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高中美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2-09-19 03:40:29

怎样加强高中美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研究性的学习是当今新形势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实效性

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它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索性,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解决研究内容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那么,怎样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了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这样的解释:“研究性的学习是以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为基础的,从学生和社会的生活实际中确定研究的专题,然后以个人或者是小组合作的交流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现有的水平和经过别人的帮助后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活动,并将教师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具有前进的动力、明确的目标、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实行正确的引导,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因为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只要发挥指导作用就可以了,在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统一,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合作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他们的疑惑能及时地给予启发与引导,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做好统筹安排,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生活在他们的群体里,以包容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合作,有利于学生完成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工作。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猛,学习的途径也是丰富多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学习的成果,在教学活动中,我将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充分地发挥出来。因为美术课一般是绘画和手工制作,多媒体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相互合作。例如,有一次我布置《我为奥运加油》的绘画任务,同学们在各自的电脑上分工合作,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以后,再重新整合起来。有的同学用“金山画王”绘图,有的搜集图片作为参考资料,有的搜集解说资料,可以说人人有事做,在这样的绘画练习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有时在素描教学中,我的示范画受到了空间限制,有的学生看不清作画的整个程序,我就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做细致的观察,对学生不熟悉的地方重点讲解。可以说,随着多媒体的运用,美术教学已不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更方便、更有实效。

四、充分发挥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研究的“结果”。因此,获得怎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合理的评价也会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为美术有着浓郁的人文内涵,他与宗教、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有着很大的联系,其形式又具有多元化和多渠道,包括雕塑、摄影、绘画等等。我们的高中美术课程表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更何况研究性学习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学生的投入与付出也不是等量的,这就需要教师作出公正的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全面性。在评价时不仅评价学生个人,还应该组织他们互相评价,使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汇总交给教师进行审核评价。同时,我还利用学生学习记录或者是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并注意写出评价反思。

经过几年的试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春艳.高中美术教学改革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3).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增强课堂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