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19 03:13:58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认真探索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学习动机水平偏低、学习自我效能水平偏低、自我监控水平偏低等。本文阐述了学习困难的含义,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学困生学习物理困难的措施,包括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融合、提高学困生学习意志、培养学困生物理学习策略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学好物理,没有适合自己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害怕做物理题,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学习被动,依靠他人安排学习内容,满足于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在遇到物理学习困难时,轻易放弃,不能坚持下去;导致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水平常常达不到课标要求,成为“学困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困难的含义及特征

1.学习困难的含义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失能、学业不良等。国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从学业测量的结果来定义,把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学习水平达不到基本标准的学生称为学困生。所谓标准是指在各自的年龄或年级,各门学科或领域可以期待学生达到的水平,通常由课程标准来体现。

2.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表现及原因

物理学科对学习者提出了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精确性等方面的较高要求,使得学习者在知识结构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缺陷更加容易显现;同时由于物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因此物理问题具有多变、复杂的特点,给物理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更要求学习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物理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有:不知道怎样学好物理,没有适合自己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害怕做物理题,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学习被动,依靠他人安排学习内容,满足与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在遇到物理学习困难时,轻易放弃,不能坚持下去。

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在学习过正中周到挫败时,容易形成诸如学习动机低落、焦虑和紧张感强烈、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事,等等。这样日积月累,愈演愈烈。所谓“学习困难”就是指的这种状态。“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含义相近,都是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困生”比“差生”的意义相对积极些,学习困难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改变的。

缺乏相关学习策略和意志力薄弱是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而自主学习特别强调对策略的掌握和应用,同时自主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自我监控,自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意志过程。除了学习策略、意志监控外,自主学习能力中所涉及的学习动机、学习时间计划管理、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强化等方面,也对改善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具有一定作用。

二、提高高中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融合

由于物理学科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包含大量的科学方法、以数学为工具、需要多种思维综合运用等特点,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比较高。如果一味强调学生自学,而将教师的作用限定在指导答疑上,对于物理学业优良的学生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物理学困生,其自学的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它们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对学生而言,听教师讲解课本,与自学课本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讲解只是一种学习资源。从这个角度讲,只要听讲具备所有自主学习的要素,其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应该将课堂教学作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主要途径,结合其自主学习能力特别薄弱环节,从自我效能,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入手,同时考虑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等典型物理课型的不同特征,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物理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困生学习意志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干扰时,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来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意志控制与学习动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学习动机具有更强的启动作用,而意志控制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学生在学习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困难的增加,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使学习得以坚持的力量是意志控制。正是有了较强的意志控制,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顽强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排除外界干扰,实现学习目标。物理学困生意志控制水平较低,相对于学业优良学生克服身心障碍和自我监控能力差异显著。在实践过程中,计划以提高物理学困生意志控制水平为重点,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困生物理学习策略

物理认知策略的获得是一个累积过程,只有掌握了相应的物理知识、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形成物理学习策略。因此,物理学习策略的培养既要注意层次的循序渐进,又要整体上注意培养的连贯性。

认知策略是个体学习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的活动、技术或程序。自主学习者要做到自己“会学”,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的获得不能只靠传授,大多数学生了解了认知策略的知识后,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某一策略,可是换到相似情境便茫然失措。使学生有效地保持和迁移,做到适时地选用是掌握认知策略的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多次体验后才能感受到。因此,物理认知策略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体验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学习的策略,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认知策略的渗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根据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提出以课堂教学为最主要途径、从改善自我效能感入手、以提高意志控制水平为重点、渗透认知策略学习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可迁移性。

参考文献:

[1]边太蕊.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索[J].河南教育,2005,(01).

[2]赵莹.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物理教师,2007,(08).

[3]边太蕊.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4]张建奋,刘洪熹,黄东,张耀佳,李永胜.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物理教师,2006,(10).

[5]胡居文.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

上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初探 下一篇:关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