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金库”

时间:2022-10-26 07:58:24

浅议“小金库”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308-02

摘 要 企业“小金库”危害严重,本文对小金库进行了认定,列举了其存在形式,对支出用途进行了说明,最后从小金库来源角度阐述了清查方法。

关键词 小金库 认定 存在形式 清查方法

近期,全国各大国有企业都在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10〕29号)有关规定,进行小金库自查和被查。

“小金库”是民间俗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财政部曾使用“小钱柜”一词。1986年开展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采用了“小金库”这一述语。此次专项治理之所以还沿用这个提法,主要是考虑“小金库”一词在过去的文件和专项工作中曾多次采用,各方面比较容易理解。

一、“小金库”的定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金库”的内涵与外延也有所变化。199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批转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1995〕29号)中,将“小金库”定义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10〕29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企业“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与以往相比,这次对“小金库”的定义表述更为明确,内涵更加明确,外延也有较大拓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再突出设立“小金库”的手段和方法;二是不区分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者预算管理,强调符合规定的单位会计账簿;三是“小金库”不仅仅局限在资金,强调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二、“小金库”的认定

认定是否属于“小金库”,关键看资金或资产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这里的账簿必须是本单位的法定会计账簿,对于纳入关联企业或者下属单位的会计账簿,或者不纳入本单位法定的会计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的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都属于“小金库”。

从“小金库”资金来源上主要有四个方面表现形式,企业应结合“小金库”的来源对“小金库”存在形式作出判断:

(一)现金形式。现金形式存放的“小金库”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基本特点是:金额相对于银行存款较小,支配权一般掌握在单位的个别部门或小部分利益团体手里,主要用于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额外的福利。表现为:一是收入不入账。通常是利用非正规票据或自制票据,将收取的房租、管理费、废品变卖收入等不入账,或利用一些个人交款后索取发票的意识不强,收款单位以各种借口不开发票,将业务收入截留形成“小金库”资金。二是采用虚列支出的方法,套取现金。如:以劳务费、办公费、工程费、假发票等方式套取现金。三是虚报人数、工资额,将差额部分单独存放,形成小金库。四是商业行为的各种现金回扣等。

(二)银行存款形式。银行存款形式的“小金库”,是当前小金库的主要形态,往往金额较大,主要由单位或部门支配,既有单位账外账户,也有以个人名义开设的账户。如:将收入存放在下级企业账户,通过下级企业走账;通过收入转移、将资金直接存入个人账户,逃避日常监管等等。

(三)有价证券形式。有价证券多为企业账外购买的各类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和购物卡等。这类形态的“小金库”可以说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形式。一般来源于公用闲置资金或在违法理财过程中形成的收益,而购物卡还可能是下级企业或关联企业运用“小金库”资金或销售费用购买赠送的。

(四)固定资产形式。固定资产形式的“小金库”,多表现为设备、汽车、房产等,它们不在账面反映,为“小金库”的进一步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多与资产出租、处置收入不入账等相关。一部分是历史上形成的账外资产清理不彻底遗留下来的,也有利用特殊资源与其他企业合作获取的,还有一部分用资金购买形成。这部分“小金库”来源途径大致有两类:一是来源于企业改制、固定资产报废、公司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账外资产;二是以相关业务交易为背景,由相关单位购买车辆、房屋等由本企业使用,在本企业不入账。

(五)股权和债权形式。这里的股权与债权主要是指企业“小金库”对外投资和借款形成的股权和债权,不包括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属于“小金库”的衍生形态。尤其是企业或部门与关联单位之间股权、债权关系,往往是以一种契约或协议的形式出现,甚至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其来源可能是企业改制变迁过程中形成的股权、债权关系,没有在账上反映,形成“小金库”;也可能是以权利作为交换而形成的所谓“干股”,成为“小金库”。这种形式的“小金库”隐蔽性较强,只有经办人和单位(部门)领导等少数人知悉。

“小金库”的使用五花八门,违法性质的恶劣程度以及违法情节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说,“小金库”的使用主要有:一是弥补成本费用;二是购置资产、对外投资或对外借款;三是发放职工工资、奖金、津补贴、福利等;四是接待宴请、公款旅游、职务消费;五是礼品礼金支出;六是私分、贪污、挪用;七是其他方式。

三、小金库的清查方法

小金库来源分为收入类、支出类和往来类等,下面就小金库来源分类分别说明每一类的清查方法。

1.收入类“小金库”。检查人员要在了解被检查单位业务情况的基础上,理清被检查单位的收入种类及收入规模,然后与被检查单位法定账簿进行对比。

(1)业务对比法。分析被检查单位的业务特点,确定应有的收入类别,然后与法定账簿中的收入类别进行对比,确认收入是否全部纳入法定账簿。在分析被检查单位业务资料时,尤其要注意不经常发生的收入是否入账。如果发现预期的收入未能在法定账簿中体现,检查人员应进一步分析该单位的业务数据,确认此类业务是否发生。

(2)相关分析法。经济业务都是具有相关性的,如有利息收入就一定会有银行存款、有资产处置就会有处置收入等,检查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对这类相关事项的收集,然后寻找相应的收入,如未能从法定账簿中找到相关收入,那这些收入就极有可能被转移到法定账簿外,从而形成“小金库”。

(3)票据审核法。由于付款人大都要求收款人提供相应的收款票据,如果被检查单位要截留收入,有两种办法:一是票据收入部分不纳入法定账簿;二是开阴阳票据。针对上述两种办法,检查人员通过审核被检查单位已使用发票、收据的存根联是否齐全,有无缺号情况;所有开具了未作废的发票、收据的记账联是否都做了账,存根联与记账联上的数量、金额是否一致;未使用的发票、收据有无缺号的情况,每份未使用的发票、收据及发票、收据联是否存在等情况,就可以查清是否利用票据收入不入账、开阴阳票据少入账,从而截留收入形成“小金库”的情况。

2.支出类“小金库”。检查人员要在了解被检查单位业务情况的基础上,确认被检查单位支出的范围及规模,对于超过范围或规模的支出,检查人员应重点审核,确认是否被转移出法定账簿从而形成“小金库”。

(1)问询法。“小金库”通常都是用来改善职工福利或供特定的小团体消费,而这些信息会从被检查单位的不同层次人员口中流露出来。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再与被检查单位的法定支出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不但可以查出利用虚列费用转移资金形成“小金库”(账上列支,实际没发生),而且可以查出利用“小金库”的支出查出“小金库”(账上未列支,实际发生)。

(2)趋势分析法。与收入类检查一样,如果某一项目的支出发生较大的不合理变化,则被检查单位就存在虚列支出形成“小金库”的可能性。

(3)相关分析法。通过对相关事项的分析,来确定法定账簿中支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形成资产必有资金支出这一相关性,对审计中发现的账外资产,要重点审核其来源,查清是否利用“小金库”资金购买。

3.通过往来款转移资金形成“小金库”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上下级之间相互转移资金形成“小金库”;二是虚构往来款,转移资金形成“小金库”;三是将已收回或可收回的债权列作呆账予以核销,把资金转入“小金库”中。针对这种情况,检查人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发现“小金库”:

(1)资金流追踪法。以资金流为主线,对往来款进行全程追踪。通常情况下,通过资金流的追踪可以查清上下级之间转移资金形成的“小金库”情况。

(2)核对法。对于期末的往来款余额,检查人员应进行分析,对部分有疑点的往来款到相关单位核实。核实被检查单位往来款余额的真实性。如果是虚构的往来款,则无法通过相关单位的核实,从而使“小金库”现形。

上一篇:浅议基层领导工作作风现状及作风转变 下一篇:论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道德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