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效课堂的创设

时间:2022-09-20 12:25:06

例谈高效课堂的创设

在我的心中,高效课堂上学生应该满怀兴趣,兴致勃勃;教师能做出适时高效的课堂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融洽高效;教师能适时对学生做出高明的评价,激励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课堂的前奏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例如,“商不变的性质”教学片段:

(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花果山下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子听了,我只能分到2个桃子,说:“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吗?”猴王一拍桌子,做出慷慨大度的样子说:“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成你们300只猴子。”小猴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始终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高效地获取知识。

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高效课堂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尝试、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么一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认识数学,而且让学生掌握、发现、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

例如,“周长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哪个小朋友说说三角形用什么办法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

生:用直尺来量就知道了。把所有的边都量好,再加起来,有几厘米,周长就是几厘米。

师: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PPT演示:用尺子量出三角形每一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这个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师:(老师出示一个圆)这个图能用直尺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知道它的周长呢?

生:……

在探索各种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时,教师不断制造认知冲突,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学到的知识会终生难忘。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凝聚力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善于合作是当代竞争制胜的条件之一。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活动中的主体性。

例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老师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年历卡,小组合作认真观察并思考: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一个月有多少天?

(3)每个月的天有什么不同?

通过小组的学习得出: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0天:四、六、九、十一

29天:

28天:

当学生掌握了以上的内容后这时PPT以出现一个表格:

师:请各组的成员认真地观察,从这个表中,你找到了什么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高明的课堂评价――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片段:

师:试一试,计算65-7=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生板书:65-7=68

(师悄悄提示:个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观察思考后发现错误)

生修改:65-7=85

别的学生一看哄堂大笑连声说:“错了,又错了!”

我面带笑容,摸摸她的头说:“不要着急,仔细想想,你一定可以想出来的。”

学生站在那里想了想,又修改:65-7=58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的愿望,而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只要老师心中时刻记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是可以实现的。

上一篇:试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下一篇:把“接受者”变为“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