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 第12期

时间:2022-09-19 04:20:25

爱与责任 第12期

【摘要】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试着以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为例,从“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倾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从而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效度。

【关键词】班级管理;和谐班集体;身教;谈心;师爱;文化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班级的创建必将推动教育的和谐,教育的和谐必将推动社会的和谐。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来构建和谐班集体?教师必须在构建工作中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我们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亚于家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言教,而且取决于身教。因此,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作风正派,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必须带头遵守。这其实就是教师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拥有这份责任感的老师,学生必定会对他肃然起敬,一呼百应。

记得我第一次做班主任时,我在平时反复跟学生强调要注意教室的清洁卫生。然而,教室里依然有纸团等垃圾被抛掷于走道或纸篓边,班级卫生分经常被扣,我思量一下,决定给学生做个表率,因此,我每次踏进教室,看见地面上有纸屑,就不声不响地弯下腰,一团团拣起来,放进纸篓里。果然,身教重于言教,在我的影响下,班级中的纸团等垃圾都能安安静静地躺在纸篓里,班级也自然而然地多次被评为清洁卫生班。因此,以身作则,为创建和谐班集体提供了基础。

二、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师生之间如果有着某种距离,往往表现为学生对老师望而却步,使老师不能全面、清楚、深刻地了解学生,不能掌握其思想动向,从而对创建和谐班集体形成了障碍,为了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教师应主动去接近学生,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过去,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为班主任做好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提供依据。但是,了解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了解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对付“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是为了抓学生的“把柄”或求得班上“平安无事”。教师要真正全面地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是不容易的,即使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如果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

常用的了解学生的方法是谈心。谈心是倾听学生心里话、走进学生心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努力创造尽可能多的“随意”的谈心的机会,与学生面对面的个别交流、促膝谈心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倾吐自己的心声。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虽学生心存顾虑,但教师只要善于引导,拉开话闸,学生自然就会进入状态。谈话时要注意学生的话的真伪,如果学生在讲假话,也就说明学生在隐瞒什么,内心有不良意图,如果谎话越多,学生从事不守纪的活动也就越多,这时教师应多去侧面了解该学生的所为,及时地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谈话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学生说一些羡慕别人辍学后赚钱、潇洒之类的话,则表明他学习目标不明确;如果说读书是为自己以后过轻松,舒适之类的话,说明学生内心的价值观不够正确等等。言为心声,话语是学生的表象,班主任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走进他们的心灵,端正学生的思想。因此,了解学生,为创建和谐班集体提供了支柱。

三、倾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的温柔、朋友式的平等,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作为教师,我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滋润每一颗心灵,打开每一扇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总理也在200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事实上,我们在本职工作中是否真正尽职尽责很难准确测量,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我的爱心去工作。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这种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没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没有爱就谈不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如果爱自己的学生,师生感情就会好,教师的表扬,学生就会当成是鼓励;教师的批评,学生就会当成是爱护。反之,如果老师不爱学生,师生关系就会紧张,那么老师的表扬,学生就会以为是哄人;老师的批评,学生就会以为是故意找茬整人。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位学生生病后哭泣不停,其实他(她)不全是因为病痛,而是感觉孤独,少了父母亲人的爱护,在这时教师的出现无疑就代替了亲人的位置。

曾有这样的一位学生,家长离异,性格内向,与老师和同学都不愿过多的交谈,到了冬天,他的两只手上都生满了冻疮,严重时都会破皮、流血。知道这一情况后,我给他买来了冻疮药和一副手套,并教他如何护理自己的双手。花钱不多,但就我这一个小小的行为尽然叩开了他的心门,打破了以前我和他谈话时出现的沟通难的局面,后来,他尽然还主动要求参加主题班会的节目表演。教师的爱心真的会变成一缕和煦的阳光赶走学生孤独和病痛的阴霾。有了爱心,教师就能动之以情,唤回学生的自尊心;有了爱心,教师就能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爱心,教师就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倾注爱心,为创建和谐班集体提供了灵魂。

四、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细胞,校园文化是建立在班级文化基础上的。学生在学习之余,他们的精神生活如何,业余爱好有哪些,对如何正确引导、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另一角度说,班级文化则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建共享的精神财富,如果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没有师生的共同参与,班级文化也不可能形成。在温馨教室的创建中,我们重视和倡导班级文化的建设,把“温馨”的概念更多地从教室环境建设延伸到师生和谐关系的建设,把创建一个和美与共并让学生感到快乐的班级生活放在第一位。

比如:我定期将同学们的感想、佳作美文、随感小记作以归类与积累,开辟了“学习园地”、“科普知识”等栏目,两壁则挂有学生亲笔写的励志名言,学生身处其中,深受感染。因此,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创建和谐班集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创建和谐班集体是教育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要塑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教师还要积极想办法,善于思考,树立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让我们厚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的导航者,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丁榕.我的班主任情[J].

[2]焦健.班主任专业成长论[J].

上一篇: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素描教学的分析与比较 下一篇:浅析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