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启示

时间:2022-09-19 01:22:20

浅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启示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在传播进程中产生了不同变体,成为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载体。本文探讨并总结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对我国教学的几点启示:一是在教授基本语言特征的同时重视对不同英语变体的介绍,二是引导学习者全面了解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三是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中介文化力。

关键词:世界英语;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已经发展到世界英语阶段。在全球广泛传播的进程中,英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变异,成为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载体。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多元化和国际化是当今英语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不可避免地对人们使用英语,尤其是英语习得与英语教学产生了影响。

二、世界英语与国际通用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英语不再仅仅属于英、美等本族语国家,而已成为一种由不同国家和民族使用,吸收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在世界英语变体的研究中,出现了不同的指称各种英语变体的术语,如国际英语(International Englishes),全球英语(Global Englishes)以及国际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ELF)等。尽管这些概念的表达方式和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是它们的立场都基于世界英语变体的本质和特征,相互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Jenkins,2009)。

本文重点探讨的“国际通用语”(ELF)的概念是基于特定的交流环境而产生的,即来自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说话者将英语作为通用语进行交流。而在实际的使用比例中,全世界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的英语使用者要远远多于英语为母语的人数(Jenkins,2009)。

三、国际通用语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尽管英语“唯一标准”的观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很流行,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既然在英语的全球化发展中,“多标准”的事实已有目共睹,那么再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强调所谓的标准英语就有些不合适宜了。

在此,笔者重点探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对我国教学的几点启示:

1.在教授基本语言特征的同时重视对不同英语变体的介绍

在英语多元化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英语的教学是作为一门外语还是一门国际语、通用语,需要明确什么样的英语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英语教学在一段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以母语者标准为基础。但是为了适应英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授英美标准英语的基础上,要重视介绍不同的英语变体形式,要让学生能识别不同英语变体的差异并且具备一定的恰当使用不同语言变体的能力。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综合教师、学生、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当地主流文化、当地社会发展、全球化在当地的深入度等因素(胡晓丽,2012)。

2.引导学习者全面了解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内容也应随着英语文化的拓展而扩大。教师作为引导者,也应让学生全面了解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无法表达本土文化的问题,英语教师应尝试将中国文化引入课堂,把英语教学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用英语教授中国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土英语教师有特定优势:更熟悉中国教学和学习方式;更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擅长教授语法、阅读和翻译技能等(He&Miller,201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最好的做法是将外籍教师和中国本土英语教师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3.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中介文化力

Barbara(2004)曾提到,ELF领域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具体的教学法,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更广泛的领域中找到与之相通的研究成果,比如在“中介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领域中也得到了应将英语习得的注意力从对母语英语的痴迷转移到跨文化交际的核心角色ELF上的结论。

在英语全球化环境下,基于单一语言或单一文化的交际能力已受到质疑。一种文化的得体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是恰当的。ELF要求使用者不仅熟悉具体交际的场景,还要熟悉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情景。英语教学必须能体现非母语者交流模式以及本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在全球化时代的中介文化力,也就是一种对异域文化的感知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母语英语使用者和非母语英语使用者之间,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非母语英语使用者之间。

参考文献:

[1]Barbara, S.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4):209-239.

[2]He,D.& L.Miller. English teacher preference:The case of China’s non-English-major students[J].World Englishes, 2011,30(03):42

8-443.

[3]Jenkins, J. English as a lingua fanca: interpretation and attitudes[J]. World Englishes, 2009,28(02):200-207.

[4]胡晓丽.世界英语变体发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6):44-47.

上一篇:浅析12例神经外科脑昏迷病人护理体会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