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安排合理性探讨

时间:2022-09-19 10:54:51

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安排合理性探讨

篮球运动具有高速度、高强度和技巧性的显著特点。身体素质中的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完成各种技术行动的重要保障。本文探索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发育特点,摸索其训练规律,结合篮球运动的专项特色,探索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安排的合理性。

一、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

(1)波浪形且阶段性的有机体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特征,但是其速度却由于年龄的差异而呈现波浪形和阶段性的特征。男性和女性的生长发育期长度相差大约一年(女子7岁~17岁,男子7岁~18岁)。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女生参与运动训练实践是很关键的,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青少年训练时期,而初中女生篮球运动员正处于这一生长阶段,所以对其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有机体外部形态生长发育的非等比性。人体在相同时期的各部分形态的发育具有固定的比例,而同一时期各部分的发育并非按照相同比例发育的。具体体现在生长发育年增长值、生长发育速度的比值都具有非等比性,而且各部分间生长发育速度的比例也具有一定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改变。

(3)器官系统内部形态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有机体外部形态生长发育一样,器官系统内部形态生长生育也是按照一定比率发展的。但是各个系统间发育却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初中女生的各种生长发育特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器官系统和机能的能力,因此在安排力量训练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二、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特点

(1)结合敏感期进行力量训练。初中女生的身体生长发育正处于一个隐性的复杂变化过程。其中量变和质变的过程是并行的,但是具有各自的缓急阶段。整体而言,由于初中女生的发育具有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的特征,而力量和耐力的提升是随着有机体机体能力的运动素质指标而发生变化的。在运动训练理论的视域下,某种素质在某年龄阶段发展较快的现象被界定为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充分证明了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在竞技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学者指出,如果在这一时期内,训练等外因和遗传、自然生长发育内因相互作用,共同发展,那么力量训练的发展速度将非常迅速,并且效果极佳,将为篮球运动员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资料显示,绝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0岁~13岁,速度力量的敏感期在7岁~13岁,而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年龄都处在十二三岁左右,正是力量训练的敏感期。

(2)结合遗传因素进行力量训练。在进行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安排时,另一个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就是遗传因素。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表明一名优秀运动员遗传和后天训练所起的作用,分别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这充分体现了遗传因素在初中女生篮球运动员训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力量的总体遗传度高达60%,其中处于少年时期的女生篮球运动员的相对力量遗传度达到64.4%,而其绝对力量和背肌力分别达到35%和25%。

三、合理安排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

(1)力量训练的合理安排。在训练时,应该充分考虑篮球运动的特性,所以要充分重视下肢专项力量训练、上肢专项力量训练、腰腹专项力量训练这三个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在篮球比赛中,腰腹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运动员起跳后的“滞空能力”、空中完成动作的质量、篮下的对抗能力、抢篮板球的凶狠度都与这一专项力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安排应该保证每周两次,每次持续时间达到80min~100min。上述三项的力量的换项练习间歇应该不少于3分钟。

(2)力量训练安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前面的论述,可以得知,只有合理安排力量训练,才能够实现力量素质训练的最佳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要重视力量训练的负荷量和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所能承受负荷量能力两个维度间的关系。初中女生正处于生长加速期,身高增长速度快,这一阶段适合选择伸展肢体、弹跳和一些中小重量的力量练习任务,大重量的练习需要注意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能够推动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和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第二,注意把握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强化力量训练。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开展力量训练的最佳时期,不同部位肌肉的力量发展敏感期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需要结合不同肌肉的力量发展敏感期选择训练内容。第三,重视强化腰腹力量,保证脊柱的旋转能力,尽量避免选择容易增强膝关节和脊柱负担的力量练习。

结束语:篮球运动具有高速度、高强度和技巧性的显著特点,而身体素质中的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完成各种技术行动的重要保障。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具有充分的合理性,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充分考虑遗传因素、力量发展敏感期等其他要素,制定合理的力量训练计划,将有利于提升初中女子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

(广西蒙山县新圩中学)

上一篇:抛物线动点问题探究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立足学生成才加强创新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