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0 12:33:43

案例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应该探求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遵循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认真选择合适的案例,精心准备和组织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案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一教学方法当能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12-02

据《中国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案例教学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总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中国近现史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一门既强调理论又关注实践,既注重历史又联系现实的课程,这为案例教学的运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和发挥的空间。客观上的因素只是案例教学法得以运用的基础,但要上一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还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密切的配合。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适宜。在选择案例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引进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所选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能为了迎合某种社会思潮和学生的爱好而选择偏离大纲和教材的案例。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反映事物本质和特征。同时也不必强求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案例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系统性原则,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所有案例作一系统规划,不仅要关注案例本身,而且还要注意案例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围绕某个主题选择一系列案例,层层深入,步步演进,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第三,真实性原则,所选案例力求真实、准确,教师在选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为案例时,一定要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力求所选案例是真实可靠的,这不仅体现了教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同时也是上好案例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下工夫,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且还要对案例本身有所研究。这样做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二、案例教学的运用

第一,选择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普遍性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完成教学目的之要求。我们在编写案例时,首先要在教师中进行集体讨论,然后由教师去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则由教师共同编写案例。在选择某个案例时,要力争做到:材料真实、案例典型、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要在后面提出几个思考题,供学生讨论使用。第二,组织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它包括分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填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在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确讨论的中心,避免出现“跑题”的现象。但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积极探讨案例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如笔者在讲述“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时,首先明确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有二,一是受到某种社会观点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甚至是现代化的认识;二是鸦片贸易是否是中外正当的贸易交往。基于此,我就给了同学们几个案例,一是16―18世纪中国对英国出口茶叶的情况,以此作为切入点,根据资料和数据以及西方人的回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饮用茶叶增强了英国人的体质;二是同一时期,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的情况,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大量的图片以及个别人的遭遇,引导学生得出,和英国人饮用茶叶的效果恰恰相反,中国人吸食鸦片不仅使大量白银外流,更重要的是摧残了身体;三是具体讨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使学生们认识到鸦片只是一个导火索,在其背后则是英国的侵华野心和目的。在讨论时,学生相当踊跃,各抒己见,异常激烈,这样就是原来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由“你要怎样做”变为“我要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第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认识;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已经解决了问题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第四,教师总结,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和总结。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讨论问题的集中程度和分析问题的透彻程度,指出学生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以鼓励为主,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把握,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如在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总结时,教师就应该得出,首先是鸦片是一种非法贸易,其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其次是中国政府禁鸦片是合乎情理的行为,英国以此为借口侵略中国是牵强附会的;再次是在鸦片战争的背后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此获得在中国的权益;最后则是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现代化,反而增加了中国积弱积贫的形势,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总结时,教师未必要一次性解决全部问题,应该允许学生中存在不同的认识。

三、运用案例教学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恰当使用案例教学法,并非每章都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这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而定,如绪论部分就不宜使用案例教学法;而且即使是同一章不同节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也要有所区别,以第七章为例,教师如果在“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节运用案例教学,很容易将案例教学处理成举例说明,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而教师如果能在“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第二,案例教学法要与传统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每种教学方法都有本身的优缺点,案例教学法也是如此,它的优点不容赘述,其缺点是不能系统地、全面地向大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二者相结合使用。第三,注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的教学方式是以灌输为主,而且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所限,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和主要位置,在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中也存在着教师的主导现象,从指导案例、分析到做出结论,从指定学生到设定回答时间的长短,全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大大降低。第四,教师要把握课堂的气氛和讨论的节奏,和一般的专业课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课,基本上是大班授课,要面对一百多名学生,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是有相当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坦诚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而且教师要注意讨论节奏,出现“冷场”时,教师要出来进行“串场”,可以简单总结前面同学的观点,然后过渡到下一问题,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畅。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出现“顶牛角尖”和“跑题”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主要问题上来。

四、案例教学法在《纲要》课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变灌输为探究,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它不仅重视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精通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信念,内化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三个选择”的认同。而案例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使每位学生都能去充当实践者,通过案例,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变理论为实际,提高了教学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这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较强的公共课,所以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学生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引用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引起他们的共鸣,也为理论联系实际建构了一座桥梁,使学生自觉地学会用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基础课教学应该给学生的是生活的真谛,是对人生的启迪,是关涉到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大问题。而这种抽象的东西是很难通过“告诉”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的,它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体验和内省来完成,而案例教学符合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表现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无不渗透着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通过这一系列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角色”和“任务”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观众”和“配角”转变为案例教学中的“演员”和“主角”,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

总之,在《纲要》课教学中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是保证这门课教学时效性的必要因素,而适时使用案例教学对完成这些要求都是有意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和教学内容不同都会影响案例教学的设计及效果,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变通,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志丹,杨云良.浅谈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8-21.

[2]张广才.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0,(6):33-35.

[3]靳诺,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4-125.

[4]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51-357.

[5]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EB/OL].202.207.136.8/aljx/base3-1.htm.[责任编辑 陈鹤]

上一篇: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特征研究 下一篇: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