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30 01:36:24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对数学有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状;策略

数学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已成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它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科技、信息科技和经济学等领域。它逻辑性强,可以培养学生的发展创造能力。但老师对数学的“应试教育”让我国的数学课程比较偏向于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讲课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相关联。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要加强数学在实践应用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状

1.小学数学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

以前,大部分教师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上认为小学生年纪小,

初步接触数学,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价值不大。随着学校对新课程的理念的灌输与加强,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实践与综合应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发展意义,小学数学教师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导,小学教师对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小学教师只是按照书本传授数学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死记硬背,没有实效。

2.目前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情况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先了解学生,要详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再分析和设计该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目前各个学校只有一少部分数学教师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和设计“实践和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为了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为实践活动做充分的准备,认真分析考虑学生情况和教材,积极创造学习条件,以开放的思维,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走出课本、走入生活,深刻体会数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帮助学生对学习知识综合应用的,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沟通交流解决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发挥自己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出自主参与的机会,切实地考虑到学生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自己体验并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比较强调综合性,所以此学习内容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知识,与数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1.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教育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人才。小学数学是每一位学生学习发展中的一门学科,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用到,就会比较容易被遗忘,但是如果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或习惯就会记忆深刻,不容易被遗忘。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为了通过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学习知识的应用能力,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根据教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2.要结合教材,把握适合小学生的实践活动

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有目标地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简单易操作的实践活动。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同时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水平,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让

学生感觉到亲切。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就会造成学生对活动认知困难,大大降低活动教学的作用。

3.要优化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活动形式

要向学生大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有力的学习工具,改变旧的学习方式,书本不是唯一的教学工具,在实践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打开视野,开展更为广阔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模拟情景和现实结合中提高学习兴趣。实践活动也不必在一节课就完成,可以几天或者一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可以多想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实践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成不变的活动方式会让小学生很快就感到厌倦,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吸引小

学生。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中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置,再以开发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好的操作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小创造家。

参考文献:

[1]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十大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

[2]吴丽凤.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3]褚剑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之我见[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4]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2).

[5]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02).

上一篇:创新课堂教学新解 下一篇:关于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