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范文

时间:2023-03-20 22:55:10

物理高考

物理高考范文第1篇

高考物理一共7个选择题,物理选择题时间安排在17~22分钟为宜,在7个选择题中,时间不能平均分配,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难度会逐渐增加,难度大的题目大约需要3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难度较小的选择题一般1分钟就能够解决了。按照2:5:1的关系,一般有2个简单题目,3个中档题目和2个难度较大的题目(第5题和第7题)。

一般来讲,在前面五个单选题中,有两道题是涉及计算的,另三题都是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后面的两道多选题,通常要涉及计算甚至作图,实在把握不准,可用排除法。(通常有一个正确答案比较容易判断,对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讲,可以只选一个得3分。)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词,例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要讨论多种可能性(特别是振动和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不要跳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应适当慢一些,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做题思维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一般地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边的试题,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慢慢解决(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会相对放松,状态更易发挥)。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那么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

虽然高考物理选择题是所有学科中选择题难度最大的,但是如果方法选择好,解决起来就会有章可循。为了能够在处理高考选择题时游刃有余,我们首先要了解选择题一般的特点,把高考选择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自的类型研究对策。

第一类:知识点相对独立的部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卷必有的振动和波、光学、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天体运动知识这四类选择题,知识点相对独立,这一类问题有对应的解题方法,如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和电压比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题目。该类题目解题方法不难掌握,但是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小型的计算性质的题目,要经过简单计算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要有相对应的计算能力,各个公式之间的计算往往比较复杂。

对于此类问题,不必以常规的计算题的解法进行解决,只要解出最终结果即可,所以做题方法、步骤、逻辑推理都不需要,怎样简单怎样做,许多在做计算题时不易表达的方法都可以用,比如说极值法、特殊值法、图像法都可以应用,做题也没有必要一定按照顺序进行,哪个选项容易得到结论,就先做哪个选项。

第二类:图像类

图像类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类题目;该类题目难度较大,综合性较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图像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力的考查非常高,常见的图像有v-t图像,x-t图像,F-x图像,P-t图像,e-t图像,i-t图像,u-I图像,B-t图像等。

图像类问题的本质是先找到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对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特别注意截距、斜率、面积、弯曲走向所表示的含义。对于某一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分段进行研究。

第三类:综合类

综合类的题目是综合了高中物理中几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把它们有机结合,通过一个题目呈现出来的一类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是主干知识点,例如楞次定律、安培力、感应电动势、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常见的综合类题目有动力学综合、功能关系综合、电场、磁场综合、电磁感应综合等。

综合类题目一般难度较大,我们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应该用较多时间分析其运动情况、受力情况、做功情况和能量变化情况,应用各部分的基础知识,把问题逐渐分解,对应到相应的知识点上进行解决。

综上研究表明:要想速解选择题,就必须充分利用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深入挖掘隐藏的各种信息,巧妙地、有机地创造条件,既要注意到常规问题的特殊处理,又要考虑到学科内外知识的综合与联系,尽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效利用考试时间,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二、实验题

高考物理一共有两道实验题,物理实验题时间安排8~10分钟为宜。

高考实验题常以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形式呈现,从近几年我省的高考来看,电学实验乃重中之重。不管实验题目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本质是从实验原理开始进行考查,只要我们从实验原理出发,就能够做到从容应对。我们应对的策略是:从基础出发,从实验原理出发,以不变对万变。把题归类,触类旁通。

力学实验题都是一些较简单的学生实验(主要涉及纸带分析类和弹簧及力的合成实验),三个空中有选择也有填空,分别从原理、数据及误差等方面考查,也有可能是某个物理原理的应用(属简单的计算题改编),还有就是演示实验。无论哪种类型,我们都要从原理出发进行分析,解答本小题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电学实验主要应从实验原理出发分析电路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安全第一、灵敏度必须考虑),特别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变阻器及定值电阻的四个参数转换,电压表、电流表内阻是确定的还是约为多少(确定值可用于实验原理中处理数据,大约值则可用于选器材估算,),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待测量的表达式等,这些清楚了再针对题目的要求作答。(各种图像的描绘、应用也是常考点,各种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一般都是从闭合回路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律开始推导变形而得到,再分析斜率、截距、交点等含义。)

三、计算题

一共3个计算题,第一道计算题用时在6分钟左右,第二题在10分钟左右,第三题在12分钟左右(对本科线左右的同学可把第三题的时间拿部分出来到第一、二两题)。

我省的高考计算题分三种:第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第二种是力学范围内的综合计算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考查了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问题,是力学问题的综合。第三种是考查电场、磁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及电磁感应、电路的综合性问题,不管何种形式的计算题,其基本情况都可以归结为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只要分析清楚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找出各个分过程的运动情况,对各个分过程列出相应的公式,注意分过程的连接点即可解决问题。

第一个计算题情景新颖模型简单多是联系实际的纯力学问题(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这类题的叙述较长,干扰因素多,解答时一定要抓住重要的信息,将题述情景转化为物理情景,配以运动草图,在草图上应标出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还要标出受力分析。清楚了这些,再下笔解答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个计算题极有可能是力电综合题,涉及多过程的分析与计算(数字计算为主),解答时一定要对每个过程、每个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写出每个过程、每个状态遵循的规律和原理方程,运算过程可略写,但计算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前一步的结果往往影响后一步的走向。多过程问题信息多的状态或过程多为该题突破口,思考时多找出过程衔接点的信息(速度大小方向,能量,受力变化)也能摩擦出思维的火花。

第三个计算题比较复杂、综合程度高,但由于分步设问,千万不能放弃第一问(专家指出:第三题的第一问是所有计算题中最简单的),上重本的同学不能放弃第二问,成绩特别好的同学第三问的方程一定要列出来,也许涉及数学能力要求很高,最后的结果不容易算出。

计算题的应对策略: ①审视自己对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你必须非常熟练地掌握各种物理现象和理论、定律,才能正确地分析题目。比如力学部分有两部分,一是经典力学(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二是功、能等。前一部分是一种过程,后一部分是一种结果。电学部分无非是力学部分的公式变形而已,虽然公式有所变化,但是具体的分析跟力学有异曲同工之处。②过程拆分。既然这些大题难题都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理论的叠加,那么只要我们把这些过程和知识点进行拆分即可。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小的简单的知识点后,我们就能很轻易地各个击破。

常见计算题的审题技巧:①认真细致,全面寻找信息。审题应认真仔细,对题目文字和插图中的一些关键之处要细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从题述文字中获得,还要从题目附图中查找,即要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的信息。②咬文嚼字,把握关键信息。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做上记号。③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反复读题审题,既要综合全局,又要反复推敲,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隐含的信息,利用这些隐含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④分清层次,排除干扰信息。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它们,就容易误入歧途,只有大胆地摒弃干扰信息,解题才能顺利进行。⑤纵深思维,分析临界信息。临界状态是物理过程的突变点,在物理问题中因其灵活性强、隐蔽性强和可能性结论多而稍不留心就会导致错解和漏解。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充分还原题目的物理情境和物理模型,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其临界值。

物理高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三 物理 教学反思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总结,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教学反思是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在思考中不仅能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一、对教学前备课过程的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上的好、讲的好,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活动,认真理解深化复习知识进而提高学习应用能力,还需要一个检查督导的重要环节,若没有这一环节,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落到实处,学生对该堂课所讲知识的重点掌握程度就可想而知。高三第一轮复习双基性强,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因为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因此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内容应低起点,高落点。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复习课教学是高三物理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复习课应改变教学观念,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1、对复习内容大胆取舍,主干知识重点内容、非主干知识的常考点必须复习到位,其余内容可以指导学生资助梳理,在练习题和检测题中有所体现。

2、对授课内容大胆取舍,精讲概念、规律,精析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忘点。做到三个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现在不但会经过思考探究能弄会的不讲、与高考内容无关的内容不讲;讲也讲不会的不讲、讲也听不明白的不讲、讲不透的不讲。留足学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从而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3、对复习资料、习题大胆取舍,重概念,重基础,尽量减少难题,删去怪题,繁杂题。

教师对自己在复习课中的作用要进行正确定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方法,将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条理化,从而加深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比等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多变思维品质和习惯。

三、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1、是反思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例如在讲电磁感应这一章时,鉴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他既能与电场、磁场、和恒定电流有紧密的联系,又是学习交变电流的重要基础。鉴于此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又较弱,我先结合“三峡电站”,“神舟五号”飞船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等内容切入新课,做了一个用电动机模型发电的试验,再引导学生从发电过程理解磁生电的原理,再立足课本已有的四种产生感应电流方式的局限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用于尝试有别于课本试验的新方法,如将原线圈放在副线圈中不动,将铁芯拔出或插入;将原线圈放在副线圈外侧,靠近或远离,学生们自行设计了多种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并由衷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在复习教学中,我们会经常感觉到教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应采取多听课的方式,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长处,为我所用,这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复习课质量大有好处。

四、对课后作业、练习的反思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公式。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受力分析时凭空多加力,列运动学公式时直接加减,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解题方式,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眼高手低,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只有将题解完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所有这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物理高考范文第3篇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在物理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抓“纲”务“标”,明确物理高考的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复习的方向.

1.对“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透彻的研究,以防遗漏,帮助学生熟练、全面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

2.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究,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安排组织好单元训练和适应性训练.

3.对考纲的变化部分要重点关注、分析,特别是新增内容.

第二,认真落实阶段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逐章过关,注重思想方法,建构学科知识体系.(1)知道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在应用层面上理解概念和规律;(2)能对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进行辨析;(3)熟练掌握基本题型,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与训练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如子弹钻木块模型、二体联动模型、弹簧模型、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问题等.

第二阶段复习,查缺补漏,重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培养学科综合能力.这一阶段复习是综合提高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巩固、提高的过程,是知识综合、系统、深化的过程.这一阶段要侧重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个人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同时还须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第三阶段复习,整合知识,模拟训练,加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 这一阶段复习还要特别关注有关高考信息.密切关注高考命题改革的动态,对信息要预测,及时、准确运用.

第三,加强实验复习,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将实验过程总结为常规实验、变式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复习.实验复习宜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是穿插在章节内容复习中,二是第一阶段复习结束后集中复习,三是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进行实验专题训练,四是在模拟训练中分散测试.

第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提高解答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能力.

1.关注最新科技动态.例如,“神舟飞船”、“探月工程”、“地震监测”、“第10颗行星发现”、“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

2.重视课本“素材”.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 “说一说”、 “科学漫步”、课本中的批注等,学生都要认真地阅读思考.

第五,加强薄弱环节训练.

1.规范解题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2.培养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独立推理判断能力.

5.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好考前学生的心理辅导.

第六,第二轮复习时,专题的划分和专题的实施要有技巧,也要讲策略.

1.关于专题的划分.专题一,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强化训练.这个专题是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前半节课强化训练,后半节课及时评讲,其主要目的还是夯实基础,提高解题速度和掌握解题技巧.专题二,力和运动.这个专题中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静态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这个专题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高考的热点是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专题三,能量.这个专题包括动量、能量、功和功率等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这部分知识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专题四,力学综合.这个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这个专题的解题思路与高考的另一个重点——电磁学紧密相连.专题五,带电体在场中的平衡和运动.这里面的场是指电场、磁场以及包括重力场在内的复合场,带电体可以是带电粒子、带电液滴,带电微粒、带电小球、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以及通电导体等,所涉及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及一般运动等.专题六,电磁感应电路.这个专题中包括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电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等.专题七,电学综合.这个专题包括电场和电路两个部分.专题八,力学与电学综合.力学和电学综合是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综合问题.它将力、电两部分重点知识融为一体,通过对物理情景的设置,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分析推理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用图象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是最能体现百分数的地方,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专题九,图象问题.主要是理解和运用v-t图象.s-t图象、F-t图象、I-t图象以及e-t图象等.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怎样直接或间接从图象上得到有关信息,并知道用图象法去解决哪些不便于用公式解决的问题.专题十,实验.将考纲上的十几个实验及重要演示实验复习到位,同时注意对设计型实验的分析.专题十一,选考模块,这部分包括你所选的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的内容.专题十二,高考题型解法归类.这部分专题包括选择题的常用解法和计算题的分析方法.

2.专题复习的实施.(1)以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及以当年的考纲为指导,加强针对性,要明确每个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的重点和热点是什么,主要题型是什么,所占比重是多少,难易程度如何,甚至可对来年的命题方向做出估测,等等.(2)以构建知识网络为手段,强化概念和规律的“系统”性和“归一”性,这里的系统性和归一性的内涵很丰富.(3)实验复习以考纲要求掌握的基础实验为主,同时注重设计型实验的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2003年和2005年全国Ⅰ卷考的是基础实验,而2004年全国卷和2006年全国Ⅰ卷和2007年宁夏卷考的是设计型实验题,对于基础实验只要扎扎实实掌握就行,而对于设计型实验则要讲一些设计理念和方法,建议在第二轮复习时至少要考一套完整的实验,并认真进行试题讲解,另外,在临考之前,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遍实验.(4)抓住综合问题的结合点或切入点是关键.

物理高考范文第4篇

一、依纲扣本,准确定位

高考考什么?主要依据是各地《教学指导意见》和每年1月左右出版的《考试说明》,这是高考的“法律条文”,针对这些指导性文件,考生应该做到“考什么,备什么”。复习时可以先参考上一届的《考试说明》,然后等明年1月份新的版本出来后,再作比较研究,找到异同点。

从各地的《考试说明》不难看出,高考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知识,二是能力。

1.知识要求

知识是以条目形式列出,并标出其考查难度,还有对一些考点作出特别说明,考生要逐条仔细研究这些条目,特别注意那些平时学过但却不考的内容。知道哪些不考往往更重要,不然盲目做题会导致浪费时间和精力。比如,2011年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不要求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多个物体(包括需要确定重心的链条、绳子、流体等)的问题”,这说明大量关于系统机械能守恒的问题均不要求。还要对比新旧《考试说明》,了解考查内容的“增”“改”“减”,有变化的内容往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比如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增加了“光电效应”并改动了“静电的防止与利用”的表述,在当年第15题和第16题中就有体现。

2.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些能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提高这些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与提高。

比如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条件,理解题给信息的意义、图象的意义(含表达),理解物理过程的时、空关系,比较相似概念、规律的异同。推理能力则要求重视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正确的推理,并且用规范、简明的语言将推理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明确什么是分析、综合,以及分析、综合的要点与策略。对于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表达、推理以及运算问题的结果。实验能力要求学会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学会基本实验方法,知道实验数据基本处理方法以及理解实验设计原则和思路。

3.再认教材,重塑知识

教材把《考试说明》的知识条目加以具体化。有不少考生认为,知识点教辅书上都有,只要看一看、抄一抄即可,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教辅书对知识只是简单罗列,是一种结论性的内容,缺少提出概念得出规律的过程,而这些内容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以考试说明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对照说明逐条阅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但对说明中提到的内容一定要全面了解。近几年,高考试题直接取材教材很多,虽然难度不大,但得分并不理想,比如: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是所有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历年来高考命题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二、结合真题,解读考点

一个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其内涵与外延在高考题中是如何体现的?通过做高考真题我们能熟悉对某一个考点的出题类型、考查角度,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去掌握和理解各个知识点。

1.真题透视出高考的命题趋势

物理知识点很多很杂,哪些知识点更符合命题人的出题偏好?哪些重要结论一定要记住?哪些思维方法要掌握?我们没有能力和经验直接判断,只能通过做真题去探索、感知,真题就是他们命题思维最典型的反映,所以说历年真题是高考的风向标。我们可以通过做真题了解命题趋势,找准高考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在此,以2010年和2011年北京卷为例进行分析对比: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能量等重要知识是选择题的命题热点。进一步分析可知,北京理综卷物理选择题一般为八道题,光、原、振动与波、天体运动各一题,另外还有两道电学题。剩下两题涉及物理方法、物理思想或力学内容。实验题突出电学实验的考查力度,计算题主要是力与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碰撞(子弹打木块模型)等等。涉及的知识有运动学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通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可以对号入座,抓住复习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强化。2013年高考过后,大家就可以把2012年和2013年的考点进行对比分析。

2.真题展示了考题的命题方式

通过对考题的整体研究,我们明确了考题热点,还要进一步通过分析同一考点不同的命题者是如何进行考查的,熟悉高考命题思路和方式。只有领会了命题者的深层意图,才能在复习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我们还可以发现真题是高考命题的另一个重要发源地。许多推陈出新的试题不少都是改编于往年考过的题目,因为命题老师一般都是比较年长的专家教授,很有怀旧情结,衷情于以前考过的优秀试题。高考题中出现过一种有趣的周期性现象,即差不多十年左右会重来一次,其模型完全相同,甚至关键的解题步骤也完全一致。如:

例2:

物理高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备战 高考 物理 良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准备高考,有三样东西必须要准备,那就是教材、《考试大纲》,和历年高考真题,因为这些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主要依据,高考的范围和要求都在这里,做好准备公之后,我们就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全面复习,一般高考的复习,我们分为三轮:

第一轮是章节复习:现阶段高三就要进行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在这一阶段里,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全面阅读教材,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是:

( 1 )吃透说明、调整策略,节约备考时间和精力。要了解那些不考的、哪些是重点的 等等。

(2)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高考题再怎么灵活,它都要紧扣课本、围绕考纲来命题。只要我们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首轮复习中,我们务必要加强"双基"训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弄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考虑到目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我们在一轮复习阶段要多练选择题,因为选择题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对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很有帮助,而且也不费时间,效率也就比较高。

(3)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4)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不少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自己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5)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我们在本轮复习中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任务是面向考题: 重组知识,训练培能,完善体系及其抓住主干,研究考题,研究全卷,达到熟练应用层次。

指导思想:突出重点,精编专题;以点带面,注重能力。即突出高中物理学中的重点知识,以这些知识为核心,结合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掌握情况,精心选编专题,并以这些重点知识带动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把知识点连成网,强调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三轮复习是综合复习,这一轮的任务是面向考场: 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能及其限时训练,科学表述、增强防错能力,适当查缺补漏。侧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即本轮复习的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高考物理复习方法:

(1)整理第一、第二轮复习笔记和做过的题目。做与高考模式相对应的理科综合试卷;做与高考试题相近的往年高考真题;采用目标过关记录,复习要全面到位。

(2)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2)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训练。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

3)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平时学生做一份完整的试卷应先易后难,要敢于放弃,拿到该拿的分数,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

4)应试提示:顺序答题、先易后难、选修题目不难可以提前至压轴难题之前;优势先行但仍要慎重;审题和最初的判断非常重要,特别是运动过程分析;选择题宁缺勿滥.

( 3 )端正态度、从容应考: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高考从考理、化单科过度到考理科综合,由于题量的限制,知识面的覆盖必然大幅缩减。但是,绝不可因此而走猜题押宝的歧路。应全面掌握主干知识、不可疏漏任何一个小问题。

物理高考范文第6篇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笔者以上思维激活2及拓展和变式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题组掌握电磁感应综合应用中动力学和能量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求解方法:(1)感应电动势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之前的电路问题),(2)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3)安培力做功的确定及电磁感应中功能关系,(4)感应电荷量的求法,(5)求解电磁感应综合应用中动力学和能量问题一般思路.

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电后力”,具体思路如下:

(1)先进行“源”的分析――分离出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求出电源参数E和r;

(2)再进行“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结构,弄清串、并联关系,求出相关部分的电流大小,以便求解安培力;

(3)然后是“力”的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常是金属杆、导体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其所受的安培力;

(4)接着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出正确的运动模型.

(5)最后再进行“功能关系”的分析――求解焦耳热Q的有三种方法:

通过思维激活2及变式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解答问题和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电磁感应综合应用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即电磁感应综合应用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一般处理方法),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

这样通过电磁感应中的两个思维激活题组为基础进行有序的、多视角的设计问题,就可以把这章主要知识点、研究方法都复习到了.在科学按排的典型例题中全面系统具体化的复习某一单元的知识方法比单纯知识点和方法的罗列讲授效果要好.

高考第一轮的单元知识点复习,第二轮的专题复习,物理教师要善于使用以题带知识点的复习模式.对一个单元而言,准确找出该单元的若干个重要的物理模型或若干个重要的物理现象,以它们为素材,进行例题设计.所设计的例题,具有物理模型典型性、设问科学有序性,这样通过一两个或两三个典型题组的教学,就顺理成章的,很具体化的和比较活跃的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基本思想观点复习了一遍,这比单纯罗列知识点往往效果要好.

物理高考范文第7篇

一、抓基础

一份高考试题中、低档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部分)占80%,难题只占20%,如果把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通过前一阶段的模拟训练,大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查缺补漏,才会事半功倍,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逐一解决。

另外,还应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对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档次。

二、抓核心

核心就是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该注意两个线索:力和能。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不断发生变化。能及能的相互转化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分别从力和能入手,对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为“能力。”

三、抓薄弱环节

近两年高考试题加强了对论述能力的考查。目前主要体现为对推导论证的考查。如去年高考及今年北京地区春季高考都增加了推导证明题,但这几道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复习中应注意课本中某些重要命题的论证过程。还应该加强对物理问题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求解计算题,不仅仅能够计算出结果,还应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述。即不仅会说出是这样,还要会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四、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去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题目紧密联系实际,物理理论原本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但结果是有不少同学反倒对这类题感到生疏,这是很不正常的。在总复习阶段,应善于把物理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说力、热、电、光各个分支,都有大量的事实能与高中物理结合,要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抓良好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涉及势能计算时,应先确定零势能标准。在涉及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时,规定出正方向,以方便于用标量运算代替矢量运算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运算后认真对数字结果进行复核。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高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每一个阶段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偶然的失误 ,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下一步中使复习具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情。不断调整心理态度,力求在高考期间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来展示辛勤努力的优异成果。

物理高考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考物理 学生 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高考物理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复习,是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物理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应用物理的规律,总结原来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最终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我认为在物理复习中,从时间上来安排,一般可安排三个阶段,各阶段复习时的复习重点、难点、复习讲授的方法以及每部分的注意事项不尽相同。第一阶段注重知识的构成,以课本基本概念为主,将主干(力、电)知识打牢基础,次要知识(热、振动和波、光、原)延后,便于学生记忆;第二阶段是利用自编的专题学案复习,重在提高学科内各项能力。如力与运动专题、动量与能量专题,电厂与磁场专题,电路与电磁感应专题,热、振动和波、光、原专题,实验专题等,学案编写责任到人,专人审定;第三阶段复习就是选择一些典型的题型集中训练,查缺补漏,重在提高,每一阶段复习时它的知识点虽然有重叠的地方,但是每阶段的重点还是不同的。

1 夯实基础、抓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物理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复习时应注意:(1)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才可能掌握被定义的概念。(2)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平均值、瞬时值、变化量、变化率等)。(3)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4)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对于基本规律的复习,我们应从“推导、结论、适用范围、理解、应用”这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如动能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规律联立推导而出,这个推导实际上也同时揭示了应用动能定理能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的一些力学问题。结论是: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共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总=EK,适用范围是:在高中阶段仅适用于单体。理解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是:(1)W总=EK为一个过程式,标量式。(2)W总包含一切外力做的功,即任何力做功都可以使物体动能发生变化。应用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是:(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解的恒力问题运用动能定理都能解。(2)运用动能定理来求变力做的功。(3)动能定理是最普通的功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动能定理”这一基本规律。

2 构建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

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具有知识存储准确、提取迁移快速等特点,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个知识点,就能迅速地反映联想,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高考物理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是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结合《考试大纲》中的“知识内容表”,把相关的知识编成一定的结构体系。注意以知识主干为筋,挖掘出期间的纵横联系,编制出结构网络,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因此一轮复习的目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再现和记忆,而是通过复习,构建起相互关联的网络图,达到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地位和用途。

3 加强实验复习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高考实验试题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即立意在教材外,但原理却在教材内。在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首先要熟悉各基本仪器的构造及其原理。其次,对于仪器读数问题,要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知识和估读方法。一般来说,除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外,其他测量仪器的读书都需要估读,即读到精度的下一位。对于仪器的使用问题,要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使用方法,如电流表的内接、外接和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的选择使用。

强化基本实验原理、方法、思想的复习。在复习时,把教师“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归纳、归类,找出异同点,让学生体会实验操作过程,有条件的去做,无条件的要让学生感悟实验步骤,明白先后顺序及注意事项中的道理。

4 注重规定时间的答题训练

我们注意到学生平时很用功,解题能力也很强,不容易出错,训练题量大,类型多,可是在考试时把平时很容易做的题都做不出来呢?主要原因在学生平时做题,没有时间限制,也很放松,还可以参考其他解题方法,就是这道题现做做不出来,过后还可以接着想,接着做。可在考试时情况完全发生变化,每一道题都有时间限制,一道题做不出或用时太多,势必将影响整个考试,如果不进行限时训练,不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不行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应加强对学生做题能力的限时训练,在布置时,一套题应该用多少时间完成,选择题多少时间,填空题多少时间,大题占多少时间一定要合理分配,这样在高考中才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5 强化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

高考物理试卷主观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力的。解答主观题,就是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展开应用知识的能力。这几年在高考命题中利用主观题来考查学生的解决,应用能力起来越多,部分学生因平时训练少而失分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

平时多研究高考后提供的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解题过程,认真理解图像、文字、公式在解题时的合理应用。在解题时一定要有严格要求,弄清楚已知的和未知的,应用已经学过的公式,合理依据相等关系列方程。把最重要的关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对于列式过程,尤其对于多元素的物理问题,都要用图示或语言文字来阐述,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各个物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和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必须交待清楚,务必将题目做完整。

物理高考范文第9篇

一、备考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凸现主干知识

由于近几年高考所考察的知识点绝大多数是基本知识,特别加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必须坚持夯实“双基”,把握主干,以能力为核心的复习思路。从内容上看,热、光、原子物理所占比例虽然不到20,但从试卷整体来看,非重点内容的各部分知识点都考查到了。但从考查的深度和难度及所占的分值而言,力学和电磁学无疑是重点。2010年电磁结合计算部分考察占到了52分,所以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在重点内容上下功夫。

(二)落实考点,回归教材

很多高考题都取材于课本,以2010年全国高考卷二理综试题中的物理为例,第14、15、16、20、21、22题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原题的变形,第23题中“测量多个温度下RT的阻值”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题也都来源于教材。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材,从知识考点上挖掘课本中的内涵。

(三)放弃偏难题目,关注情景题目

2010年的高考题目,没有出现偏、难题目,压轴题还是力学电磁学的结合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但对于我们才刚刚开始实行新课程的地区,对不适应高考要求的题目应当大胆舍弃,关注与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善于提炼出物理模型,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体现物理思想的情景题目中。

(四)重视课本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今年的高考实验题全部取材于课本实验,是对教材实验的深化和提升,这说明高考加强了对实验的全面考查。这也是今后物理实验的命题方向。复习实验可概括为“一明四会”: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方法和原理;会正确使用仪器观察和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会独立的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其中实验原理是核心。对照《考试大纲》逐一进行复习,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复习中要增加一些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方案的训练,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应试策略

扎实的基本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和较强的解题能力,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前提,良好的临场发挥则是取得高分的保证,高考应试应注意:

(一)优化顺序,发挥潜能

接到试卷后,不要忙于做题,应快速通览试卷,大体了解试卷概况。

1.坚持“三先三后”,优化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高后低(在赋分相同的题中先做分值高的)

2.坚持“两快两慢”:阅读要快,审题要慢,书写要快,计算要慢。

(二)仔细审题,把握信息

审题就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现介绍几种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1.由“粗”到“细”,多角度获取信息

审题时,要先“粗”读,再“细”读,即先粗略地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叙述的概况,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和图像的关键之处细心领会,仔细品味。

2.咬文嚼字,捕捉关键信息

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词语处要做好标记,反复咀嚼,从中捕捉到信息。

3.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

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要准确判断,排除干扰因素。

4.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

有的题目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的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物理情景,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现实生活常识,无遗露地将隐含条件挖出。

5.借助示意图,再现解题信息

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境,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实践证明,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物理问题只要画出了示意图,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三)规范答题,稳中求快

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字母和方程书写的规范化、解题步骤的规范齐全、结论的正确表达等。

1.必要的文字说明应有

(1)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2)对物理关系的说明。(3)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4)说明做出判断或列了方程的依据。(5)说明计算结果中正负的物理意思。(6)对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或说明结论的讨论。

2.解题中的方程书写要规范

(1)要用字母表达式,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2)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3)要方程,不要公式,公式中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

3.解题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过程可以不写出。(2)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要说出结论不必证明。(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4.注意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1)注意延用习惯用法,要和教材中的一致。(2)尊重题目所给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另立符号。(3)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达一个物理量,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4)用好角标。

5.题目答案的表达要规范

(1)文字式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2)注意带单位。(3)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应取2位至3位有效数字。(4)如果题目所求量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6.稳中求快,力求多得分

解题时要稳中求快,切勿前松后紧。容易题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对较难的题要知难而进,尽量多得分。

物理高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扎实基础; 注重思想方法; 关注生活;培养审题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根据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特点和考查内容,现对高三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愿与同仁探讨。

1 扎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物理命题一贯坚持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近几年还针对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前三项是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关键,推理能力是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是更高的要求。

高考试题并未脱离高中形式已有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和背景,要求在所提供的新情境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空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许多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理解概念或规律的含义,不理解物理过程的实质,而导致了许多基本的错误。

2 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教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从生产生活现象或需要出发,通过抽象归纳形成理论知识,而后又依据理论知识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其间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如物理中的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等等。

物理思维策略方面,如隔离法、整体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理综测试都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考查。如2001年试卷中第24题考查了逆向思维法;第31题第(3)问,要解答此题必须知道能量辐射的球壳模型;2002年第20题(电路动态分析题)要用到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第30题如先用整体法分析A、B球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则可直接得出OA段细线竖直的结论,问题的解决会变得更加快捷;2003年15题在由库仑定律得出了a、b对c的静电力谁大谁小后,就可用科学假设法假设若两力一样大,则代表他们的合力的对角线会沿与ab平行的方向,那么当a对c的静电力小于b对c的静电力时,对角线会与cb线的夹角小于60;22题要应用理想化模型法认为系统在衰变过程不受外力,则衰变前后动量守恒,进而才能求得带负电的π-介子和不带电π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23题要通过观察6个点的分布,先舍弃左起第2点,再作U-I直线,让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进而求得电阻和电阻率等等。上述几种能力的考查,不仅对中学生,而且对中学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和学都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有所改变,因为这些能力是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获取的,而必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养成。

3 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

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增多,尤其是联系学生生活的试题增多了。如2002年第19题来源于生活中户门上的“猫眼”,第26题来源于运动员训练用的蹦床;2003年第25题是从前给自行车灯供电的小发电机,第34题是工厂车间里常见的传送带等等,尽管这些试题的背景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其中所应用的都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甚至是考生熟悉的问题,但考生的解答并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还是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前提下,让学生平时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有关信息,关注社会与生存的环境,了解最新科技成就,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现代科技知识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并结合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事件中的有关问题,选编习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从而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审题能力主要靠学生自己,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4.1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准确地发现并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4.2 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要认真的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使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4.3 干扰因素的排除: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所必须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他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准确的得到解答。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需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较深的理解,因此设置干扰因素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经常被高考命题专家们采用,从而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也就成为审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高中物理选修范文 下一篇:高考物理试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