说话的语气、讲话不注意技巧、面无表情、回答问题简单、态度冷漠生硬等,让患者与家属感到医护人员没有同情心和安全感,忽视了对病情的观察,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反感,在情绪上与护理人员对立,从而发生纠纷。

1.1.2 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 由于社会的偏见,护士社会地位低,人事制度改革后,护士工资收入比同级别的医生少,医院领导不重视护理工作,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出现打错针、发错药、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报告和处理、基础护理不到位、发生护理并发症、擅离职守、带教实习护生不认真。如果长期不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基本的操作技术不认真,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护理,出现护理差错或事故时,才体会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1.3 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差,相关知识缺乏 部分护士工作时间长,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不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盲目自信,凭经验工作,对疾病的观察缺乏预见性,处理紧急情况时没有好的方法,不会应用新的抢救仪器等,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护士不进行药理学、护理美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社会学等的学习,不能与各种层次的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不能准确地解释疾病发生的机制,使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在疾病发生变化时造成不理解[4]。

1.1.4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文书是患者在医院治疗和护理过程的真实反映,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的护理记录,是对患者安全负责的表现,也是发生纠纷时有力的法律证据。可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重做事轻记录,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不能及时记录,过后又没及时补记或记录不完整,或时间颠倒等。在工作中不注意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法律意识淡薄,出现纠纷时不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

1.2 患者因素

1.2.1 法律观念增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增加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人们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一些治疗护理过程不当,或患者认为损害其个人利益时,就会引起纠纷,则产生投诉行为[5]。

1.2.2 患者认为医疗收费不合理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从看病公费报销到患者承担部分医药费,无疑会使患者关注自己的医药费,对医院的收费提出质疑,甚至引发纠纷。

1.2.3 患者不理解 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不能理解病情变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旦发生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则也会产生纠纷。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患者在患病时遭受身体、心理双重打击,角色发生不同程度的退缩,从强势者变成弱势者,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对医护人员的帮助更加渴望,从而产生依赖心理,此时医护人员能够为其提供身体、心理援助,非常容易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和尊重。而护理人员的服务品质决定了患者得到援助的性质,也直接决定了患者满意度。护士的职业道德伦理素养在护患关系中起着广泛深刻的调节作用[6]。护士此时应充分地理解和尊重患者,运用丰富的知识技能为其解除身心的痛苦。这正是护患关系的关键。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7]。66.2%的护士感受到极大的工作压力[8]。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身心疲劳,缺乏理解尊重,职业满意度降低”等职业心理问题[9]。加之受传统观念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人轻视护理工作,甚至是重医轻护,造成了护士的心理不平衡,丧失了职业情感。还有在现行的收费价格与护理人员的劳务价值有相悖之处,也使护士产生了消极情绪。面对这些困难护理人员更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不忘自己的职责,应对现实的挑战。护士应具备以下素质。

2.1.1 稳定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护士应有的心理素质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多维的思维判断能力、广泛的注意力、顽强的毅力、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勇于面对敢于进取的精神、自尊自强自信的意识等。护士的心理素质是良好护理行为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护士价值观的形成和护理效果的自我期望水平。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与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护士应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塑造与职业相匹配的心理素质。

上一篇: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放松训练法改善警校大学生课堂学习疲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