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9 09:56:10

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放手尝试,发展思维;交流讨论,主动参与使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尝试;数学;发展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是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的。准备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善于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数学问题。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从生活经验中选择了了个例子:(1)老师有四本练习本,每人分一本,可以分给几个人?(2)小红有9块饼干,每堆放4个,可放几堆,多几个?第(1)题指明学生演示,第(2)题由学生用圆片代替动手操作。参与实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由此引出: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试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继而,教师可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就在日常生活中,又一次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放手尝试,发展思维

好胜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利用这一心理特征抓准时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出示试题时,教师先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如教学“乘加乘减”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出示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然后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自觉进行比较,以促进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本,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尝试不但能带给学生成就感,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交流讨论,主动参与

学生讨论是尝试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经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探究出新知识。教学例题“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学生尝试自学课本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的乘法算式和下面两道除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后回答:

生1: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生2:三道题都是用“二四得八”这一句口决。

生3: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生4:算除法,想乘法口决。

经过学生讨论后,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和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善于交流、主动参与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师讲解,画龙点晴

在学生经过讨论后,教师的讲解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且要讲在重点上。

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学生讨论后老师应注重以下两点:

(1)根据一道乘法算式,一般情况下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算除法想乘法口诀。

第(1)点是学生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应举例说明;第(2)点是教材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教师也应讲解。要尝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讲解,才能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尝试练习题的设计,要突出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有趣的练习,促使学生动口、动脑、积极参与,不仅能够迅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巩固练习是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概念的环节。

六、悬念结尾,激发探求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作小结。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可引导学生把一节课上学到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发展,设计一些发展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思考,以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笔者出示思考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渗透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学生可以获得尝试成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模仿 下一篇:引导学生高效记忆单词六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