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编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时间:2022-08-26 07:41:54

科技编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摘要:对科技编辑中容易出错的几个问题,如X射线衍射谱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的纵坐标标目、图中的标度和公式中条件的表达方式等,分析了其原有的物理意义,依据国家标准或规范,给出了其规范的表达形式。认为其标目应为“衍射强度/s-1”和“光电子强度/s-1”,图中的标度应是在图再带的标度上进行等倍加长,公式与其条件之间应该用逗号,且条件不需要用圆括号括起来。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加工;规范表达;标目;标度;公式条件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08-02

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X射线衍射谱(XRD)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的纵坐标标目的各刊表示方法不一,有的刊物甚至同一期出版的文章里都不一样。另有图中的标度和公式中条件的表达方式在一个期刊中出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给读者和作者群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疑惑。因此本文作者从探究他们的原始意义着手,依据国家标准或规范, 给出了其规范的表达形式。

一、 XRD谱图和XPS谱图的纵坐标标目

笔者查阅了国内几十种核心科技学术期刊,发现由于缺少规范,XRD图和XPS图的纵坐标标目的表达方式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横坐标都趋于一致。

(一) XRD谱图的纵坐标标目

X射线衍射是利用初级X射线光子或其他微观离子激发待测物质中的原子,使之产生荧光(次级X射线)而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化学态研究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及结构缺陷等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一般主要是用来分析合金里面的相成分和含量 [1]。X射线衍射仪所得到的图称为XRD谱图。

目前,各个刊物对XRD谱图纵坐标标目的写法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1)Intensity (a. u.) (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2)Intensity/a. u. (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3)Intensity /a u (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4)KCPS (纵坐标有数值)

5)I (纵坐标无数值)

6)c/s (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7)COUNTS (纵坐标有数值)

8)Intensity (cps) (纵坐标有数值)

9)Intensity (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10)Intensity/CPS (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11)Intensity /cps (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12)Intensity /(c・s-1) (纵坐标有数值)

13)Relative intensity /(c・s-1) (纵坐标有数值)

14)cps或CPS (纵坐标有数值)

15)衍射强度/CPS(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16)衍射强度/ cps(纵坐标有数值或者无数值)

17)强度或衍射强度 s (纵坐标有数值)

18)还有的干脆就没有纵坐标标目

要想弄清楚这些表达方法哪个是正确的,需要我们了解XRD谱图的基本物理意义。XRD图是衍射强度与衍射角关系曲线,探测器每秒脉冲数与衍射强度成正比,故衍射强度以计数率CPS(计数管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表示 [1],其单位应为s-1。标目要求由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和相应的单位组成 [2],上述第14中情况里只有单位,没有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肯定是不正确。当用于物相的鉴定或定性分析,此时对衍射线的位置及强度测量精度的要求不高,所以纵坐标可以不带坐标值,标目里可以不写出单位,只写“衍射强度”即可,英文文献里可写为“Intensity”。而当用于物相的定量分析时则必须有坐标值和单位,建议统一写为“衍射强度/ s-1”。英文文献里可写为“Intensity/s-1”。

衍射相对强度可用百分制或十分制表示。对单相物质而言,相对强度是对比同一次扫描所得各衍射线绝对强度之间比值的百分率。对多相物质而言,各峰的相对强度值是与该相最大峰值做比较而得 [1]。因此,相对强度单位为“1”。 arbitrary unit意思是任意单位,简写为a.u.,所以相对强度不必标出“a.u.”。建议纵坐标标目写成“相对强度”。英文文献里可写为“Relative intensity”。

(二) XPS谱图的纵坐标标目

XPS分析中用特征X射线照射样品,光子把它的全部能量交给原子中某壳层上的束缚电子,光子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电子结合能,余下的就作为电子的动能而发射出去,成为光电子 [3]。 XPS谱图的纵坐标标目的意义是光电子强度,有时是指相对强度。与XRD谱图的纵坐标标目一样,目前各个期刊的写法也无外乎以上18种。作者建议正确的写法为:“光电子强度/CPS”或“相对强度”,在英文文献里分别为“Intensity/CPS”和“Relative intensity”。这里的CPS的意思是每秒光电子数。

二、 公式中条件的表示

在科技期刊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公式里带有条件的情况,那么公式中的条件与公式本身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应该用什么符号?

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核心期刊,发现大家的写法不一,有的期刊自身就不统一,甚至同一期种有二种甚至三种表示方法,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其表达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公式和条件之间用逗号分开,条件不加圆括号,如下 [4]。

2)公式和条件之间用空格分开,条件不加圆括号,如下[5]。

3)公式和条件之间用空格分开,条件加圆括号,如下[6]。

4)公式和条件之间用逗号分开,条件加圆括号,如下[7]。

5)公式和条件之间用分号分开,条件不加圆括号,如下[8]。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公式和条件之间是传承关系,相当于一句话没有说完,再补充一下,给出公式成立的。逗号正是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而分号是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9],可见使用第一种表达方式比较合适。

另外,公式后面的符号的确定也可按照此方法,如果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即公式后的文字不是另起一段,则用逗号;若是另起一段,说明此句话已经说完,需用句号。

三、图中的标度

有关国家标准要求,照片图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的标度或提供放大倍数 [2],标度作为照片图中的重要信息不应被忽视。但目前照片图中标度的表达形式多样,有的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已失真 [10]。在文献 [10] 中作者详细列出了目前各期刊对标度的表达形式,并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建议采用数码照片中已带的标度,保留其本来面目,不做修改。然而作者觉得此种做法不妥。

数字化采集的电子照片虽然自带标度,但是由于排版和美观需要,往往将图片缩小,结果图上原有的标度就看不清了。为了看清图片上的标度而盲目放大图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建议将图上原有的标度保持原比例等倍加长,比如原来的标度是1 mm代表2 m,现在改为1 cm代表20 m,这样做既保留了原有标度的精度,又让读者能看得更清楚,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图片所带的参数,作者认为可以去掉,将其放在文字中进行说明。

参考文献:

[1]刘粤惠,刘平安.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芬,赵志娟,邱丽美,等. XPS光电子峰和俄歇电子峰峰位表[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9,(3):1-17.

[4]LIU Fen,ZHAO Zhi-juan, QIU Li-mei, et al. Tables of peak positions f or XPS photoelectron and auger electron peaks[J].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2009,(3):1-17.

[5]张石清,赵知劲.噪声背景下的语音情感识别[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3):442-447.

[6]ZHANG Shi-qing, ZHAO Zhi-jin. Speech emotion recognition under noise bacnground[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3):442-447.

[7]张,顾歆,齐悦,等.胶带输送机胶带纵向撕裂连通域图像识别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09,(1):104-107.

[8]蒋斌松,王金鸽,吴晓锁.单管冻结温度场解析计算[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4):463-466.

[9]JIANG Bin-song,WANG Jin-ge,WU Xiao-suo.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round a single freezing pipe[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9,(4):463-466.

[10]纪传仁,李宗翔,李建新.采空区沿空通风巷道边界漏风分布的迭代计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6-168.

[11]JI Chuan-ren, LI Zong-xiang, LI Jian-xin. Iterative algorithm of boundary air leakage in venting laneway along goaf[J]. Jouran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9,(2):16-168.

[12]孟达,孟祥冲,赵援.边坡的开挖及其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煤炭工程,2009,(1):77-79.

[13]林清华,徐用吉,黄炜,等.科技论文照片图中的标度问题[J].编辑学报,2008,(1):41.

[14]LIN Qing-hua,XU Yong-ji,HUANG Wei,et al.Discussion on scale of photographs in scientific papers[J].Acta Editologica,2008,(1):41.

上一篇:民国档案与青海省的医疗卫生现代化进程 下一篇:关于二外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