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2-09-19 12:44:22

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 要:新的世纪,教育被视为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以及财富的源泉,被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并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关键词:师幼对话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环境

“师幼互动”指幼儿园内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而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其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可以说十分的重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让他们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重在情感因素方面的阐述,宽松和谐的气氛幼儿积极思维的良好环静师幼感情融洽,幼儿思维活跃,才能爆发出有效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优秀的幼儿老师一般与幼儿的关系融洽,原因之一是教师本人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师德,热爱并尊重幼儿;原因之二是教师本人的业务教学水平,受到幼儿的敬佩,幼儿能理解该老师的指令、解释和要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着热爱知识、科学的感情”。教师向幼儿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及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能力的同时,还应将自己对教学的深入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道带给幼儿,以拨动、引导、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对每门学科的共鸣,而且能进一步陶冶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思考,拓宽知识面,使自己日臻完善,同时在教学中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引导、启发。从而使师生间形成高度的默契与和谐,形成良好的活动气氛,促成师幼情感交融优化活动教学效果。另外,老师还因重视在活动外增加对幼儿的情感投入,特别对一些胆小的孩子,要让他们时刻体验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不断帮助与鞭策。有些幼儿年龄较小,对成人的依恋很浓,处处想得到老师母亲般的关心和照顾,如果老师能重视孩子的需求,这种无形的投资,必然会在你的教学效果上得到回报。

二、教师是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

由于许多教师更多地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幼儿首先要做到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四岁的晨晨和阳阳在同一班,他们俩是邻居,因此显得比别人更亲近些。晨晨的性格外向、活泼,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特招人喜欢,而阳阳呢,虽然很聪明,但由于体弱,性格显得比较内向,平时也没有太多言语。有一天,阳阳回家问妈妈:“妈妈,什么叫小可爱?”妈妈说:“小可爱是说小孩子很讨人喜欢。”阳阳想了想说:“妈妈,我是不是小可爱?”妈妈说:“当然是了,小孩子都是很可爱的。”阳阳说:“那为什么陆老师总叫晨晨是小可爱,而只叫我的名字呢?”阳阳妈一时无语。看来老师一声亲切的称呼,已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要惊讶孩子的这种感受,因为他们的心是敏感的。成人在实现自我价值时强调的是公平竞争的原则。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也享有获得老师公平的、爱的权利。老师对他们的爱,给他的机会变成了孩子的一种特权,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不公正。我认为关爱是重要的,但偏爱是不可取的,教育的公正性就在于给每个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同等的发展机会。

三、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交往机会的提供者

可以利用生活活动的练习,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文明的行为,怎样做才能方便自己,又方便别人,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他对生活充满信心,为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奠定良好基础,生活活动中有许多具体要求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许多孩子对正确的交往方式不明确,就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结合日常生活内容,帮助幼儿学会使用正确的交往姿态,正确的交往语言,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并逐步学会自我照顾。大班在帮助幼儿掌握与人说话正确方式时选择了诗歌“老师的眼睛”,让幼儿从喜欢看老师的眼睛到喜欢看同伴的眼睛,最后愿意看其他人的眼睛,从而渐渐养成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的习惯。但让幼儿看老师眼睛时,老师的眼神里要充满鼓励与欣赏的神情,给幼儿想看、敢看、喜欢看的积极愿望。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有差距,许多正确的交往方式形成仅靠老师的语言正面强化是不行的,还要与具体动作结合起来,在操作中掌握。如:在学习递交物品的正确方法时,教师可以提供大头针、小剪刀、图钉、折纸、花束等,让幼儿两人一组、自由摆弄。在观察基础上,教师正面示范,再让幼儿相互操作、相互纠正。在不断练习中,幼儿自然地愉快地掌握了递交物品的方法。这过程中老师的正面示范是不可缺少的,给幼儿的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在身体活动中也可以很好地提供师幼互动机会。身体活动是指日常基本活动,教师提供给幼儿规范的动作要领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要求,同时将身体韵律节奏活动结合进去,让幼儿在身心畅快的气氛中感受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让幼儿自然地、轻松地掌握不同动作要求,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幼儿如何达到老师为他制定的目标。

手工活动时,可以选择以激发幼儿兴趣为主要目的,切实可行并且幼儿经过操作可以达到的练习方式,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整个活动教师准备充分,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不仅可以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专注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大班进行了“缝”的系列活动。首先提供充足的材料,帮助幼儿学会穿针引线和打结——按形状进行点线缝——缝纽扣——缝娃娃的小衣服,利用循序渐进的活动,锻炼幼儿小肌肉动作,培养了幼儿自制力、注意力的发展。当孩子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就可以反复提醒,经过这些活动,许多孩子动作协调性就会更强,对活动的兴趣增加,也变得更自信了。

四、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和现有水平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发展。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以指挥者、要求者也是主动者出现,他们的教育行为使幼儿的学习更多的处于被驱使、被命令,缺少主动性、自觉性。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方法、方式,更应该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以观察幼儿入手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 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积极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施教者常会感到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及时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要了解幼儿活动过程,给予适当帮助。

新奇的区域活动材料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吸引力,但要保持和推动幼儿与材料互动,教师要给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用儿童化语言,以平等的身份共同游戏,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学习。如在操作区的一个“给小鱼喂饼干”活动,要求幼儿根据小鱼嘴巴的形状和颜色喂给小动物相应形状和颜色的“饼干”,这个操作孩子们都充满了兴趣,当然,教师指导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一旦过了“度”,就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适时的指导幼儿遇到的困难,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是以他们的方式来理解事物的,教师应主动转变自己行为,充分理解,使学习任务与幼儿意愿和谐共鸣。

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如此定位,才可能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地传授知识。同时,教师对幼儿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幼儿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可能真正地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策略探析 下一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