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埃里克·菲谢尔的绘画

时间:2022-09-20 04:18:44

浅析埃里克·菲谢尔的绘画

摘 要: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文化语境,分析埃里克·菲谢尔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菲谢尔的艺术作品中分析其绘画中的形式和内容,总结其绘画艺术中形式和内容的基本特征,得出其绘画的对大众启示。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其绘画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二部分从绘画作品的题材和手法来分析菲的艺术作品,为总结其绘画的特点提供具体依据以及菲谢尔绘画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回归架上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61-01

一、埃里克·菲谢尔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艺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十分宽广,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科学、哲学、艺术等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无法单纯地被归纳为某个流派或某种风格,而是更多的被视为一种文化形态。当不断追求形式创新的现代主义完全衰落后,艺术家开始反思,并重拾画笔,回归到被荒芜已久绘画中,后现代主义不再像现代主义与传统具象绘画进行彻底决裂,绘画回归架上,后现代艺术超越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偏见,勇敢回归西方传统具象绘画艺术,将传统绘画语言与现代主义观念融合回归架上的绘画已经超越以往的传统绘画,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促使架上绘画的新生。

直到20世纪80年代,绘画才真正回归西方艺术界的主流,它的成功意味着西方现代艺术努力尝试重新发现和运用绘画语言,绘画回归架上并不等同于传统具象绘画中再现外部世界,也不似现代主义在画布上不断消解形象。艺术家回归架上绘画是将传统的艺术样式与现代主义的各种因素相结合,画家更注重内在精神的表达,不像传统具象绘画满足于客观再现对象世界,而是倾向于对个体心灵和生活体验的直接把握,以表达自我为前提,用绘画手法表达对于艺术和世界的独特感受,用架上绘画表达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日常生活的关注,并竭力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展现出架上绘画的可能性和新方向,其中尤以埃里克·菲谢尔的绘画尤为突出。

二、埃里克·菲谢尔的绘画特点与启示

埃里克·菲谢尔也作为80年代美国新具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油画作品可谓惊世骇俗,1948年画家生于纽约,是一个以绘画题材的独特取胜的画家,他善于用巨大的画幅来描绘现代人生理和心理的隐私。

从20世纪80年代菲谢尔的绘画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其绘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菲的绘画中通常有具体的形象,如《最佳西部》、《坏孩子》、等中有明显人物、静物以及生活场景的生动表现。他在运用具体形象的过程中,更多采用平涂的绘画语言和形式,这些较为写实的画面却触摸到美国现代社会里的混乱,人类精神空虚等深刻的矛盾和问题。

其次菲的绘画直接描绘生活场景,其画面题材都与日常生活有很大关联性,大多描绘现代人在都市中的生活情景,尽管画面中流露出自然随意的气质,却揭示出现代人的某些无法描述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他普遍采用巨大的画幅,画面的主体形象巨大,充满整个画面,而且形象是比较写实和具象的,题材经常是表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场景:在卧室里、在花园里、在路灯下、在海滨等,画面中的人物是随意的、自在的,画中场景大多是是隐私和私密的,有意或无意的观众反倒成了偷窥者。

最后,菲的绘画中的特点是平面化,他在吸收现代主义元素的同时,平涂的画面隐喻的是美国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不满情绪,以《最佳西部》等为代表,画家虽然采用具象的绘画语言,但不同于传统具象绘画中对于空间透视、明暗造型等严格的形体塑造,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更多流露出画家个人的精神气质。其作品中的隐喻是多重的、不明晰的,引人沉思。绘画题材的耐人寻味,与过去的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比大有不同,画面中的隐喻让人着迷。

其绘画中更多的体现艺术家自我心灵体验,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作品中对都市生活之感望的宣泄,以及瞬间存在的状态;绘画作品中描绘出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通过对个人隐私的放大,画家渴望表现平静生活中的风暴;描绘现实生活中的黑暗面,揭示日常生活的残酷,给每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人留下沉重的思索;与都市生活中巨大精神压力下,扭曲的人类挣扎在信仰缺失、人与人、人与环境、灵与肉等精神问题。其绘画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叛和吸收的基础上以具体的形象为依据,体现的是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人生的悲苦与意义,人性的光芒与理想。他的绘画不再只是远离大众,变成个别人的智力游戏,而是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吸引观者的眼球,成为可以引起大众思考谈论的艺术,埃里克·菲谢尔的绘画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使架上绘画得到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端廷著.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对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的辩证解读 下一篇:解读《荆棘鸟》中女性形象的玫瑰色荆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