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新形式

时间:2022-10-03 07:41:06

浅析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新形式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进展,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根本。并且和国际接轨以后,人们愈来愈多地意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关键性。伴随高校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怎样适应新形式下高校教育革新,在教育管理者工作方法上面临全新考验。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育管理;新形式

伴随我国国民生活水准提升,担负高等教育费用压力也相应提升,国民接纳高等教育愿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只意味着接纳高等教育人数大量增加,还涵盖和规模增长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职能拓展、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多样化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和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同时,伴随我国加入WTO以后,以市场为主导的理念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高校教育管理这一过程中,也受到极大冲击,多层面变化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1.经济发展、制度改变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革新

新中国成立之后,处于计划经济和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制度下,学生工作所涉及主要内容是以“三观”教育为主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思想教育,目标是有助于学生树立坚固专业思想,便于顺利完成学业,其教育观念是培育合格大学生以接受祖国选择。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种管理体制体现出它积极的一面,即对有限资源实行较为合理配置,同时,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国家紧缺人才。但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在2001年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各领域产生巨大转变。高等教育作为计划经济最后一座碉堡,仍然延续以前统一的培育形式,开始无助于人的个性发展,并且缺少灵活培育形式,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培育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生活而体现出各种各样不良行为给高校管理者打响警钟。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充斥着整个社会,缺少对人才的一致认识,产生人们片面寻求高学历的情况。并且当人们历经国企革新、下岗等一系列痛苦变化后,发现学历是饭碗保障之一,并对大学产生极大期望,希望自己或儿女能够通过在大学学习获得金饭碗,因此,人们对大学价值认识错位给大学管理提出难题。

2.学生个性化给高校管理者提出更高需求

当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80后出生的,并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依赖性较大,自理能力差,身体、心理素质也差,较为脆弱,缺少自控潜力,缺乏集体理念和同学间互助友爱精神,对社会适应能力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少刻苦钻研精神,缺乏自觉性,不适应大学学习方法,再加上大学里自由支配时间过多、自主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奉献精神不够等,没有追求目标,把一切东西都看成是理所当然。他们强调自我个性,不愿人云亦云,许多事情均要求有自主选择权,学生管理已告别老师说什么是什么的年代。

3.高校规模效应需要寻找全新管理方式

一是大规模扩招之后,生源品质较以前有所降低,这样使原本较为容易实现的管理需要变得开始有难度。二是学生数量剧增而老师数量却没有显著增加,老师工作量趋于饱和状态,不少问题老师只能抓大放小,想要有工作深度,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管理思路和体制相对停滞,对学生要求过于死板或应付工作,没有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功能。我国已从精英高等教育转化为大众高等教育,而相对应的高等教育管理形式没有产生根本性转变,出现现在大学生教育出来像花瓶一样中看不中用。

二、高校教育管理需知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新经济相对于旧经济是一种历史进步,是旧经济体制脱胎出的新经济呈现,表明知识资本形成和积累能够使人类支配资源获得量和质的全面提升,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新动力。面对新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不但要知识化、现代化,还要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知识化、现代化从理论上说就是大力促进创新教育。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力资源是第一要索,国家国民素质高低、掌握知识程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知识和技术创新潜质将处在综合国力竟争力的关键位置。所以,新经济发展中人才创新潜质培育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培育是高等学校根本职能的表现。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发展而开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职能目的发扬确定世界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受的精神,进而推动人类和平和共同发展。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实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即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上,人员自由流动在科学知识之间应视为国际合作基本原则。过去人才培育非常冲动,总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则总是在不平等条件下为发展中国家教育提出象征性扶助。这种扶助形式已受到诸多质疑,为实现真正意义的国际化需要,把扶助理念转化为建立伙伴关系的理念,进而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差距。中国高等教育走国际化道路,一方面要树立国际化意识,强化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走出国门发展国际高等教育,以整个世界作为活动空间开拓我国教育事业。另一方面,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展开国际科技教育与合作同时,统筹兼顾,全面考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处理好关系新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外,要把握时代机遇,尽快和国际接轨。

三、高校教育管理新形式探讨和思索

1.以创新为目标,抓好教育引导工作

高等学校三大职能是培育人才、发展科学和开展服务社会。培育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和核心任务,是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育高水准人才的保证,也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和实际运用,既是高校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要牢固把握培育人才这一核心任务,准确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联。人才培育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合理的激励体制。怎样将学生培育成才是每一个从教者都在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借鉴推动英国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策略,即专利保护。万能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就是采取出售这项技术从一个一贫如洗的失败商人变成富有发明家的。作为高校管理者,从这件事上应学到什么是人才标准,人才不是各科成绩都极好而只知道学习的学生,而是具有创造力的学生。经常有这样指责,现行教育体制是抹杀学生创造力的罪魁祸首,各方面证据也隐隐说明其中一些关系。作为教育者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倘若学生认为他需要某一方面知识时,他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其上面。学生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即我不知道学这一门课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体现出我们在学习引导上存在问题。学生不是为学位证书而学习,倘若学生把获取学位作为学习最终目的,那就是违背我们最初教育目标。事实上,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是培育人才关键性的一步。但这并不是说要教育者拼命鼓吹开设课程有多好,有多重要,而是尊重学生自主抉择,就像我们到市场买菜,不管菜农怎么说自己菜好,我们都要选自己需要的和喜欢的。现今,在高等教育价值中,我们不但需要注重社会价值,更要注重个人价值,没有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就无从体现和推动社会发展,其社会价值也就无从说起。

2.学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分表现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管理者和学生接触时候比较多,是从事学生非专业教育的重要教育者。学生非专业教育主要涵盖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要对生活具有极大热情,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平时与学生交流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有所追求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其次,学生管理者需要运用具体行动替代说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职责。再次,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发表他们心中所想。当学生把想法都表达出来时,我们就能发现教育管理存在哪些关键问题。

之外,在大众化教育开始同时,宣告师道尊严时代结束。在我国长期历史影响下,我们一直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在学生管理进程中,通常需要这个或那个,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学生管理者,我们存在的价值是扶助学生变得更好,在我们之间更主要的是做朋友,而不是做长辈。我们要相信学生能与我们同样做出正确抉择。我们要根据经验告诉他们做某些事需要的代价是什么,让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好决定。

3.抓好工作两条线,做好目标导学工作

当前社会极为看重学生文凭,而现在文凭取得主要是看学习成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尽管说文凭和能力并不是矛盾的,应是彼此相长的。但他们并不呈线性关系,高分低能现象已经出现。这时作为教育管理者怎样寻找其中平衡点变得尤为关键。首先是激励学生学好本学科知识,让他们清楚学习也是一种潜质,一种接受新鲜事物的潜力。其次,除了奖学金外,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各项考核惟一的重要指标,不是只有学生成绩合格就具有各项奖评条件,也应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成绩和其特长方面,即工作中的一条线是确保学生能拿到关乎他前途的文凭,另一条线是有助于学生树立自我追求目标,重视个性化发展,培育他们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潜力。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期,入校学生参差不齐,在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我们要注重进行适当引导工作。针对那些对专业有兴趣且基础良好的学生,可以激励他们进一步深造,并在今后科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针对那些对专业兴趣一般的学生,可以激励他们在确保日常学习达到要求外,找到自我喜欢领域以及掌握一项技能,并在这一方面取得自我期待的成绩。

4.强调过程管理,优化管理体制

目前,管理制度更加注重结果考评,缺乏对过程充分重视,而学生培育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进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进步,没有终极点,因此,不管我们用何种结果式考核均会给学生长期发展产生影响。目前,不少人特别是学生喜欢拿短期目标当最终目标,就像高考一样,我们采取高考能够进入更高学府学习,而这只是短期目标,并不意味考上大学就是成才,而是要通过在大学不断学习来获取成长,也正是这种拿短期目标当最终目标情况给高校管理埋下暗礁。因此,作为学生管理者定要扶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目标,并通过平时过程式管理让学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古训。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发展变化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体制革新、规模效应等所产生各方面问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一是我们要有明晰的人才观,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学生充分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扶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创建并优化管理体制,最终成为工作有效率、有成效、惠及学生的教育管理者。

总之,高校教育管理新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我国改革开放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衷心期许。

参考文献:

[1]司洪昌等.透支未来:大学大幅贷款背后的隐忧[J].教育与职业,2006(31):22-26.

[2]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30):25-26.

上一篇:爱与责任 第12期 下一篇:以良好的师德师风 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