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19 11:03:07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对高职教育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并对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分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O225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众所周知,在众多的改革措施中,学分制是被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项改革措施。但高职教育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因而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会遇到师资、教学硬件、实训、服务意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后勤服务体系、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①高职教育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原则与学分制的自由选择制冲突

自由选课、灵活发展、多角度延伸与自由灵活的学分制要求有较大的冲突。

②复合型人才要求与生源质量多元化矛盾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数理课程。学一个专业对学生来说已经有相当的难度了,达到复合型的要求难度更大。

③教学资源不足与学分制要求的矛盾

由于教师数量、水平及积极性诸方面的原因,目前各高校开出的选修课种类较少,必修课的班次少,相当一部分课程不能保证每个学期都能开出,学生选课时冲突较多,选择的余地也较小,不能充分满足学分制的需要。另外,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

④实践教学安排较为困难

实践教学比重高,形式多样,对时间的要求严格等众多的限制与教学资源的普遍不足,使实践教学成了高职教育学分制的一个瓶颈。

⑤学生的学习习惯、素质及知识能力结构不适应学分制的要求

如何避免学生选课时避难就易,选择那些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或者选听那些对学生要求偏松的教师讲授课程,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⑥现行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应学分制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后,原有的班级被打乱。因此,要研究学分制条件下教学管理的新模式及学生管理的新方法,制定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如招生政策、修业年限、学生选择专业的制度、校际间学分互认等。

二、完善学分制的主要对策

①层阶式课程体系的建立

科学、完善的层阶式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在建构学分制的课程体系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个原则。

第一,建立各级课程平台。包括院级课程平台、系级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第二,专业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要求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技术应用为核心,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增加技术应用内容,增加大量的应用实例。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各模块有鲜明的目标,相对独立,可以按多种方式组合应用。

第三,理顺课程体系。理顺课程体系即整理课程的前导和后续关系,便于疏通专业、系部、全院课程体系的联系渠道,建立正常的增加课程、更改课程名称的程序,逐步完善教学管理。

②实行弹性学制及主辅修制

这样可为学生提供柔性的成长环境。

③解决好职业教育岗位针对性与持续发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矛盾。

④合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满足需要

要解决这个难题有两种方法:一是要求教师既要有专长还要有其他特长,每个教师除开设专业课外,还能开出其他选修课。二是面向社会外聘教师,特别是从企业界聘请实践教学教师,解决学院实训教师不足的问题。三是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不断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部分校外实训课,尽量安排在假期进行。这样既可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要求,又满足了教学组织的要求。四是全天候开课,解决教师、教室、实训场所不够的问题。

⑤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施教考分离

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制定新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不仅校方有积极性,受教育者、用人单位也有热情。一些关心高职教育发展的企业,会根据实习学生、接收毕业生的情况,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使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走上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

作者: 崔宏波, 出生年月:1975年8月16日, 性别:女 ,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燃气 ,职称:副教授

上一篇:QC小组如何选择课题 下一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