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减缓背后的思考

时间:2022-09-19 10:14:17

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减缓背后的思考

央行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同比少增441亿美元。而从月度数据来看,2008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势头在下半年逐渐趋缓,甚至在10月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说明在美国金融危机持续扩散、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前期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得到很大改观。然而由于这种改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我们仍然需要具体分析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的原因和影响。

短期性资本流出是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经常账户盈余、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和短期资本流入(热钱)。从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速(同比增长,下同)分别为:19.2%、-2.2%和-2.8%,让人感觉到出口的寒冬已经到来;在进口方面,去年第四季度进口增速分别为15.6%、-17.9%和-21.3%。因此,单纯从数据来看,由于进口比出口下降得更快,经常账户盈余不降反升(去年11月外贸顺差达到历史新高400.9亿美元)。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经常账户收支发生的变化并没有减少外汇储备,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外汇储备;而在资本与金融账户方面,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自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逐渐波及到实体经济层面,发达国家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企业去杠杆化和跨国公司普遍出现流动性困难,这些企业普遍资金收紧以及投资意愿下降都导致我国外资流入下降;另外,目前我国经济尤其是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加上政府具有通过人民币贬值从而促进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意图(2008年11月,央行行长周小川曾透露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在市场上造成了一定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引起资本流出。而在数据方面也基本证实了资本外流加大: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中国2008年年底外汇储备余额达1.95万亿美元,较2008年9月增长约500亿美元,而四季度贸易顺差分别为:352亿美元、401亿美元和390亿美元。四季度FDI数据分别为:67.22亿美元、53.22亿美元和59.78亿美元。按照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资本流出(也包括热钱)来粗略估算,去年第四季度大约有80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

另外,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目前基本实现多元化,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占比大约为20%,而自2008年10月以来,欧元对美元出现几乎10%的贬值,从而造成部分外汇储备换算成美元时出现缩水。

可以看出,目前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资本流出。虽然目前这种资本外流规模仍然较小,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资本非正常撤出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造成经济金融体系局部的混乱。当前资本外流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短期稳定出口,

严控资本非正常流出

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减缓一方面使得我国所面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改善,另一方面也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大减轻。但是,这种国际收支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的恶化引起的,而并不是我们前期所期望的,通过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内部经济困难的大背景下,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通过维持国际收支中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稳定来促使经济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出口增长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而出口型企业不论是在稳定就业,还是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该通过综合性财税政策支持、财政贴息和贸易促进等多种方式促进我国出口型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努力促使我国出口市场的相对稳定。当然,通过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减轻出口型企业的压力也是可选项之一,但是在当前周边经济体普遍出现出口困难局面的时候,再加上目前国内相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贸然下调人民币汇率可能不但不能达到政策目的,反而有可能陷入竞争性贬值的陷阱,从而使得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笔者以为,当前应该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时,必须严防外资特别是热钱大举出逃现象的发生。鉴于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少数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事件,从而给我国金融秩序和市场秩序局部造成伤害。我们有必要密切关注在华外资企业的资金活动,严防部分外资机构通过非法途径向境外转移资金,还需密切关注资本市场里QFII的资金变动情况。与此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引导市场预期,引导市场主体树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型预期,从而保持汇率的稳定。

长期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外汇储备利用效率的提高

从长远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和提升,因此,当本次经济危机结束、世界经济重新踏入快速增长的通道时,我们很有可能还会面临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长的尴尬局面。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应该充分利用这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结构,鼓励并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进一步促进各产业发展,完善收入分配的体制和机制,从而使得我国经济真正走上依靠内部消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积极利用此次金融危机的时机,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和帮扶,促使我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意识。在此过程中,政府不但要从战略角度重视出口型企业的发展问题,通过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和业务促进等多种方式帮助和引导出口型企业的发展;更应该通过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力量帮助企业真正树立“以质取胜”、“以技取胜”的集约型经营战略,彻底改变原先仅仅依靠低价竞争的营销观念,通过加快新品开发、完善售后服务等综合化营销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附加值、成本控制、营销渠道建设上多下功夫。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重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企业运用多种手段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逐步限制或者禁止某些资源性产品、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从而有效保护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帮助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化竞争的“蓝海”。

其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当前世界经济调整的时机走出国门。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中成功案例并不多,但是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我国企业尤其是海外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只有树立全球性的经营理念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购,才能更好、更快地开展业务,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为我国民族企业占据一席之地。在当前全球经济调整、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价值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方案,有针对性地支持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努力扩大内部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增长。增加消费、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为此,我们应该继续推动农民向城镇的转移步伐,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实行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当前,在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措施、加大对农村和农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应该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消除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市场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流通网络,大力发展流通市场,方便居民消费。还需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着力解决信贷服务不足、零售服务不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差等消费瓶颈问题。

第四,我们还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现代服务业是未来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主要动力和支持点。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政府对于金融、保险、信息、法律等现代服务行业的投资引导,推进国内服务业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升级,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当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9.1%,比发达国家低了30%以上,甚至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还要低20%左右。因此,当前阶段迫切需要政府大力改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和经济规制,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软环境。

最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提高利用效率。一方面,适度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以此降低汇率变动风险。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应该继续增加欧元和日元等其他币种资产的比重,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降低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参考社保基金的运作模式,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招标,将部分超额外汇储备交给一家或几家基金代管,以此来提高部分超额外汇储备的收益;最后,我们还应该考虑通过运用部分超额外汇储备设立平准基金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可行性。比如在当前中行、建行战略投资者抛售其H股股票的过程中,国家应该考虑通过一定的方式承接这部分股票来支持香港股市以及我国大中型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由于A股和H股实际上存在联动性,这样也从某种意义上支持了A股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总之,只有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才能在创造出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我国经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而这一点远比稳定外汇储备的作用要大得多。

(作者郭田勇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刊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欧元十年谈:成就、挑战和前景 下一篇:“保增长”要靠对外贸易而非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