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团队的野性管理

时间:2022-09-19 04:15:32

高效团队的野性管理

人们谈到狼往往联想到的词就是荒地、狂野、血腥、狰狞、冷酷、残暴、黑暗等。的确狼是野性十足的动物,这让它们在自然界中处于很高的地位。但狼为什么几百万年来,能够保持这种强者地位而不变呢?关键就是狼族的生存管理做得好。

“高压”的良性循环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器皿中,青蛙会奋力地向外跳出,但将青蛙放进装有冷水的器皿中,慢慢加热,开始时青蛙还会舒适的游来游去而怡然自乐,等到水完全煮沸时,青蛙虽已意识到危险,但鼎沸的环境已使它没有力量实现奋力一跃,最终以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告终。

这个故事是说生物是有惰性的,若任其自由懒散发展,这种惰性常常会消磨意志力,最终浑浑噩噩,到死都不觉,但在特殊情况下,却能迸发出无穷的潜能。所以,能力的发挥是与环境相关的,人也一样。楚战,于是大败汉军。在教育学上,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

海尔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斜坡球体论”(即海尔定律),它认为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市场竞争与员工的惰性会形成下滑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球体便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斜坡上的球体不会自行上升,因此需要一个向上的拉动力,企业才能发展,拉动力来源于员工自身的优秀素质,企业的活力、目标、前景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等。而高压力可以激发员工的活力,将个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提高支撑力,推动球体节节攀升,这样,员工的素质也上去了,而公司也充满了活力,这样自然能带动公司效益的提高,而公司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又能让员工有成就感,“公司即我,我即公司”的主人翁精神油然而生,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

台湾的塑料大王王永庆在经营企业时也常运用高压管理法则。王永太是位传奇人物,他的成功之路也一直让人津津乐道,他出身贫寒,小学刚毕业,便辍学到嘉义做学徒工。一年后,王永庆靠父母借来的钱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当时,他才16岁。由于经过了苦难的磨厉,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毅力与恒心,米店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日益壮大,但他不满足于小小的成功,而是将目光投向更高的目标。1954年,他筹资创办了台塑公司,走上新的征途,他脑子活络,善于总结经验,又善于推陈出新。经过几年的观察实践,他制定了一套打着自己烙印的管理模式――中央集权式的压力管理,即总经理室为运筹帷幄的指挥中心,下辖营业、生产、财务、人事、资料、工程、经营分析、电脑8个组。各个部门,大到投资计划的评估,小到假期的宣布,都要经过经理室的审慎考虑,做出决断,再下达到各部门。在集权制管理下,王永庆将压力管理发挥得淋漓尽致,效果十分显著。他的做法,首先是领导自我加压,然后将压力一层层往下压,其中领导以身作则,是实现这种压力下移的关键所在。在这种压力管理下,王永庆自己每周工作100小时,各级主管人员每周也需工作70小时以上,而台塑生产的每个人每周工作也在48小时以上。

由于采取了这种管理模式,经过逐年的发展,到1987年,他的台塑公司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塑料粉生产工厂。而“台塑集团”也一跃成为中国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九家公司。另外,他还在美国经营着几家大公司,规模极为庞大。据统计,在1984年,他们公司的总资本额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也达到了30亿美元,占中国台湾当年全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可谓声势恢弘。

“高压”出效率

一个人放任自由的工作与高压下的工作,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对那些不自觉的、责任心不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有眼光的公司总是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按照这条原理来运作。以娃哈哈集团为例,虽然公司的销售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几乎是“山高皇帝远”,可是公司的通报每隔二三天一份,催得很急,逼得很紧,人人都有超强的压力和危机感,因此员工们丝毫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

娃哈哈某月份的销售通报中曾这样提到:公司要求各省销售公司四月份必须扭负转增,若负增长的话,从销售公司总经理开始直至调度、财务、办公室管理人员一律工资降一级,各省销售公司经理与挂钩内勤按负增长比例扣发工资奖金,各级销售人员均按自己分管客户的考核情况,按比例扣发工资奖金。对不愿干的,干脆请他开路,对不能干、不肯干的,不走亦得请他走。正是压力整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战斗队伍。

压力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凝聚力,在实际的运营中,将外部矛盾引入企业内,激发员工的个人情绪,靠同仇敌忾来培养员工间的战友之情,可以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也是高压法则中的一种。

这种做法需要领导者无时无刻不提醒员工:危机无时不在,具体做法是:当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或对手的实力危及自身的生存时,领导者可以用“不生即死”的方法来激励员工,不断唤起职工的危机感,使他们知道企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进则退,而退则一败涂地,直接危及员工自身利益。在共同的压力下,员工们会空前团结。

实际上,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员工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工作稳定是员工的权利,因此,创造工作中的危机感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好处,工作危机感是好事,当员工战胜他们面临的挑战时,他们就会更加自信,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对企业有所贡献者,这是工作稳定的唯一途径。如果员工无论业绩多么差都能高枕无忧,那么,就会造成一种无所谓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员工无所事事,却认为企业“欠”着他们的,要打破这种无所谓文化,或调动那些唯恐失去工作的人们的积极性,就得在风险与稳定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点。

事情总有两面性。高收入尽管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必须在实施得当的基础上才能出现。若是把握不好,不仅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出现这种情况,员工之间盲目攀比,勾心斗角,貌合神离,破坏团队合作,影响企业文化,造成管理的混乱,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流失等等严重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高压政策的实施效果。

高压而低收入肯定是不行的,而高压的同时盲目给予超高收入,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作为一位英明的领导者,在平时的管理中,除了给予员工固定的报酬之外,还要运用住房、福利、股份、升迁等物质鼓励,荣誉、成就感等精神鼓励,各种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没有压力,就没有活力,没有动力,只要压力政策组合得好,方法得当,高压管理法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北京雾霾引起的面料思考 下一篇:南葶苈子含量测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