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立法发展缓慢原因浅析

时间:2022-09-19 06:14:59

我国环境立法发展缓慢原因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发生了变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开始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扩展到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跨国环境污染和事故频发,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全球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协作的力度越来越大,自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始,陆续出现大量国际公约和协定,涉及内容几乎覆盖世界各个区域。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也有很大努力,但相对发展速度缓慢,本文主要从政策、社会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环境立法发展缓慢的原因。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立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环保法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52-01

近年来多次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体现了大国利益博弈的同时,更重要的反映了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刻不容缓。环境保护的观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相互依赖关系促使国际环境合作的不断深入。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环境立法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当前我国在国际环境合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与美,日等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亦签订了合作协定,但与国外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环保标准较低、超前意识不强、环保立法发展缓慢及环境执法力度不够等方面。这也成为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遭人非议的软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政策的导向使人们盲目的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当前依然属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的主要着力点还在于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过度强调GDP的增长数据,鼓励工业,农业的发展。中央对经济发展的特别重视加上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相对滞后,致使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略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国在1979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该试行法经历了十年的修改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地方和部门对其重视力度不够,法律规定未能得到切实贯彻,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治理和遏制,甚至进一步发生恶化。这种情况,在1989年12月,我国正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后有所改善,但我国环保法的过于笼统,相关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处罚力度较小。如“康菲漏油”事件背后折射的是,我国存在对外资或合资企业经营约束性制度环境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在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维护环境利益的规则、手段与措施等方面的不足。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墨西哥漏油事件,几乎导致英国石油公司破产,仅环境基金就200亿美元,而“康菲事件”中目前仅有其自定的10亿赔偿,这与我国的环境污染处罚没有威慑力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此的处罚为警告及最高额度三十万的罚款,相关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也不够完善。1979年至今,我国颁布了20多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但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主要就在于环保法律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执法力度不够。

其次,国民生活水平结构组成的影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方面,只有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而人的需求层次是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的,而当前,我国的低收入者占社会人口的大多数,生活需求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使得他们很少关注到环境保护这个方面,而社会高层出于种种原因也很少在环保方面下工夫。这就导致,我国从民间到政府的环保意识不强。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若是连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环境保护又从何谈起,所以我国民间鲜有比较有影响的环境保护组织。而相反,在欧美国家非政府环保组织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政府政策的制定,比较出名的有地球之友、绿色和平、自然保护联盟等组织。这与其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国民生活水平是分不开的。

再次,环境保护研究的外部依赖性。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的规定古已有之,如《礼记》载:“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秦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山林及雍提水”等。但目前总体上我国的环境立法研究还处于初创阶段,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环境保护研究起步晚,水平低,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环境保护立法方面比较多的依赖于对国外经验的借鉴,这就使我国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缺乏自主性和超前意识,甚至是大大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以环保标准为例,欧洲在2000年已经开始实施汽车排放到的欧Ⅲ标准,而我国直到2007年在部分发达地区才开始实施略低于欧Ⅲ排放标准的国三标准;最近影响较大的城市大气PM2.5的也说明了这一点,PM2.5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的检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美国及欧盟一些国家很早就已将PM2.5纳入国家标准进行强制性限制,而我国直到2011年才在部分城市该标准。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政府已经有了较高的环保意识,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改为环境保护部,由原来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上升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其级别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国家环境保护的“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在多个方面对环境保护做出了具体要求。但目前我国仍然需要不断改革环境保护的立法机制,提升我国环保法的威慑力,切实改变我国环境执法不力不严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敬宣.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70-76.

[2]金鉴明.《环境保护法》评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7-53.

作者简介:李全金,1988年7月生,甘肃白银人,就读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11级研究生。

上一篇:关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浅议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