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外出打工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时间:2022-09-19 08:44:25

给农民外出打工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最近,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民外出打工的情况作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外出打工就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帮助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异地转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改善条件,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长阳县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五位一体的县份,是新一轮国家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之一。通过对长阳县154个村971个村民小组的调查,2004年上半年长阳县外出务工的41071人中,按地域分布分类,只有8379人采取的是“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在长阳县内务工,仅占20.4%,而其他全部采用的是“离土又离乡”的外出务工模式。

劳动力离土又离乡,形成了一轮“打工经济”,使之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模式和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长阳县农民外出务工的制约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在外出打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如新外出打工者找工作的成功率极低,外出务工人员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等等。有几个倾向性的问题,已成为该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信息渠道的制约

根据调查,长阳县外出打工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渠道。通过能人带动输出的占41.95%,自发外出的占52.3%,而通过劳动部门和劳务中介组织输出的仅占5.75%。该调查结果一方面表明大部分的外出务工人员处于盲目流动状态的事实,另一方面又反映出长阳县劳动部门和劳务中介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目前长阳县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尚不完善,辐射功能不强,信息传递周期长,效率低。特别是受一些非法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的干扰,用工信息渠道较混乱,真假难辩,使部分打工者往往无功而返,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也给本人和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更严重的是挫伤了外出打工者的积极性。

2. 打工者综合素质的制约

一是文化素质,长阳县外出务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以截至到2004年6月的外出务工人员为例,在41071人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52人,仅占1.1%;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6859人,占16.7%;而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33760人,占82.2%,为绝大部分。二是劳动技能,长阳县外出务工者接受培训的情况不容乐观,绝大部分打工者事先几乎没有接受任何劳务技能培训。在2003年至2004年上半年,外出务工的人员仅有2775人就业前接受了培训,且仅有1006人办理了职业资格证书。因此,长阳县绝大多数外出务工者从事的是饮食服务业、服装加工业、建筑业、采掘业等“苦、脏、累、险”的行业,且工作时间较长,体能消耗大,劳动报酬低。

3. 打工环境的制约

在一些地方歧视打工者,侵害打工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拖欠务工人员劳动报酬的现象严重。加上打工者自身法律知识欠缺,由此而发生的劳务纠纷接连不断。部分自发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找工作心切,与老板签订了不公平劳动合同或者根本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遇到工伤事故、拖欠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律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外出打工的负面效应逐渐凸现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固然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农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但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一是造成部分土地搁荒或因留守家中的劳动力有限,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二是一些公益活动由于缺乏青壮劳力而无法组织开展。三是对子女培养教育造成不良影响,父母外出,学生家庭教育管理脱节,导致学生成绩下降或辍学,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四是部分农户举家外出,给地方政府征收农业税、社会抚养费以及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等带来了困难。

三、给农民外出打工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调查小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给农民外出打工就业搭建健康发展的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 彻底清除农民进城务工的体制政策, 减少农民进城的阻力和成本

各级政府要彻底清除阻碍农民工进城的规章制度,促进农民工权益保护。首先,国家应该对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取消农民进入小城镇的限制,在建房购房、进城入户、子女就学、办理证照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方便。农民外出打工前期所需经费,由金融单位提供贷款;外出务工后的家庭财产和家庭安全,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实行治安承诺;家中有留守的老人,可优先安排住进敬老院。其次,建立农民工的大病或疾病住院保障机制。因为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不仅会导致农民工失去工作,而且极易使其陷入贫困境地,这使得疾病保障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需要。再次,规范用工,让所有用人单位均须与所雇佣的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同时,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劳务办事处或维权热线电话,为农民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援助,并进一步借助各种有影响力的媒体,使全社会关注打工者,形成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关注打工者生存状态的浓厚氛围,消除各种不合理的歧视。

2. 健全服务网络,保证农民工合理有序的流动

县、乡、村均应成立劳务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逐步形成以劳动就业管理机构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体,社会劳务中心为补充的劳务输出网络,做到机构、人员、资金、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加强对劳力输出信息的收集核实联系,加强宣传引导,减少劳务输出的盲目性,促进合理有序流动。一是扩大劳动力市场的覆盖面,从主要为城市居民服务尽快扩大为面向全社会劳动者,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撤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隔障。二是建立有效的全国联网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并能及时提供准确信息,促进和方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转移。三是加强引导和服务力度,实现劳动部门输出主渠道,统筹输出和回引工作。劳动部门和镇、村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技术和法律培训。同时与流入地劳务部门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做到输出有组织,收入有提高,流动有保障。

3. 搞好基本素质培训,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体力与脑力结合型转变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在认真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广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相关知识教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讲诚信;懂得基本的城市生活知识,举止文明;懂得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关于劳动技能培训,涉及经费、师资、场地等问题,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建立农民工培训体系并实施资格认证,使他们具备相关劳动技能和资质,从而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增加打工收入。

4. 努力消除劳务输出带来的负面效应

从长阳县现状看,劳务输出的负面效应主要反映在农业生产、学校教育、税费征收、计划生育等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土地闲置、荒芜,粮食减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帮助农民妥善处理承包地的转租转包,确保劳务输出与农业生产两不误、两兼顾。在教育问题上,国家应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要重点扶持,逐步实行普遍的免费义务教育,消除城乡教育资源差别。为了方便外出民工子女入学,城市的教育资源应向民工子女开放,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教育方面,以解除举家外出务工农民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评估企业价值的收益法的改进――期望收益法 下一篇:计算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新方法――LPM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