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要让农民得实惠

时间:2022-09-20 02:58:30

信息化要让农民得实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产业部党组和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思路,部署工作。前不久,信息产业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召开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对信息产业全面服务“三农”做出了具体部署。

为了反映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充分宣传信息产业在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和动员全行业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中国电子报》、《人民邮电报》、《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和《中国信息化》等四报一刊将联合推出“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今天刊出系列之一:“信息化要让农民得实惠”。

2006年村村通电话工程开创新局面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

进入2006年,信息产业部村村通电话工程在去年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将村村通电话工程各项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一手继续抓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以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建设助力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信息产业部将村村通电话工程列入年度工作重点积极推进,3月份下发《关于开展2006年度村村通电话工程的通知》,并在北京召开了村村通电话工程全国动员大会,会上由奚国华副部长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信息产业部相关司局密切协同,合力推动。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集团快速启动,加大力度,积极实施。各省(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继续对村村通电话工程给予有力支持,并从建设新农村大局出发提出新的要求。各省通信管理局认真负责、精心组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今年村村通电话工程以助力建设新农村为出发点,以加强农村信息化为落脚点,将电信行业推进农村信息化具体落实为“三大任务、八项举措”,主要工作一是再解决10600个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电话问题,使我国通电话行政村比例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98.6%;二是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同时积极促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向自然村的延伸,并在湖南、江西试点;三是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建设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开发适农信息资源。目前村村通电话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 继续大力解决行政村通电话问题

2006年,根据信息产业部的部署,16个尚没有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在无电话行政村实施村通项目。目前,上述省份电信行业大力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再接再厉精心实施,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

1. 大力推进行政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项目进展。在部党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部电信管理局会同相关司局和相关省通信管理局精心组织,及时协调解决了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有效推进了各地进程;各相关电信企业克服困难,积极实施,很快完成了大量的项目前期工作,并已有部分项目已经完工。截至5月底,已有四川、陕西等12个省份新开通1824个行政村的电话,完成了全年指定任务的17.2%,其中湖北省本年度率先完成计划任务,实现了全省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其他4个省份正在进行紧张的现场施工。

2. 针对今年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新要求,信息产业部及时采取措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区委区政府从促进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区通信事业发展出发,希望我部加大对村村通电话工程的支持力度。我部结合实际情况,迅速会同有关方面,研究相关扶持政策,调整村村通电话工程目标,提出“十一五”期间为解决3000个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电话问题,每年解决600个,并将任务细化落实到电信、移动两家电信企业,使全区“十一五”末实现85.5%以上行政村通电话,超过区政府的预定目标。此举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各方面的高度肯定。

二、将村村通电话工程推向深入,启动自然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试点

在信息产业部指定试点的江西、湖南两省,分别由江西电信和湖南移动承担了主要试点工作,其他省内企业也积极参与。江西的自然村试点已经纳入省政府“信息化新农村”重点工作范畴,目前正在江西省委省政府认定的全省6000个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中,开展未通电话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试点项目。湖南的自然村试点选择在湖南张家界市未通电话自然村开展,初步计划年底前开通106个50户以上未通电话自然村,实现全市5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电话,在此基础上争取对部分50户以下无电话自然村开通电话。

与此同时,部分其他省份如四川、陕西等也主动自发组织自然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试点。

三、引导督促电信企业,积极构建农村信息平台,开发农村适用信息资源

各地电信行业在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与当地政府和涉农部门等紧密合作,边研究探讨现阶段农村信息化的有效模式,边积极采取措施务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是为农村信息化铺好“信息公路”,对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进行延伸和改造,东、中部省份计划今年完成乡镇和部分行政村上网并推广宽带业务;西部省份计划分年度逐步实现乡镇拨号上网。二是发动基础电信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贴近农民实际需求,探索多种有效手段,为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丰富实用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目前各省份都初步建立了一大批服务“三农”的网站和业务平台,电信企业纷纷在全国范围推出了各自面向“三农”的特色服务品牌,如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中国网通的河南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中国移动的“农信通”、中国联通的“农业新时空”和“天府农业信息网”等。

农民需要真正的信息化

汪懋华

农业信息化并不是说每个农民都在使用信息技术。

这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我认为,不能简单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农民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民在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地域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产生的数字鸿沟无法消灭,所以,只能通过一定的调控措施,推进信息扶贫,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农村,我们不能把信息化单纯地当作一个好听的名字,农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这一点在《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也有体现。

农业信息化的目标是“三增”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精细农业技术理念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精细农业”实际上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现代农业精细经营技术,是传统农业经营技术思想的革命,但具体的运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我国的农业发展,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规模,我不同意用“精准”二字。农业不是搞精准的,精准是技术上的概念,如果我们将一定的技术模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却不能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那这个模式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信息技术只能帮助或辅助决策,而不是直接进行决策。

今年,农业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平均过量施肥30%,造成了水体污染、环境污染、食品品质变坏、成本提高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这就是缺乏信息造成的盲目施肥。但只有信息,缺乏相关的知识也不行,两者要相互配合才行。所以我们所说的精细农业是基于信息和知识来管理农业系统,以获得更好的效益。农业谋求的是技术和经济的统一,这种关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是随着产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细化的,所以,我认为,“精准”这个提法是不准确的。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三增”: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所有科学技术的组合都要解决增产、增收、增效的问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本着“三增”目标,实践三大战略:第一是转变战略,就是转变传统农业的经营观念,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第二是拓展战略,农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由初级农产品生产拓展到食品与农产品加工,由小农生产拓展到企业化经营,由单一生产拓展到贸工农一体;第三是提升战略,提升科技水平,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

要逐步完善

农业信息服务体制

农户究竟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样的信息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是有帮助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面向农户的信息服务,包括市场信息服务、农机知识服务、农机推广与咨询服务等等,农村基层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有线电视、VCD,直至纸质信息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农户提供信息和科技知识服务,使信息技术服务真正惠及百姓,真正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村社区文明建设。基层政府对此要加大扶持力度,向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信息产品服务,提供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规范信息服务市场的秩序。

另外,如何完善基层的农业信息服务体制,探索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创新,加强农村基层信息应用人才与农村信息员的培训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包括: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信息作为公共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公益;为面向“三农”开展经营的信息服务产业,提供公众信息资源产品支持和扶持政策;将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面向“三农”提供信息普遍服务的主渠道;统筹协调解决体制,建立分工、协同工作机制,减少重复建设与提高资源共享等。

政企互动 信息服务进农村――广东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5月的一天,家住惠州市惠东县大岭镇的老何一大早便收到中国移动免费发来的“农讯通”短信,正是他最感兴趣的荔枝树病虫害防治问题。今年,老何种植的特产仙婆果荔枝估计产量达到4000公斤。巡视完自己的荔枝林之后,他马上兴致勃勃地赶到镇上的信息化体验中心,打算请那里的老师教他制作广告,放到广东省山区信息网上去。

在广东全省农村,像老何这样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生产和销售的农民兄弟多不胜数。随着“农讯通”短信服务、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等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建设,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采取的整合资源、政企互动的运作机制正在显现出其良好的效果,正在向着“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的目标迈进。

整合企业资源

搭建一个平台

广东省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山区经济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山区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广东信息化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推动农村信息化,就必须解决山区信息化这个瓶颈。为此,广东省从2003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由省财政安排3500万元,用于全省51个山区县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全省农村信息化发展。但是,省财政扶持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也非长期投入。为此,2003年11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提出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建设思路,通过建立“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的多方共赢机制,实现山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所有重要项目均委托给在行业内有实力、影响大、有固定用户群的企业,来组织相关项目或资源应用系统的建设,整合优化山区特色资源,开发相应的特色应用。

共建体验中心

让农民零距离接触信息化

随着全省山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山区信息网的搭建,以及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蕴藏在农村广袤大地里的能量正逐步被激活。但是在较为贫困落后的农村,信息化对于农民而言,仍是陌生和遥远的。如何引领农民真正跨进信息时代的门槛呢?首先就是要给他们一个长期免费开放的展示平台。

2005年7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分别与广东移动、英特尔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带动了TCL电脑公司等信息服务商加入。2005年10月,全省首个“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在惠州市惠东县落成启用。体验中心向社会开放,免费提供基础知识培训,老百姓可以随时踏进门来,学习电脑操作知识,上网查询农业科技、市场供求和就业等信息。目前,惠东县、清新县、德庆县、龙门县、云浮等地近20个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天都有超过100人次到体验中心感受信息化成果。

今年,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将在全省乡镇建立300个信息化体验中心,力求把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和企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延伸到乡镇,逐步探索山区乡镇信息服务的成功之路,尝试长期可持续运作的发展机制。

推广“农讯通”

信息直达农民手中

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的建立,让信息化建设在村镇找到了落脚点。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农民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信息呢?2005年7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广东移动公司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推出了面向全省农村的“农讯通”手机短信系统,着力解决农村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讯通”手机短信服务首先在广东省肇庆、江门等地进行试点,为农民提供科学种养、产品价格、农业政策和农业新闻等信息,深受农民欢迎。农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了解他们所密切关心的农村政策、农情预测、病虫害预警防治、农业新品种以及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等。试点用户数达到70多万。今年广东省还将发展300万“农讯通”的农民用户,并且全部免费开通。

目前,广东省在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有了一定的心得。下一步,广东省将在已开展的山区信息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信息、农业生产流通与生态旅游信息,以及农村教育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推动全省农村经济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时空”连通农村“最后一公里”

中国联通公司

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农村建设中,中国联通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努力开辟广大农村市场,积极发展农村信息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其“农村新时空” 正是基于此推出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农村新时空”通过整合中国联通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通信、数据、寻呼和互联网网络以及人工呼叫中心等资源,利用手机、寻呼机、农业信息机和等多种终端,将乡镇信息员、农业信息采编人员及各SP/CP提供的农业信息以短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为了解决农业信息来源问题,中国联通通过在乡镇或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信息站的方式,由信息站的信息员及时准确地收集当地农业信息,为用户提供贴近农村的信息服务。这样解决了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两大农业信息化难题。在农业信息站建设过程中,信息员还承担起发展当地用户、推广联通业务的任务,成为联通在乡镇的重要营销渠道和客户服务网络。

“农村新时空”项目的实施,首先能够让农村政策、农业法律法规等事关农业发展的重要信息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及时送达农户,同时又是通知乡镇事务的及时性通信工具,为农村的稳定、发展,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通信服务保障。其次为农民提供了农技、农贸、农产品供求等多种符合区域性农业生产需求的信息服务,如:通过联合农业部门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农政、农商、农技、农业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等相关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农产品销售环节中存在的市场、价格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农民在流通环节实现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此外,通过“农村新时空”项目的实施,在四川、浙江等农业发达省份出现了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直接通过短信等方式,指导农民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联合生产方式。这种通过信息化沟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民用户的联合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扁平化,使农村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也为各地发展农副产品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优质农产品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服务保障。

中国联通“农村新时空”解决方案的试点项目――四川联通“天府农业信息网”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在四川省21个市州、134个县、960个乡镇,建设了1071个信息工作站;发展涉农用户近80万,信息2亿多条,为四川联通创造通信收入2594万元/月;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电子商务国家示范工程”。四川试点项目的成功,为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提供了实证分析的成功案例。在目前主流的城镇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教育医疗投入等三大新农村建设思路理论体系中,增加了农业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农业信息化成为投入少,见效快,能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农村建设战略选择之一。

目前,“农村新时空”项目已在全国26个省全面启动,今年的计划是在全国1万个左右的乡镇进行推广实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新时空”项目,下一步将提供全国范围的农产品网上交易功能,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流通。同时,通过信息化沟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民用户,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上一篇:一个电子商务管理员的故事 下一篇:个性PC靠上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