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葶苈子含量测定研究

时间:2022-10-03 02:04:04

南葶苈子含量测定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材含量测定项下,粉碎后过筛比例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取不同过筛比例的南葶苈子粉末做含量测定的对比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含量测定误差很大。结论:不同的过筛比例,造成了含量测定结果的不公正、不准确、不科学。因此,必须严格规定取样与过筛的比例,才能真实的反映药材品种的优劣。

【关键词】南葶苈子;粉碎过筛;含量测定

南葶苈子系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eurainiasophia(L.)WebbexPrantl]的种子,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浙江、甘肃等地。具有止咳平喘、消肿利尿、强心之功效,尤其在治疗肺心病方面效果尤为显著[1],《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了葶苈子含量测定的方法[2],需要粉碎过筛再进行含量测定,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葶苈子含量测定结果还受过筛比例的影响。中药种类不同,粉碎难易程度也不同,葶苈子属于种子类中药,粉碎时易粘连、吸附于粉碎机上,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本文用同一批南葶苈子粉碎后,采用通过不同过筛率的丹参粉末,做含量测定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含量测定误差很大。

1.1 试剂与试药

南葶苈子采购于山东临沂,经鉴别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Webb ex Prantl的干燥成熟种子,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批号:111854-201202(购于中检所)、甲醇为色谱纯、纯化水为本单位制备。

1.2 仪器与试验条件

U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紫外检测器。色谱柱:C18柱#4.6 mm×250 mm。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乙腈-0.1%醋酸溶液(11:89)。流速:1.0 mL/min。

1.3 试验方法

1.3.1 样品处理

取南葶苈子药材,混匀,分成四份,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每份约50g,将四份样品分别置粉碎机内粉碎,粉碎后过四号筛,反复粉碎,反复过筛,直至1号样品过筛率为55%;2号样品过筛率为75%;3号样品过筛率为90%,4号样品过筛率为100%,备用。

1.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3.3 线性关系考察

吸取对照品溶液0.5ml于5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制成含对照品0.09g/L的标准溶液,分别进样1、7、10、20、30μl。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进样量( X,μg),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716.74X-15.78,r=0.9998,线性范围0.090~2.70μg。

1.3.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浓度为20μg /ml的对照品溶液25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其峰面积的RSD为0.8%,表明精密度良好。

1.3.5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25μl,分别在0、2、4、6、8、10h进行测定,峰面积RSD=0.92%,表明室温条件下供试液在10h内稳定。

1.3.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5份,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依法平行操作,测定每份样品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含量,结果RSD=1.2%。

1.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5份,各0.25g,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0.45mg,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 项下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进样10μl,每个样品测定3次,根据峰面积计算平均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2.4%。

1.3.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1号、2号、3号、4号通过四号筛的粉末各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各做平行样1份)。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5 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结果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C33H40O22)不得少于0.075%。对照和样品图谱见图1、图2。

2 试验结果

本试验采用同一批南葶苈子药材,相同条件下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含量测定结果误差很大。实验数据见表1。

3 结论

不同过筛比例的葶苈子,含量测定结果差异很大,1号、2号已不符合药典标准规定,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检验人员使用粉碎机粉碎程度不同,所做的结果误差很大。可能由于不同粉碎程度使葶苈子中有效成分析出也不同,因此建议新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材含量测定时,应明示粉碎方法和通过筛网的比例,统一检验方法,确保药品检验报告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上一篇:高效团队的野性管理 下一篇:论“卵巢早衰”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