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理论与婉曲

时间:2022-09-19 10:29:46

模糊理论与婉曲

摘要:本文认为模糊理论是婉曲的语义基础之一。婉曲的使用,使话语存在表面意义和作者的本意两层意义,二者是通过联想联系在一起的,联想是婉曲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婉曲;语义;模糊;联想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最早将婉曲作为一种修辞格提了出来。“说话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转辞。”虽然婉曲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格,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模糊理论在修辞学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模糊修辞学。传统修辞学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模糊理论这一角度来重新认识,从而丰富模糊修辞学的内容。本文拟深入探讨婉曲修辞的语义基础。

一、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语言的模糊性,是从语义的角度来阐明的。模糊理论的创始人查德就是从语言中的概念入手来研究模糊性的。查德所说的语言的模糊性,实际上是指概念外延边界的不明晰性,而概念又是通过词语来表达的,因此人们通常所说的模糊语言,只是就表达模糊概念的词语而言的。但是我们主要研究的不是静态的模糊语言,而是在言语活动中如何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模糊语言学有两个基本概念――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模糊语言属于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其模糊性是在贮存状态中所具有的。模糊语言只限于概念外延的边界不明确,在A与非A之间存在着一个不明确的交界区域,它属于语义学研究的对象,人们对其着眼于语言分析;模糊言语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运用了某些表义不明确的词语或句子而产生的现象,它包括在表意上存在着不清晰的、能给人以模糊感的所有的语言现象。其模糊性是在使用状态中所具有的,它属于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人们对它着眼于说写分析。当然,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当我们运用模糊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时候,模糊语言也就存在于模糊言语之中了,它自然也就成了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又有了“模糊修辞学”。

二、婉曲修辞格的模糊性表现

婉曲的使用一般是为了避免刺激,因此在言语交际中,为了避免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或直接点明某事物,交际双方往往都会选择一种委婉含蓄的说法,模糊语言就是主要手段之一。

我们知道婉曲是一种不直白本意,而用委婉含蓄的话表达出来的修辞格,婉曲的本意是要听读者在交际过程中理解的。为表述方便,我们称“委婉含蓄的话”为“字面意义”。婉曲就涉及到字面意义和说写者的本意的关系问题。婉曲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不仅要求说写者和听读者的互动,还要求字面意义和说写者本意的相关性。

联想是婉曲的心理基础,它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能越过时空、已知、未知的界限,启发想象力,将信息的传递者与接受者在思维的链条上联系在一起,共同创造良好的言语效果。婉曲,就是通过联想把字面意义和说写者的本意联系起来的。

模糊度和相关性成反比关系。语言的模糊度越低,相关度就越高,说写者的本意与字面意义的契合度就比较高,话语意义就比较清晰,听读者不需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知晓说写者的本意;相反,如果语言越模糊,说写者的本意与字面意义的相关度越低,话语意义就比较模糊,听读者必须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揣测出说写者的本意。

从婉曲对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的实际应用来看,模糊性是有高低之分的。婉曲采用的模糊性最高的手段是省略。由于字面意义是通过省略来表达的,没有言语表示,就有无数种可能。如何把一种看似和本意毫无关系的“无语”和说写者的本意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听读者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如:

虽然在月光下,还可以看见张月英的脸羞怯地红起来了。黄大英轻轻抚着她的手,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怯懦地说: “你是说你回答了……”“是的,我早就对自己说了……”“你是说愿意同我……”(雷加:《青枫林》)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的言语停顿(书面上用省略号)反而婉转地表达了黄大英、张月英的柔情蜜意,这样的表达显得含蓄深沉。言语的省略等于是语言模糊性的最高表现,但是由于特定的上下文语境的限制,我们也能将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其次是利用烘托手段的婉曲。烘托手段就是通过描述相关的事物来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由于字面上采用的事物和说写者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事物是相关的,所以字面意义能相对比较容易地和说写者的本意联系起来。事实上,这种婉曲就是利用了一种能给人以模糊感的语言现象。《陌上桑》便是利用烘托表达婉曲手法的范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符毙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帽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并未直接刻画罗敷的容貌如何之美,而是通过不同的人见到罗敷的种种失态表现,让我们自己通过联想来想象这个绝代佳人的形象。虽然罗敷究竟相貌如何,我们无法描述出来,但正是模糊言语产生出来的这种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美,更令人震撼。

再者,就是利用到借代手段的婉曲。借代,就是让我们通过言语中出现的事物A,来联想我们本意要表达的与A密切相关的事物B。A和B的密切相关,导致听读者可以不费很大的努力,就能猜测出说写者的本意。

“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 ‘这个就没法儿呀。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的办着呢。’”(《红楼梦》十一回)

这段话应用到了借代中的抽象代具体。“那件东西”本身是抽象的,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言语表达,表意并不明确,正因为如此,才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而特定的言语交际活动又限制了联想的范围,王熙凤已经提到“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那件东西”在这里具体是指“尤氏要为秦可卿准备的棺材”,这样说表达得婉转,可避免刺激。

第四,就是利用模糊同义手段的婉曲。同一事物的内涵特征是十分明确的,外延特征却是模糊的。从外延特征对该事物进行描述,就会产生一种模糊而含蓄的表达。而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特征来看待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表达。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有很多言语忌讳,一般都采用同义替代的方法。比如,很多人忌讳别人说自己肥胖,于是人们就避开“胖”的内涵特征“脂肪多,肉多”,利用它的外延特征,如胖的人很多情况下生活比较富足、看起来就很有福气,这样“发福”和“富贵相”就成了“胖”的委婉表达,而对女性来说,胖的人可能身材更好,于是“丰满”就成了描述肥胖女性的委婉表达。这种由避讳产生的婉曲充分利用了概念的外延特征,用模糊的说法取代可能会给人带来刺激的直白的中心概念。同样,由于概念外延的模糊性,相关的事物之间外延特征可能会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这样两种事物就会通过联想联系起来。如“死亡”与“山陵崩”。

三、结语

本文从语义角度对婉曲修辞进行了探讨。模糊理论是婉曲的语义基础之一。婉曲修辞格的使用,使得话语存在表面意义和作者的本意两层意义,二者是通过联想联系在一起的,联想是婉曲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浅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认识 下一篇:农村孩子呼唤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