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治理范文

时间:2023-03-19 17:14:57

小金库治理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金库;现状;成因;治理对策

“小金库”是我国上世纪70-80年代悄然产生起来的违反财经法律、法纪、规章制度的以中国潜规。其含义根据《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财监字[1995]29号)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一、文献回顾

由于“小金库”我国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所以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小金库”成因、现状、危害以及对策方面的研究,比如从财务管理角度研究私设“小金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对策(叶飞,《经济师》2009年第10期);从“小金库”资金来源、对国家、社会、集体和群众造成的危害、“小金库”的审计方法以及建设综合防治对策(高彪堂,财会研究,2009);其次还有很多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小金库”进行研究,比如清查企业“小金库”审计的方法(王泽北,技术与方法,2009);从建立长效机制的角度进行的研究,防治“小金库”的关键是完善长效监督机制(王一力,王晓光,2010,‘小金库’治理),但这些长效机制还是属于治理对策的研究;从法律路径的角度来研究(伦祖炜、符明锋,理论与实践,2010);很少有学者将“小金库”与内部控制联系起来,经过大量查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在研究“小金库”的同时,提及内部控制,朱萍(会计之友,2010)、郭宏(会计之友,2011)。

二、现状分析

几年前,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曾推算,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每年可能有827亿的规模,不过也有大胆认识推测,全国每年进入小金库的钱大约50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5%。中国官方希望一项正在进行的专项治理可以摸清小金库的底数,这包括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官方第12次清理小金库。从财政部获悉,截至2010年底,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50738个,涉及金额238.8亿元。其中,2010年新发现“小金库”27036个,涉及金额130.47亿元。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小金库”现象快速发展,愈演愈烈,涉案金额巨大化;并且涉案主题广泛,大到企业经营性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小到机关行政单位、党群团体“小金库”不再“小”。

三、小金库的成因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官方进行了12次小金库清理,那么为什么“小金库”屡禁不止,这是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笔者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小金库”的成因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是主观原因:

1、个人或小集团利益驱使。“小金库”与部门、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息息相关,一些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人无视国家财经纪律和财政法规,授意指使财务人员设立“小金库”。以本企业或部门的利益为名,在谋取集体利益的同时为自己圈钱。

2、控制意识相对单薄,特别是“一把手”的内部控制意识单薄。一些单位虽然设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将内控制度形式化,没有真正实施。有些单位领导认为只要将资金用于为企业集团谋取利益,就不属于违法,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没有从内部控制角度来审视这些资金的用途。甚至有的干脆将“小金库”当做理所当然、司空见惯,将其当做“小事”来看待,拒绝进行内控建设,缺乏内控意识。

其次是客观原因:

1、法制不完善是“小金库”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1]我国是法治国家,在各种调控方式中,法律应处于最优先的地位。但是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关于私设“小金库”的法律条款,所以在惩治私设“小金库”时无法可依。对私设“小金库”的惩治没有上升至法律层面,难以引起广大各界人士的重视。

2、权责分工不明。一些领导人为了规避责任,采用集体表决的方式来决定,但这种集体表决只不过流于形式,而实际上还是由个别领导人拍板决定,这样就达到了分散风险的效果。当问题出现,追究责任之时,由于责任难以划分、法不责众,从而大事化小,不能达到惩治的目的。

3、“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形成,使得收入和支出更加明晰,资金管控能力加强,能够“以收定支”,原本纳入业务招待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无路可去,于是“小金库”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4、治理“小金库”行动“救活式”的较多,治理行动缺乏让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治理体制。

四、治理对策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尤其是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客服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古人云: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要根除“小金库”,必须将其扼杀在源头。

2、制定惩治“小金库”的法律法规,将“小金库”列入刑法犯罪。治理“小金库”,集中清查治标不治本,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小金库”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到领导的授权或暗示,那么如若追究责任,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在对领导进行经济惩罚的同时,要视情节严重程度基于相应的行政或刑事处罚,只有将处罚力度提高上去,才能让那些侥幸的领导望而却步。

3、权责分明,明确职责。要将责任具体到人,不可以模糊化,在出现问题追究责任时,就不会出现“法不责众”尴尬。

4、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明确财务工作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协会企业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5、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外部审计,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都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因此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更强的客观性。而内部审计熟悉本单位业务,可随时开展工作,因此应该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两者相结合,共同治理“小金库”。

6、强化监管机制。首先应该强化内部监督,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实施岗位定期轮换,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舞弊行为。但是“医难自治”,一旦触及到或违反领导层的意愿,内部监督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同时要加强公共监督的作用。

五、本文缺陷

小金库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些企业领导人利用“小金库”给职工发福利,既然职工也得到了好处,自然会拥护这种行为,而不会去举报。本文提出的治理小金库之策,有创新点――将治理小金库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强化监督机制中提出一旦发现“小金库”的存在,就应该立即上报,上报给谁?领导层?如果举报的“小金库”正是领导层授意设置的,那么“举报”就是得不偿失,既不能整治“小金库”,同时自己的前途也会堪忧。本文提出的几条治理建议,完全是从理论分析中的到的,是否符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还有待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检验证明。那么,通过日后实践进一步完善小金库的治理是今后研究的更高目标。

参考文献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治理; “小金库”; 长效机制

一、“小金库”的概念

2009年7月24日在中央纪委《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20号)文件中指出,“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二、“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7.上下级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这7种并没有涵盖“小金库”的全部表现形式,只是列举了常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小金库”多以五个形态存在: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固定资产、股权和债权。

三、“小金库”的特点

(一)数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国家审计署披露的资料看,1998年到2006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含挤占挪用)金额

1 406亿元;2005年查处了312亿元,是1998年的3倍。由此反映出这些年来“小金库”问题日益严重,数额不断增大。

(二)手段不断翻新,形式更加隐蔽

除以现金形式保管和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公款私存外,又出现在下属单位列支或在关联单位进行“充值消费”,虚构经济业务把资金转到单位会计账之外等新手段。从资金来源看,除了截留、挤占、挪用、转移合法收入,收取不法收入及接受赞助、捐赠等传统手法外,又出现了虚列支出,虚报冒领等新手段。例如民航宁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自2004年成立以来私设“小金库”457.5万元,其中采取虚开多开发票的方式套取预算资金219.2万元,虚拟公司截留收入53.4万元。

(三)点多面广,具有普遍性

审计中发现的“小金库”,行政机关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各类团体、临时机构都有,甚至有的单位从本单位机关到各科、室层层私设“小金库”。

(四)挥霍性使用,用途日益腐化

一些单位不仅用于单位职工个人福利以及超标准、超范围解决单位 “灰色消费”,而且用于送礼、行贿、挥霍、因私消费甚至贪污私分等“黑色支出”。

四、“小金库”存在的危害性

(一)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小金库”虽冠以“小”字,容量却大得惊人,仅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违规小金库130亿元。私设“小金库”并大肆挥霍资金,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国家集体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二)滋生腐败现象,诱发经济犯罪

“小金库”的显著特征是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分,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而且往往也容易滋生更大的腐败。可以说,小金库正是很多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财政支柱”。

(三)会计信息失真,扰乱经济秩序

“小金库”一般采取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假发票报账等方式转移资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同时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扭曲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影响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小金库”的形成原因

(一)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

当前地方跑项目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且对地方名目繁多的考核、达标、升级,地方各级也都需妥善应对。这些过程中的支出不合规又要处理好,部分人员认为通过“小金库”支出可以满足这种需求。有的单位热衷于私设“小金库”,是为了单位和部门用钱方便和谋私利。

(二)监督制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对权力的监督不力

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二是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薄弱环节。三是相关法律支持力度不够。现行的《刑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范“小金库”的外延,对“小金库”的处理处罚机制、标准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四是银行监督管理观念淡薄。

(三)惩处不力导致违法成本过低

主要是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对查出小金库问题重经济处罚,轻人事处分,只侧重处罚单位,而对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处分较轻甚至不追究责任。这大大降低了违法违纪成本,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四)思想认识模糊

对“小金库”的思想认识上有以下几种心理误区:一是“合法”心理。认为“小金库”不是直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不违法。二是“合理”心理。认为设置“小金库”通过额外的物质奖励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部门之间送点礼物联络感情等,不合法但“合理”。三是“自主”心理。认为本部门、单位的一些收入,怎么支出应由部门、单位自己作主。

六、以往对“小金库”的治理情况

“小金库”是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早在1989年针对“小金库”蔓延,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决定结合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对“小金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检查。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以[1995]29号文件,批转了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要求对所有单位认真开展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1995年后陆续开展的相关检查,都把查处“小金库”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审计机关每年也都将“小金库”的查处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2008年,按照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和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对“小金库”问题开展了全国性的治理。2009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精神,由中纪委牵头,联合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小金库”的清理检查。2010年3月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

七、积极探索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法律制度是基础

一是决策制度要民主化。实行集体共议、民主决策、内部牵制、外部监督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切实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二是领导责任要明确化。严格落实各级组织、部门相关责任制度,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小金库”问题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制约权力”为核心目标,科学设置岗位权限,增强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管理体系要科学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健全工资制度和财务制度,强化各种内控机制和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及奖惩措施。四是经济活动要透明化。加大经营管理领域重大事项公开力度,建立经费使用和工资奖金分配台账,定期通报各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确保职工知情权,防范“暗箱”操作。

(二)强化监督检查是关键

一是突出监督重点。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的监督,特别要注重对单位“一把手”和“一支笔”的监督,加大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职工借用公款清理等关键环节的监控力度。二是实行全程监管。实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全程实时管理体系,实现无盲点监管。三是拓宽监督范围。强化职能部门协作力度,完善职工群众监督体系,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四是注重查缺补漏。有效借助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工作平台,全面排查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隐患,确保“小金库”无处藏身。

(三)严惩违纪行为是保证

一是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正确把握“依纪依法,宽严相济”原则,对自查发现“小金库”问题从轻从宽,对被查发现“小金库”问题从重从严。二是严肃执行责任追究。要坚持处理人和处理事相结合,消除“责集体不责个人”、“法不责众”观念,加大对责任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惩处力度;对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三是畅通举报渠道。要打破“小金库”利益链条上的“寻租合谋”,常年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网站,鼓励职工群众举报,不管是否实名举报,都应认真查实。要建立奖励举报制度,制定具体物质奖励措施,同时要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并严格为其保密,避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

(四)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根本

一是明确教育对象,增强针对性。以各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人财物关键部门和重点岗位人员为重点,分层次、分专业地开展廉洁从业教育。二是规范教育内容,增强系统性。以“小金库”相关知识为基本理论,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结合正面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案例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小金库”的危害性。三是完善教育机制,增强规范性。健全完善“小金库”教育责任机制和考评体系,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实现教育工作的可量化管理。四是丰富教育载体,增强实效性。通过召开党小组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谈话谈心、走访干部家庭等方法,组织积极健康的思想互助活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

总之,要使治理“小金库”不流于形式,就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进一步提高对“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认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S].2009.

[2] 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S].2009.

[3] 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S].2009.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3篇

一、从源头抓起,疏堵并举,标本兼治。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是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中央彻底消除“小金库”目标的前提。制度的宣传教育过程,就是把制度规范内化为干部群众的道德信念、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的过程。为此,我们从加强教育入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遵纪守法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构建“不愿”设立“小金库”的自律机制。

一是加强廉政教育和培训。充分认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大意义,要求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在思想上要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始终把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做到“三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激励教育和诫勉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起教育的长效机制。抓好“四必谈”。对群众有反映的进行提醒谈话,对从事重要工作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事先谈话,对新任职的进行警示谈话,对受违纪处分的进行回访谈话,使廉政谈话制度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疏导和堵漏两手抓。防治“小金库”不仅要“堵”,更应先“疏”。一方面,针对现行财务制度有些不健全和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如差旅费过低问题、招待费比例问题,完善相关办法措施,增强实效性和合理性,引导资金在正常的渠道内良性循环,同时,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照顾到和解决好一些差额供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遏制“小金库”现象。另一方面是堵塞漏洞,严防资金转入“小金库”。开展拉网式清查资产家底,不留死角,防止“隐性收入”流入“小金库”。加强对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进行审核,防止违法收费形成“小金库”。强化票据管理,坚持以旧换新核收发放票据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收费票据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防止“白条”收费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三是统筹兼顾,全面治理。我县制定“小金库”治理重点检查方案,把“小金库”清查与规范津贴补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节约和控制行政成本支出、加强银行账户监管,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发票管理检查、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综合实施。同时,面向全社会持续开展“小金库”治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知晓率,营造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的良好氛围。

二、重制度落实,监督前移,着力防范。

狠抓遏制部门、单位“小金库”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使“小金库”监督的关口前移,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防范“小金库”的发生,构建“不能”设立“小金库”的防范机制。

一是加强非税收入监管。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政府非税收入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票据改革,建立统一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依托“金财工程”,构建全县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规范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方式,继续清理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规范执收行为,实现“以票管收、以查促收”的新型管理模式,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按照“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经营收益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统一管理”的原则,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资产运作,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有效结合,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新机制,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三是严格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备案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新开账户,对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进行清理,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归并的坚决归并。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自行开立的实有资金账户,一律认定为“小金库”。规范工会等账户管理,除国家规定的资金来源外,其他公有资金转入工会等账户的,一律以“小金库”论处。进一步完善银行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日常动态管理。研究试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确保财政性资金运行透明。

四是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力争到2012年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进一步科学制定定额标准,合理核定基本支出,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透明度,强化支出管理,严把项目支出预算关。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推进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核算两种制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结合“乡财县管”体制改革,将乡镇逐步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范围,通过国库集中收付系统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公共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高效透明运行。积极探索推行公务卡制度,力争1至2年内在全县初步建立“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新机制,控制预算单位现金使用量。

五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分离、收支脱钩”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理顺罚没收入和收费管理秩序。对部门和单位收取的罚没收入和收费收入,分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收支管理办法,切实规范执收执罚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法的项目。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凡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接受财政部门的统一监管。

六是注重加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控制力度。强化单位责任人的内控意识,从重点业务流程和过程着手,实行交叉控制,调研和探讨试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逐步实行单位重大财务公开。明确部门、单位财务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管钱、管物、管账人员进行相互制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杜绝产生“小金库”的隐患。

三、严责任追究,落实“五制”,强力监控。

对“小金库”问题既要严查更要严惩,坚持经济处罚、纪律处罚与责任追究并重,处理人与处理事并重,严格责任追究,加大惩处力度,构建“不敢”设立“小金库”的惩处机制。

一是严格落实“小金库”责任追究制。县纪委、监察局每年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治理工作进行一次集中督导检查,尤其是对自查自纠“零申报”、重点检查“零问题”的乡镇和单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同时,采取随机方式对各单位治理工作不定期进行抽查。对中办发[2009]18号文下发后,顶风违纪,再设立或变相设立“小金库”的,坚决按照中央关于设立“小金库”的处理规定,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按照组织程序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实施责任追究。对财务人员要严肃处理,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除进行相关党纪、政纪处理外,还要终身取缔其会计从业资格,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要强化对“小金库”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三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有特殊单位、特殊小金库;不允许瞒而不报或明清暗保、前清后设;不允许维持现状或搞下不为例。治理工作要坚持“依法依纪、宽严相济”的原则,凡在规定时间内、自查自纠“小金库”的处理从宽。对在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对抗检查、拒不纠正、销毁证据、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是严格落实治理“小金库”连带责任追究和处理处罚落实跟踪制。对于在“小金库”问题上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口管理部门要追究相应责任。对违反规定擅自为预算单位开设银行账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要按有关法规进行相应处罚,同时,财政部门取消其为预算单位开户资格;对为预算单位提供虚假经济业务发票的宾馆、超市等单位,税务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从重处罚。建立处理处罚落实跟踪制度。对问题较多、违规金额较大、情节性质较为严重、社会关注密切的单位,要对其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回访。对未按处理处罚决定整改落实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三是严格落实禁设“小金库”承诺保证制。签订防范和禁设“小金库”承诺保证书,是“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均向提交了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承诺书,今后,凡是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因职务变动的,均要重新签订防范和禁设“小金库”承诺保证书。承诺保证今后不以任何理由批准、同意、授意设立“小金库”。对前任领导期间设立“小金库”的,一经发现,不制止、不纠正的,视同违反承诺。要切实做到“七个严禁”、“四个不准”:严禁利用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严禁利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严禁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严禁将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严禁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严禁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严禁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不准违规开设银行帐户;不准将资金纳入非法定帐目核算;不准扩大福利补贴范围,违反规定发放津贴、补贴;不准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收坐支、私存私放现金等。

四是严格落实“小金库”举报查处督办制。建立群众举报长效机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电子信箱,拓宽群众举报渠道,鼓励群众举报。健全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做到有访必接、有案必查。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根据查出并已入库的税额或收缴财政“小金库”资金数额,给予3-5%的奖励,奖金最高限额为10万元,由县财政支付。要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问题,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全部案件实行全程跟踪督办。要认真执行举报保密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五是严格落实治理“小金库”监督管理责任制。我们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小金库”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把防治“小金库”工作纳入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规范资产管理,完善内控和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四、尽部门职责,强化督导,齐抓共管。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规定,县纪委、监察局主要负责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小金库”举报案件的受理工作,并负责对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和党政纪处理工作;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有关责任人的组织处理工作;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协调各新闻单位做好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的舆论宣传工作;县财政局主要负责牵头组织县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制定、审核和使用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工作措施,负责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违反财政法规的处理处罚工作;县审计局主要负责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违反财政法规的处理处罚工作;县公安局主要负责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经济犯罪案件的侦理工作;县国税局、地税局主要负责涉税问题的查处工作;人民银行支行、银监办主要负责协调督促各商业银行配合账户开设、清理及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过程中涉及的账户查询、资金冻结和划转等事宜依法及时办理,对“小金库”举报线索的核查取证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县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各项制度规定。对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提出的检查意见,要积极整改落实。加强对下属单位的监管,督促下属单位健全内控制度,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

二是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小金库”治理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组织、公安、税务、金融等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进一步形成有效防范和治理“小金库”的整体合力。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整合监督资源,注重发挥党内外群众、新闻媒体和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的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健全制度执行的问责机制。我们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紧密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各项措施的落实。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小金库;内部控制;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2.6;F2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99-02

一、“小金库”的含义及资金来源

小金库的雏形是20世纪70年代末财政部组织清理的“小钱柜”。1986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时俗称“小金库”。

国务院办公厅[1995] 29号文转发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都要清理检查。

2009年“小金库”治理工作中,定义为: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小金库”资金(资产)来源众多,主要包括13种: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二、“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存放形态

(一)“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中纪发[2009] 7号)对“小金库”表现形式高度概括,主要包括:(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7)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8)其他形式。

(二)“小金库”的存放形态

(1)现金形态。现金形态存放的“小金库”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基本特点:金额相对较小;支配权一般掌握在个别部门或小部分利益团体手里,主要用于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额外的福利;使用时现金来、现金去,最为方便、快捷。表现:一是收入不入账,保险柜直接存放现金。二是采用虚列支出的方法套取现金。如:以劳务费、办公费、工程费、假发票等方式套取现金。三是虚报人数、工资额,将差额部分单独存放,形成小金库。四是商业行为的各种回扣等。(2)银行存款形态。是当前小金库的主要形态,金额往往较大,支配权层级相对现金形式来说一般要高些,主要由单位或部门支配。银行存款形态的“小金库”一般挂靠于二级单位或关联单位,有的以个人存款形式存在。(3)有价证券形态。有价证券多为单位账外购买的国库券、债券、股票和购物卡等。一般来源于公用闲置资金、“小金库”资金违法理财或套取(虚列支出)资金形成的产物。(4)固定资产形态。固定资产形式的“小金库”,多表现为设备、汽车、房屋等不在账面反映,为“小金库”的进一步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账外固定资产来源主要有:一是历史上形成的账外资产清理不彻底遗留下来的;二是利用特殊资源与其他单位合作获取的;三是利用职权以应收不收或放松管制为交易手段,让相关单位购买车辆、楼房等大宗物品等,挂靠在外单位,在本单位不但不入账,就连账外账也没有,表面上可能表现为某种借用关系;四是获得捐赠固定资产;(5)股权和债权形态。股权、债权往往是以一种契约或协议的形式出现,甚至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其来源可能是单位改制变迁过程中形成的股权、债权关系,没有在账上反映,形成账外“小金库”;也可能是以权利作为交换而形成的所谓“干股”,成为“小金库” [1]。

三、“小金库”的使用方向及发展态势

(一)“小金库”的使用方向

(1)弥补经费。其中有的是弥补正常经费的不足,但大部分是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导致的经费不足。(2)购建资产。其中多为超标准配置办公设备、购置车辆,有个别是超规定兴建办公楼。(3)发放奖金、津补贴、福利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津补贴发放有着严格的项目和标准规定,事业单位也有相关的规定要求,但通过治理发现仍有很多单位顶风作案,超标准、多形式、多渠道发放奖金、津补贴、福利等。(4)接待宴请、公款旅游。由于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均有严格的业务招待费开支标准限值,企业单位有超规定业务招待费不允许税前列支的要求,因此个别单位利用私设的“小金库”资金用于接待宴请,甚至公款旅游等。(5)礼品礼金支出。多为列支呈送上级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的礼品礼金支出,以及对其他单位的捐赠支出、购置高档礼品等。(6)私分。特别是由小范围一些人员将“小金库”资金私自瓜分,已经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和贪污。

(二)“小金库”的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调整与改革,特别是财政改革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小金库”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还需要广大财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去总结。

(1)仍呈多发高发态势。据审计署披露,从l998年到2006年上半年,共8年半,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含挤占挪用)金额l 406亿元。“小金库”在全国仍呈现出多发高发的态势,决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2)高发区相对集中,易发区逐步下移。(3)来源更加繁杂,方式更加隐蔽。一是资金来源除了乱收乱罚,截留、挤占、挪用、转移合法收入,收取不法收入及接受赞助、捐赠等传统手法外,又出现了虚列支出,虚报冒领套取财政资金等手段。二是表现形式除了以现金形式由相关人员保管或以个人名义公款私存外,又出现了向下属或关联单位转移设置的方式。三是小金库多用于单位职工个人福利、补助、奖金以及超标准、超范围解决单位办公费用等“灰色消费”,而且相当一部分用于满足个别人的利益,进行送礼、行贿、挥霍、因私消费甚至贪污私分等“黑色支出”。(4)“小金库”性质认定出现一些模糊地带:利用破产、兼并、改制时机,甚至运用假破产、假兼并、假改制,大规模地侵吞国有资产;还有一些单位和负责人利用政策、制度的缺失,明目张胆地发放巨额工资、奖金补贴等 [2]。

四、“小金库”日常防范

“小金库”日常防范要做好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①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特别是“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③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有待加强。④对预算控制缺乏刚性 。⑤费用支出方面缺乏有效控制。⑥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⑦票据管理不够严格到位。⑧岗位设置不够合理。(2)提高杜绝“小金库"的思想认识:①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强化宣传教育;②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③要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从机制上、制度上加强建设,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二是要从会计人员个人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加强建设。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作为财务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是:坚持会计诚信原则。(3)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①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②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度;③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3]。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采取多层次、多方位的控制方法,来达到内部控制目标。(1)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各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目标,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2)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制度相结合。有关事项在业务发生前必须经过书面授权批准,明确责任,单位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对于越权行为要有一定的惩罚制度。同时,授权批准要与集体决策相结合。内控制度要求,每一种权利都要接受纵向制约(即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同时也要受到横向制约(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3)财产保护制度。要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核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防止财产流失、浪费。(4)预算控制制度。提高预算控制管理水平,一要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方面作相应的规定,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二要完善预算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要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科学选择预警指标,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5)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6)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个责任部门和干部职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来实现对其工作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7)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要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4]。

参考文献:

[1] 孙鸿杰.柔性财务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0,(13):18-20.

[2] 张晶玲.研究小金库的治理方法与防范措施[J].企业导报,2012,(14):17-19.

[3] 田秀娟.浅析企业柔性财务管理的实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2,(12):15-18.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5篇

一、“小金库”产生原因

1. 部分领导思想不端正

一些领导不是不知道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而是认为国家财会制度规定限制太多,为办事方便私设“小金库”,认为“小金库”是业务活动的剂,是辅路搭桥、沟通关系、寻求生路的秘密武器。有些领导为笼络人心私设“小金库”,认为私设“小金库”是为职工谋福利,只要不往自己腰包里装,就犯不了大错误,即使为此犯错误也无所谓。个别领导甚至利用“小金库”混水摸鱼,中饱私囊。由于这些原因,给“小金库”提供了滋生的主观条件。有些领导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授意、指使甚至强迫财会人员弄虚作假,截留收支、虚列支出。有的会计人员唯领导之命是从,整天为做假帐大动脑筋。

2 .查处“小金库”力度不够

“小金库”屡禁不止,屡查屡犯,与查处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致使一些人无所畏惧。具体表现有:只重查出,不重处理,对查出的“小金库”处理起来“雷声大、雨点小”,一般的处理是转入帐内、上缴财政或没收完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只处理事,不处理人,单纯因为“小金库”问题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责任人寥寥无几;一部分人对查处“小金库”抱有侥幸心理,要么认为私设“小金库”具有普遍性,大家都在搞,就是被发现也法不责众,要么自认为私设“小金库”的手段高明,查不出来。

3.责任难分查处不易

目前,很多单位“一把手”不具体分管财务,分管领导虽分管财务,但重大事项往往是领导集体研究和领导签字同意的,一旦被查出,责任就很难分清。个别人从小团体利益出发,认为设立“小金库”反正是为了大家,既不担风险,也出不了大问题。 “小金库”资金大多数都是单位主要领导把持,账薄管理混乱、原始记录不全、无记帐凭证、无收支凭证、以白条记帐、甚至销毁票据等等,财务人员不敢过问,内审机构躲着走,得到实惠的职工往往对“小金库”守口如瓶,内部不报,外部又无帐可查,从而使执法行政部门无能为力。

4 .外部环境差

外部环境差是私设“小金库”的客观原因。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差,市场机制不规范,某些企业为了找活干、销产品、保饭碗,在请客送礼上大做文章,而正常的招待费用难以满足,只有通过设置“小金库”的方式解决。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通过给上级或有关部门送礼,使本单位的某项事业或工作得到发展,便设置“小金库”,依靠“小金库”的资金来换取政绩。

二、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1.提高认识看清危害

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财经纪律和法规教育,通过案例剖析,深刻认识“小金库”的危害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其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自觉维护财经纪律,做到警钟长鸣。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不健全的规章制度给“小金库”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当前要努力建全财务监管制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推行财务集中收付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收支的透明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会计业务,对单位财会人员加强考核和监管。改革财会人员的现行管理体制,对财会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一律实行 “双重管理”、“双轨考核”、“定期轮换”。通过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小金库”的形成。

3. 要用“重典”严惩不贷

为了解决“小金库”问题,扭转过去那种只对单位处罚,不对个人处罚,只重经济处罚不重人事处理的倾向,特别要加强对“小金库”有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对屡查屡犯的单位领导要就地免职,并及时曝光以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绳之以法,决不能手软,更不能使其逍遥法外不了了之。只有严厉惩治,提高违规成本,才能刹住这股歪风,才能给“小金库”一种威慑力量。

4.建立和完全举报机制

尽管“小金库”异常隐蔽,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击 “小金库”,通过电话、信函、来访、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开展举报、奖励活动,使“小金库”无处可藏。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6篇

治理小金库自查报告范文(一)

按照《新乡市区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牧纪【】58号),区交通局认真开展了治理小金库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为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由局长魏杰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财务科具体负责此次专项治理工作。

二、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小金库专项治理后,我局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出国留学市区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大家正确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对待专项治理工作,明确清理检查小金库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腐败。要求大家,对照七种表现形式认真自查自纠,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落实举报制度,加强工作监督

我局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建立了举报登记和工作保密制度。由财务科长朱梅具体负责,确保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既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又保证了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认真开展自查,实施长效监督

按照《新乡市区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牧纪【】58号)要求,我局重点围绕专项治理中的七项内容开展清查活动,对各类帐户、帐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查。

1、我局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执行,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2、我局财务科严格按照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从无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各类票据均管理规范,并建立相应的备查薄。

4、按照财政集中支付要求,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严禁设小金库。财务报销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杜绝坐支行为。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5、清查结果在局全体职工大会上进行了通报,并在公开栏予以公示。在认真清查的基础上,按照规定,认真填报相关表格。我们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提高财务透明度,严防小金库的出现。

虽然我局目前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但通过清理检查小金库,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了法制教育,强化了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力争做到清理工作不留死角,反腐败工作能有更大提高。

治理小金库自查报告范文(二)

按照《县小金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全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局党组领导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领导重视,深入动员。局党组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张学立为组长、副局长宋德启、纪检组长李保印为副组长的小金库治

理工作清查小组,并公开了举报投诉电话。在局民主生活会上,局长张学立又强调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发动全局职工积极参与并监督统计局的专项治理自查工作,以确保自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有效地开展清理工作。

认真自查,及时上报。 按照《通知》的要求,通过对照文件深入自查,重点围绕清理内容中的项指标进行清查活动,对全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查。

1、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深入自查自纠。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2、严格按照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从无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从制度上保障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和有效性。

3、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严禁设小金库。财务报销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杜绝坐支行为。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7篇

一、专项治理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一)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经研究,成立市农委“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名单如下:

(二)工作要求

领导小组对为机关和委属事业单位,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二是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自查自纠取得实效;三是严肃纪律,依法处理,切实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二、专项治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治理范围

此次专项治理范围为委机关及委属事业单位。

(二)专项治理内容

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治理范围。重点是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对设立“小金库”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追溯到以前年度。

“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

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7.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三、专项治理的方法和步骤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至2012年11月底基本结束,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分为以下4个实施阶段。

(一)动员部署(6月初至6月15日)

依据市“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机构的安排,召开委机关“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把专项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做好思想发动、政策宣传、计划制定和组织部署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支持群众监督,鼓励群众举报。

(二)自查自纠(6月15日一6月25日)

“小金库”治理领导小组将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自查,做到不走过场、全面覆盖。对自查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自觉纠正,按时报送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6月25日之前,委“小金库”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将系统《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汇总填列《“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上报师市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保证自查效果,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有重点地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和咨询工作,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自查阶段。做到自查面达到100%。领导小组对自查自纠情况负完全责任。

在自查自纠基础上,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三)全面检查(7月初至10月底)

组织迎接市领导小组重点检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重点检查的准备工作。

(四)整改落实(11月)

领导小组针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在整改过程中要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将“小金库”治理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2012年11月30日前上报市领导小组。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8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彻底清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小金库”,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在7月中旬至9月底组织开展“小金库”治理复查抽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对象

存在自查自纠“零申报”、重点检查“零问题”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在“小金库”治理工作中走过场,工作不认真,措施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

二、主要内容

重点检查“五个到位”情况。即:宣传发动到位情况、自查自纠到位情况、重点检查到位情况、责任追究到位情况、整改落实到位情况。同时,抽查“零申报”、“零问题”的部门和单位是否存在隐报、瞒报和漏查“小金库”问题(具体内容附后)。

三、工作方法

本次复查抽查采取分级负责、分口把关的办法。各地各部门对照上述检查内容,对本地本部门“小金库”治理工作进行复查。并于8月20日前将本地本部门“小金库”治理复查工作总结(含表格)报市“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联系电话:)。在此基础上,市“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后的人员名单附后)组织人员,对各地各部门“小金库”治理工作进行复查和抽查。复查抽查个数不低于“零申报”、“零问题”单位总数的50%。

四、相关要求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金库”成因;治理及对策

一、“小金库”问题探析

充分认识“小金库”问题,是治理“小金库”的前提。由于国家对“小金库”问题的治理与打击,“小金库”隐蔽性很强,甚至为其穿上了“合法的外衣”。因此,治理“小金库”问题,必须首先对“小金库”现象本质有一个充分的挖掘,明确小金库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成因、危害,以及当前内部“小金库”问题的主要存在形式,最终对症下药将“小金库”问题彻底治理。

(一)“小金库”存在的主要特点

1.截留收入,账外设账。“小金库”的资金主要是采取截留收入不入法定账,资金体外循环隐形账,虚报冒领做假账等手段,把应纳入法定账管理的资金转移到账外,搞资金体外循环,账外设账。

2.集中保管,收支隐蔽。有的“小金库”是领导管账、会计管钱;有的是领导管钱、会计管账;有的甚至是领导自管自支等等。

3.没有监管约束,支出随意。“小金库”资金大多是私存私放、隐蔽性强,且只有个别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知晓,往往在开支和使用上是个别人说了算。除了少部分用于职工福利外,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请客送礼,无任何监管和制度约束。

4.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许多“小金库”既无管理规定又无审批程序,收入不记账,支出不登记,现金直接收支,“白条”随意抵库。

5.数额攀升、手段翻新。尽管每年对“小金库”都有各种检查,但“小金库”的数量出现了上升趋势。

6.用途日益腐化。不仅用于职工个人福利、补助、奖金以及超标准、超范围解决办公费用等“灰色消费”。

(二)“小金库”的成因

1.内部控制不严,过分强调了领导的绝对权威。权力过分集中,核算方法和制度上存在漏洞,对不规范的经济活动缺乏周密的制度规定,从而在管理上为私设“小金库”提供了空间。

2.监督管理弱化,财会人员在发现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或予以揭发,有的甚至为迎合领导的意图而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逃避调查,设置取证障碍,使得会计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3.内部审计监督弱化。由于“小金库”隐蔽性较强难以查处,加之“小金库”大多打着为集体谋福利的旗号,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对“小金库”束手无策或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处罚力度不够。

4.干部观念腐化。部分干部疏于反腐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淡薄,权利观扭曲,引发各种违法违纪问题。

5.权力约束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不够透明缺乏有效程序制约和保障,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二、治理“小金库”问题主要对策

“小金库”的存在,是少数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滋生源,是容易导致腐败的“定时炸弹”。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行治理“小金库”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纪律,明确和落实责任,从以下“七项举措”下功夫,将“小金库”问题彻底清理。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小金库”危害性,认清“小金库”对国家和个人的严重危害,清除私设“小金库”的思想根源。采取会议动员、经常性教育,运用内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和渠道,把“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危害以及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容、要求营造人人熟知“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财务管理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通过采取有奖举报等形式,注重收集基层线索,加强信息沟通,在单位形成一种自觉杜绝“小金库”的工作环境。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经费管理责任制

党委理财是各级党委工作职责之一,是财经工作的重要制度。各级党委在领导和管理财务工作中起模范作用,做到认真履行职责,自觉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适时审计评价,严格落实奖惩。明确分工,搞好协同,党委要督促、指导财务部门的正规化建设,重视和关心财务队伍建设,支持和保障财务人员按章履行职责。财务部门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积极维护财经纪律和财经法规,努力推进的全面建设。落实责任,分级负责。各级一把手是治理“小金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治理“小金库”工作与规范津贴补贴、压减行政支出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效益。

(三)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良好廉政风气

治理“小金库”要以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坚持标本兼治、推动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合力,在领导干部中树立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良好风气。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作风建设,加强监督制约,把握作风建设的关键。要广辟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家庭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坚决从严查处,务求作风建设的实效。严肃党纪国法,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理“小金库”最有效的一把利剑。

(四)严格监督控管,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强化内部监督,改进监督方式,充分发挥制度程序刚性约束作用,制定人员职责,实行开立账户报批制度,完善现金收支手续,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如实行财务人员委派或岗位交流、审计稽查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动过程和账目的监督。针对治理“小金库”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根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控,规范管理程序,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制止“小金库”,避免滋生腐败。

(五)加大惩处力度,严肃追究责任

把“小金库”问题纳入党委班子考核中,并严加监督、检查、考核,对“小金库”的责任人员按照责任追究制追究到位,该进行组织处理就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就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能轻描淡写,更不能不了了之。只有严厉惩治,才能刹住这股歪风。

(六)分阶段逐步治理,将“小金库”治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从“小金库”治理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小金库”的存在有一定的惯性,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治理,必须要树立长期性、艰巨性的“治理”思路。因此,要出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治理“小金库”的指导性意见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把日常治理与专项治理行动结合起来。同时,明确现阶段治理“小金库”工作的重点,逐步将“小金库”问题清理彻底。

参考文献:

[1]王志榕,钟莉.新形势下“小金库”治理能力提升探析[J].云南电大学报,2009(04).

[2]顾山.小金库──腐败的黑洞[J].党政干部学刊,2001(04).

[3]董爱武,郑桂文.小金库大窟窿[J].党风与廉政,1996(06).

[4]周延良.“小金库”禁止得了吗?[J].中国工会财会,1996(02).

小金库治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金库;成因;表现形式;预防对策

我国“小金库”问题由来已久,“小金库”问题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的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而且毒化了社风气,滋生了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的一大“公害”。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深切的感受到“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为此,笔者从“小金库”的成因、表现形式加以分析,并提出预防解决之道,以期推动“小金库”的治理工作。

1 单位“小金库”成因分析

笔者在办理贪污、挪用公款类案件的时候,经常发现许多单位私设“小金库”,“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查不止,除了其具有保管的隐蔽性,使用的随意性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蔓延开来,而且愈演愈烈。从一些部门和单位发生的案件中不难看出,犯错误或犯罪的起源正是从奢靡消费、违规发放各种福利补贴发端,钱从何来,只有从公款中开支,然而单位的正式账中无法列支,这就必然要产生“账外账”,即小金库。

二是个人原因。部分领导或单位负责人思想滑坡,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更有甚者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的领导以钱铺路找关系,力求升迁,而自己的工资除养家糊口之外所剩无几,这样就促成了其“必须”设立“小金库”。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对领导干部的约束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在监督的实践上,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同级机关监督不了,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难于落实。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就有可乘之机,乐享其成。

四是处罚力度不够。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能私设“小金库”的大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有些倍感为难。这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 利用“小金库” 实施犯罪的表现形式

“小金库”一旦设立,那么它将会是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的温床。从办案情况看,利用“小金库”实施犯罪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私设“小金库”的目的不乏为实施贪污贿赂犯罪做准备。此类案件往往表现为单位或部门主管与财务人员的共谋犯罪。即先把单位资金以虚列开支、收入不入账等形式转入“小金库”,在经过一段时间“风平浪静”后便装入个人腰包。而其间一旦事发,也顶多是违纪问题,大大降低了从财务上直接“吃钱”的作案风险。

(二)利用“小金库”管理不规范混水摸鱼。利用“小金库”混水摸鱼,实施这类犯罪的主要是实际掌管小金库的人员,利用“小金库”收支不规范、管理不严格而实施的监守自盗的行为。如在查办我市某村“小金库”案件中,该村虚报冒领了多笔粮食直补款,并采取账外收支的方式设立“小金库”,以此为村两委成员及村后勤人员搞些“福利”。后该村先后换过三任负责人,但均对此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以至村现金会计李某先后作案多次,自该“小金库”中私拿出数万元为自己缴纳保险费用而无人查觉。

3 遏制“小金库”违法违纪的预防对策

笔者认为,“小金库”的出现,会使得单位的资金管理和监督出现较大的漏洞,也给个别居心不良之人奢侈挥霍,如不把资金严格管住,就难以避免违纪违法的情况发生。如何杜绝“小金库”问题也是执法办案机关在查办完案件之后一直在思考研究的问题。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职务犯罪预防。首先要对单位领导、负责人及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法制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和会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用案例教育、警示领导干部,使其在思想上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要通过教育,使大家明白,市场经济就是法制化的经济,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果不认真履行或不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财会事务,造成后果,不论领导和会计人员都要承担相应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这不仅损害了单位的利益,还有个人及家庭的悲欢荣辱。

(二)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监督职能。一是加强对资金监管,单位的一切经济来往必须以真实有效为依据,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一切收支必须纳入财务统一核算。要进一步按照国家有关资金管理的要求,加强现金管理,如无特殊情况,不得大量以现金形式支付,必须采取转账等形式付款。同时,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清查财产,加强对资产类的核算和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二是依据法律法规、党纪政规,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财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同时,检察院也要加大对涉“小金库”违法犯罪现象的举报宣传力度,发挥群众监督力量。

3、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处涉“小金库”违法犯罪人员。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院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利用各种途径,掌握案件线索,要突出查办涉“小金库”违法犯罪的大案要案,从严惩处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广大的案件,对重大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惩一儆百,增强震慑力。通过打击涉“小金库”违法犯罪分子,使违法必严惩的信息辐射到社会,对广大领导干部和其他公民会产生心理效应,给欲私设“小金库”的分子以儆戒效应,使之悬崖勒马。在加强打击力度的同时,坚持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地遏止“小金库”现象。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决策。对此要高度重视,既要坚决治理,又要着眼有效预防,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各项防范制度,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为促进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上一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范文 下一篇:河道生态治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