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时间:2022-09-20 01:13:56

旅游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然而旅游高等教育事业却出现萎缩的迹象[1]。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却面临招生规模萎缩、人才流失率高以及职业道德危机频繁等问题,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本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等多种旨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2,3,4,5]。文章将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当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极端实用主义的高校教育改革思路进行反思,深入分析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

1.1素质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应试教育”倾向,教育部开始酝酿素质教育改革思路。到了9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规定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6]。尽管素质教育的提法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中出现了“重实践轻观念”的狭隘现象,导致素质教育改革呈现出“技能培训”导向型低层次的极端实用主义倾向。

1.2当前素质教育的反思———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既包括知识与技术的教育,还包括了价值观念与态度的教育,后者即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7,8]。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有别于职业培训机构,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而提高对知识的选择、判断以及发展能力,人文素质教育是达到这一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这在文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激烈、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更具特殊的时代意义[8]。

2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2.1人文素质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去人文化趋势明显

2.1.1课程设置中的去人文化现象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为了扩大生源,高校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管理学理论及技能方面,如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规划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营销、餐饮管理等,而对人类学、社会学等和就业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内容往往被排除在外。

2.1.2课程重构中的去人文化现象基于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方面的局限,绝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以提高学生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往往无意识地成为实用主义的代言人,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关注如何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注重教授学生有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旅游管理中的伦理价值观,使讲授内容表现出去人文化的特色。

2.1.3课程选修中的去人文化现象除了教师的能动性之外,学生在教学内容选择中同样具备一定的能动性,可以通过选修以及对教师授课内容的选择性接受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局部重构。然而,实践表明,同学们在教学内容上则同样秉持效率的原则,主要考虑该内容是否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热衷于选择那些技术性较强的、和就业直接相关的内容,而对和就业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文社科类内容缺乏兴趣。

2.2低人文素质引发的专业认同及职业道德危机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去人文化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文素质的低下,进而引发了旅游管理人才的对本专业的认同危机和职业道德危机。由于缺乏人文素质,学生及老师对旅游管理目标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缺乏对旅游活动引发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方面知识的足够关注,这种价值目标导向直接引发了旅游管理中“经济利益至上”的管理哲学,引发管理中的道德危机,例如,三亚的宰客门、张家界世界遗产管理引发的黄牌警告等事件,制约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学生对本专业的价值认同度低,学习专业知识也只是为了以后找口饭吃,还有另外一些同学则通过转专业、辅修等方式另谋出路。走向工作岗位后,这些同学也因为缺乏对专业价值的认同而出现转行,引发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流失。

3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3.1正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作用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正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把提升人文素质作为培养目标写入培养计划中,为培养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尤其是在教育成果的考核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指标应该涵盖学生人文的素质。

3.2围绕人文素质提升目标增设人文素质类教学内容

改变以往效率主导性的培养计划,围绕人文素质的提升,增加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旅游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旅游产业属性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以及对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以提升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价值的认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学校能够为社会提供具有更高职业道德的旅游管理人才,并减少旅游管理行业人才流失。

3.3围绕人文素质提升目标修正传统培养模式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尽量减少教师的教授内容,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选修,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产生的过程、适用范围以及影响展开广泛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选择和判断能力。

上一篇:安监局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下一篇:交通安全五进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