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治理对策及探索

时间:2022-09-19 05:55:08

“小金库”治理对策及探索

摘要:“小金库”一直是危害企业经济秩序,破坏正常经济管理的“毒瘤”,同时也是企业滋生腐败,造就贪官的温床。本文从“小金库”的集中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治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阐述,对当今国企经济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金库”;原因;腐败;治理对策

所谓“小金库”,就是指个别单位和部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私存私放以及虽纳入本单位财会账内,但应作为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而不作,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和“暂存款”等过渡科目进行核算的行为。通过剖析案件发现,“小金库”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问题,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小金库”扰乱法纪,滋生腐败,危害严重,治理刻不容缓。

1 “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小金库”外表形形,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具体表现为:

一是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将应上缴财政的预算外资金,私自设置帐簿进行核算,即“账外账”。如某基层办事处将收取的事业性收费,未上缴财政专户,在单位帐外私自设置账簿进行核算,形成“小金库”。

二是各种补习费、征订资料的回扣等收入不上缴单位财务部门,直接由各部门管理使用,形成“小金库”。

三是以物抵物或单位之间相互抵账,收支均不入账,形成“小金库”。如企业间相互销售产品,双方只作产品出库,不作销售收入。

四是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交款后不要正式发票,将其收入隐藏,形成“小金库”。如某某部门将收取律师的培训费,某某部门收取驾校的考务费,均未开具正式收据,直接用于给职工发放奖金或福利、补助。

五是利用银行揽储业务的愿望,将政策性收费不及时上缴,而在银行账户上保留一定的存款额,或将大额资金存成定期存款及委托其他机构代为理财,牟取利息和额外高息作为“小金库”。

六是将收入不计收入科目或将应上缴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直接计入“其他应付款”或“暂存款”科目,形成“小金库”。

七是行政主管部门将收取下属单位的管理费,不入单位财务账,设立“小金库”。

2 “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2.1 “小金库”形成的原因

2.1.1 法纪意识淡薄,自我监督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是装入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截留收入,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更有一些人将“小金库”化公为私、侵占私分、中饱私囊。

2.1.2 制度不全,管理不严。有些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内控制度不健全,使某些别有用心者轻而易举地截留上缴款、收钱不入帐和虚报开支,为设立“小金库”提供了条件。

2.1.3 利益趋动,欺上瞒下。为了欺骗上级主管领导和单位群众,逃避监督,将一些不合理的支出,不在大账上反映,而在“小金库”列支,有的单位采取将应在财务大账列支的费用转移到“小金库”,增加单位可支配金额,在数据上做手脚,蒙骗上级,以完成考核指标。

2.1.4 监督缺位,有法不依。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就不能揭人家短”,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调查,设置取证障碍。

2.1.5 处罚不力,包容放纵。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小金库”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是重经济处罚,忽视对个人的处理。大凡私设“小金库”,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或为了不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脸上“抹黑”,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的“好人主义”思想,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地遏制。

2.2 “小金库”的危害

2.2.1 违纪违法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小金库”虽小,但其危害性却不小,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小金库”不仅为少数领导者违规使用资金提供了条件,而且成为贪污挪用或集体私分的对象,导致某些部门单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小金库”一旦形成,就会被少数人掌握,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2.2.2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小金库”的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小金库”的数额已上十几万、百万,甚至上千万,“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对企业各种收入的截留或转移,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致使企业效益缩水,这给国家财产和集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2.3 腐蚀了党的领导干部。由于“小金库”管理和支配往往掌握在党员领导干部手里,且普遍存在公款私存、随意进出、收支混乱无账等现象,这样,不仅使一些人挥霍无度、无所顾忌,而且为少数人挪用、私分、侵占甚至贪污制造了“良机”、带来了“便利”、提供了“温床”。

2.2.4 助长了不正之风。“小金库”已成为一些单位领导干部游山玩水、乱奖滥发、隐瞒报账内容等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对一些不正之风的滋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2.5 损害了干群关系。少数党员干部凭借“小金库”请客送礼、侵占私分、贪污挪用等不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在群众中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容易造成群众对领导的种种猜测、议论和不信任,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

3 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小金库”是个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的特点,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可以说是一个“顽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的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

3.1 加强培训和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设“小金库”。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问题。产生“小金库”实质上是一种领导行为,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不同意、不默许,“小金库”就产生不了,或很难产生。其次,要用典型案例,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3.2 加强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不能设“小金库”。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小金库”,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必须对承担主要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3.3 加大处理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各级执法监督部门,特别是纪委、审计、财政等行政执法机关,要把查处“小金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信息沟通,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特别是审计部门要积极协调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保证执法力度到位。

3.4 提高执纪执法部门队伍素质,及时发现和查处“小金库”。执纪执法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审计部门要创新审计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使其适应监督对象层次多样化。同时,要加强执纪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抵制各种腐败的诱惑,廉洁奉公,提高执法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英锐;谷卫彬,认真做好“小金库”治理工作 严肃财经纪律 强化财务管理 [J];中国工会财会;2009年12期

[2]耿虹,关于“小金库”治理自查自纠的几个问题[J];中国财政;2009年12期

[3]刘兴奎,基层单位“小金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财政监督;2011年15期

上一篇:化学实验楼通风改造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