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2:34:38

尝试教学法论文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1.国外其他国家产学研办学模式的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首先提出了合作教育模式,即cooperativeeducation,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技术素质要求。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不断出现,高等教育学校单一的文字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毕业应招人员的素质要求,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诸如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催生了以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三方合作的合作办学教育模式。此举为保守、单一的大学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切合时机的创新教育模式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政府有力的政策及经济支持。更有人将其作为21世纪以后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产学研办学模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时期。

2.产学研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产学研办学模式在我国内的发展情况可以概况为两个时期,一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产学研办学模式主要是以技术转让为主要形式,即高校和科研单位研发的新技术成果或发明专利转让给企业生产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企业单位为高校科研部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人员的实习场地,高校科研单位又为企业提供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专利权,为企业的发展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这种合作方式为企业的生存,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提供了长期稳定的途径。将人才的培养,经济效益的产生等有机结合了起来。另一个时期是合作开发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合作开发是我国存在的主要产学研办学模式,这是由于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大力进行,对各行业高精尖技术的需求强烈,学科日益高度分化,企业不可能在任一领域都保持领先的地位,这是,企业与各高校进行紧密的合作,由企业提供研发资金和必要的试验设备,由高校科研单位提供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得到人才培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湖南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教育模式应用研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通过“四型合一”的合作教育模式,对学生择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成效。

1.技术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技术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通过整合高校企业技术顾问、农村科技服务站点等政府科技服务组织和学校的科研力量,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开展有偿或无偿的科学技术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和农村合作社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发展瓶颈,从服务中获得研发项目并推广转化技术成果,从服务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实现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发挥学校在地方和企业中的作用,共同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展新一种合作教育模式。近三年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先后向娄底市部分乡镇和企业派遣相关科技人员30余人,成立了三支对口服务企业的科技小分队,与双峰县杂交水稻统防统治科技合作社和双峰县中药材科技合作社合作密切,培养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学生200余人,为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成果转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项目研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项目研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指以项目为依托,一方面,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带动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将实际生产经验在学校课堂上教授给学生。通过这一路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新应用技术研究氛围日益浓厚,带领学生下乡实践,深入企业调研担任顾问的教师多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项目也多了。自2007年以来,带动培养了近200名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2008年和2009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获得省教育厅研究性学习项目6项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项。

3.基地依托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基地依托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基于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与当地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学生创业基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平台,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学研教育模式。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设计和建设了一批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基地。2008年以来,该校获批两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获得研发项目8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定产品标准3个,安排学生实习实践30人次。2008年该校与湖南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食品加工研究中心;2010年,与湖南大乘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着手筹建农药新产品药性改进实验室。4.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以学校科研团体的科研成果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科研实力优势,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的一种产学研教育模式。湖南振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办即为一个典型范例,该公司是以“娄农牌”除草剂科技成果作为软资产入股,与单位员工出资入股共同组建;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该校有16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得部级和省级奖项,25份创业计划书共获得2金5银8铜的优异成绩。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成果

综观湖南省各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教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把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征概括为:学校和企业在达成产学研合作的共识后以学生为主体,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一个主要的合作目的来考虑,主要包括:学生、学校、社会三个要素,学校、社会两个课堂。通过产学研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使学生、学校、社会都获得了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得到了重组和优化。

1.学生获得了生存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

产学研办学模式的施行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技能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工作时的话语权,不仅让学生学到了高等教育应该给予的理论知识,并且因为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还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提前使学生适应了社会,提高了他们在以后工作当中的生存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办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灌溉式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求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由原来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变化为实地勘察,亲自动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在学校课堂上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加以立体化,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具体实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完善自己,适应社会,成为基于产学研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产学研办学模式提高了择业竞争能力,培养了对自己将来要从事职业的情感,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怎么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成为在产学研办学模式下成长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2.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

增进师生在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学校利用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既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也为社会培养了具有优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参与教学的教师可以担任生产技术顾问深入生产一线,与企业、科研单位的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基于产学研办学模式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借此,学校可以培养一批具有此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不但能在学校课堂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在课外还可以与学生在具体实践生产方面进行技术层面的探讨交流,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借助产学研办学模式推动社会长足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仅仅靠资金和资源,更主要的是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和高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高等学校是高科技人才和资源集中的地方,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不仅仅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更能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期盼的,而科研单位因为高校人才的加入,为科研单位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科研速度,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因此,产学研模式的发展不仅对学校、学生有利,更是促进了社会的长足发展。

四、发展产学研办学模式的策略

1.加强对产学研办学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

任何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办学教育模式如果不加以宣传,仅仅局限于个别院校试验性运行,那么这种办学模式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进一步宣传开展产学研办学模式的必要性是迫在眉睫的。今后应借鉴国内外在产学研办学模式推广成功的经验,结合国内院校采用产学研办学模式后取得的成果,大胆地开展产学研办学模式,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2.优化健全产学研办学模式体制

建立合作各方在责任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确认机制,减少利益纠纷,明确各方责任,促使产学研办学模式更快地进行,提高基于产学研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面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灌溉式授课方法,走近学生,走进企业,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生产技术相结合,授予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邱学华;尝试;尝试教学法;尝试教育理论

【作者简介】 申明生,山西省汾西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山西省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山西省临汾市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山西省优秀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从1985年始至今的近30年来,一个教法轰动我国教育界,从小学数学学科拓展到中小学各科、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直至大学教育,已成为普适性很强的通用教学法。它的推广使用引起了我国学校教育整体上的根本改革,直至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一部专著,几年里再版重印数次,总印数达10万多册,参加1989年举行的全国首届教育理论著作评选,在众多著名教育理论家参评的著作中脱颖而出,获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的殊荣,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属罕见。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专家、特级教师邱学华创造的“尝试教学法”与他的专著《尝试教学法》。邱学华60年如一日,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创造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知网收录《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福建教育》《江苏教育》《湖南教育》等全国各大报刊杂志报道邱学华的先进事迹及尝试教学法的相关文章就有270余篇。尽管对于他的研究、宣传与报道已经很多,但笔者近日在反复研读他的文章《尝试教学研究50年》时,还是一次次被他那种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浓浓的教育情怀所感动,被他对“尝试教育”研究的那种呕心沥血、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秀品格所震撼。邱学华堪称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教育实验研究的大师与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慧眼洞见问题价值,志存高远发奋学习

邱学华从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起,到现在的60多年中,基本都是行走在“尝试”的路上,同“尝试”有着不解之缘。5年的农村小学教师生涯,使他热爱上了教育,喜欢上了孩子,但同时也有了许多困惑:为什么教师教得辛苦而得不到好的效果?为什么同一个教师教同一个班级,而学生成绩有差异?能不能找到一个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理想方法?多少年来,诸如此类太多的“困惑”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个司空见惯的“小”现象,不足为怪,但在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邱学华看来却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大问题,亟待解决。他似乎已敏锐觉察、慧眼洞见:当“困惑”解决之日,乃教育“解放”之时,坚信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必将会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的意义,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寻求教育教学的真谛,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的课堂教学局面,为了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他立志走出一条自己的探索之路,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已经端上了“铁饭碗”的邱学华,毅然决然选择了一条漫长而艰苦的“尝试”之路,决定报考大学,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基础,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刻苦自学,高中仅读了半年就辍学的他,于1956年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开始攻读教育学。

由于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的追求,邱学华一进入校园,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说:“我是带着问题进入大学的,好像一头饿牛闯入了牧场,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每天早早起来读外语,中午从不午睡,总是一吃完午饭就到教室去啃书,晚上则泡在图书馆。几年时间,我阅读了图书馆里大部分小学教育方面的藏书,读了很多世界教育名著。从教育理论著作中,发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虽各有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相信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个思想就成为我以后从事尝试教学研究的主导思想。”

如果说5年的小学教师生涯、4年的大学学习分别为邱学华打下的教育实践基础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他“尝试教学法”课题研究上的丰满厚实之“两翼”,那么他对教育特有的无比挚爱、对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怀有的深厚感激之情,就是他“尝试教学法”课题研究上的强大动力之源!为实现他“立志要为建设中国的教育理论”而发奋工作的远大抱负,为“2亿中小学生需要新教法”的宏伟事业,为研究指导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思想、新理论的崇高理想,而展翅高飞,所向披靡,奋力拼搏,“试”不可当!

二、怀揣使命弃官从教,不遗余力执着探求

邱学华上大学之前,就已经是农村中心小学的校长了。1960年大学毕业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由于怀揣着解决“困惑”、研究教学改革的崇高理想,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深入中小学搞教育实验和调查研究的路,走出了大学的校园,来到师大附小与教师们同吃同住同工作,一同搞“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的实验,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好,坚定了探索实验的信心。但时间不长,由于“”的冲击,研究一度中断。“”期间,由于出身问题,他的妻子由小学教师被下放到农村,这时的邱学华又毅然离开上海,主动要求到江苏溧阳县农村工作,被分配在一所农村中学教数学,在实践中默默地思索着教学实验。“”结束后,拨乱反正,他们全家回到了家乡常州。在常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并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为开展教育实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80年邱学华决定进行系统、科学的“尝试教学法”实验。实验初获成功,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研究》发表后在国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新观点震动了教育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热。正当邱学华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的时候,竟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极“左”思潮的冲击。尝试教学法受到了某些教育权威人士的不公正批评、指责,导致各地实验纷纷下马,面临夭折的严重困境,使他焦急万分,备受煎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1984年,邱学华被任命为常州师范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同年底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这一切充分表明,教育行政部门是大力支持尝试教学实验的,使他感到无比幸福,心情无比激动!

之后,在《福建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湖南教育》等杂志社及教育理论界人士的参与和强有力的支持下,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更具体的操作方法,必须在理论上进一步提高。邱学华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执着梦想,白天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思考问题打腹稿,晚上抓紧写作,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专著《尝试教学法》,并在1989年举行的全国首届教育理论著作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的殊荣。

由于尝试教育研究发展迅猛,许多市、县都在大面积推广。邱学华老师考虑到推广中亟需自己的亲临指导,同时尝试教学法还需在理论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强烈的使命感使他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去校长工作搞研究。得到上级的批准后,他于1988年调离常州师范,来到常州市教科所当了一名普通研究人员,实现了他专职研究的愿望,更实现了他进一步加强尝试教学理论建设的愿望。虽然此后的邱学华“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但他却“心情感到特别轻松愉快”,“再苦再累心里也是欢畅的”。

三、“尝试”研究成果丰硕,特色理论走向世界

邱学华从16岁开始当乡村小学教师,到现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已长达60多年了。几十年间,他的著作十分丰富:在国内外教育报刊600多篇;编著和主编的著作有270多种,总发行量达1000多万册;关于尝试教学的著作就有几十部,其中有小学数学教育数十部。建国后的几代教师都读过他的书,看过他的文章,汲取着他丰厚且广博、通俗而深邃的教育养分。可以说,邱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为我国教法改革的广泛开展,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光大道。

邱学华在“尝试”的道路上,从不满足已有的研究成果,总是在不断探索“尝试教学”的历史渊源与规律,将“尝试教学”不断升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思考酝酿,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历经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理论、尝试学习理论,直到发展为尝试教育理论,真可谓成果丰硕。但邱学华在此基础上又为自己确定了更高的人生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尝试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还需继续进行,目前正在筹划出版‘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丛书’一套18本,准备再用6年时间完成。”不仅如此,他还有更高的愿望:“尝试教学研究已经搞了50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我准备再搞10年,到那时已是近90岁的老人了,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要干下去……”如此宏愿,如雷贯耳。如此境界,实在是震撼人心,怎能不令我辈汗颜!

邱学华在“尝试”的道路上,曾历经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和无情打击,但他痴心不改,信念不移,意志弥坚。既“耐得住寂寞”,又“经得起诱惑”,不辞劳苦,不骄不躁,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个实验的圆满成功,真可谓“踏平坎坷成大道”!仅就从“尝试教学法”上升到“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该课题被列为“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之后,邱学华雄心勃勃,以实验基地校为依托,全国范围内3000万学生为实验基础,组织了106个子课题配合。这样复杂庞大的研究团队和阵容,其组织难度之大、面临困难之多、指导过程之繁,不难想见。但他经过短短5年的研究攻关,课题终获成功。“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报告终于完成,一部近60万字的研究论文集《尝试・成功・发展》如期出版。课题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并且得到了充分肯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基础教育的学科科学改革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新尝试。从1998年到2009年,邱学华又用了十年的时间,编写出版了200多万字的《尝试教学理论丛书》,一套8本。可以想象,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讲,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作啊!凡此种种非凡的科研业绩,足以证明邱老师坚强的意志力和高度的使命感。他的这种为了教育事业,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极大地鼓舞和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该研究中撰写的实验报告、论文、教例有10万多篇,其中公开发表的文章有3500多篇,从实验教师中走出了许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

“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是邱学华老师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尝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柳斌先生曾给予高度的评价:“邱学华的贡献在于把‘尝试’这个概念引进到教育、教学中,这本身是从哲学高度上进行思考。”邱老师以我国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为根基,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悠久经典的教育思想,结合我国80%的学校在农村的基本国情,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老少边穷”地区,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育理论”。正如朱永新在《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中指出:我国“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首先在农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梁漱溟等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但真正取得成效的可能首推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59-02

1 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时,特别强调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国务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也提出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在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最大程度提高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帮助他们获得谋生的手段和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特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特殊职业学校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精选教学内容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特殊职业教育质量。但特殊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是解决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教学方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得更好、更有效(或者说是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的问题。因此,当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立后,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教学方法改革 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所招收的残疾学生,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有的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有的在普校受过歧视,有的曾经历过求职碰壁。这些学生由于生理障碍,活动范围狭小,与健全人和社会生活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因此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比较弱,文化层次偏低。来到特殊职业教育学校后,部分学生畏难情绪严重,上课基本睡大觉,或用手机玩游戏,课堂上死气沉沉。听障学生则由于语言障碍,信息摄入有偏差,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昏昏欲睡状态。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非特教专业,或从普通教育系统转行而来,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不适应特殊职业教育的情况,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习内容脱离实际,残疾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综上所述,改革教学方法在特殊职业学校已显迫切。

2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面对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有限的残疾学生,如何进行教改?我们在不同学科中尝试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尝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课堂之中、学科之内、班级之间融入一定的竞赛,让学生在比态度比技能之中相互促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教学实效。

1)充分利用模拟(仿真)教学法。如针灸推拿专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问诊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辨证能力,促进学生对内科按摩学各种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知识的学习,在每一届二年级学生中定期开展《内科按摩临床》辨证赛活动,活动决出“最佳辨证团队”和“最佳辨证个人”,二年级学生作为选手和决战方,一年级学生作为主持和观众。学生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热烈。此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活动形式更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师执业资格考试积累了经验。

2)实践课运用分组协作练习法。针灸推拿专业老师的专业实践课上运用分组协作练习法,教师先手把手教会各组组长,各组组长再分头教会小组成员,在小组练习时教师再抽查部分组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小组合作练习时间。

3)聋生课堂广泛使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示法和现场教学法。聋生课堂教师注重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并采用小组竞赛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激发聋生兴趣。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企业岗位的需要,英语课堂的情境对话和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经常采用情境模拟,在课堂或实训场所模拟现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陶艺、木雕和油画专业老师更为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作品即产品、教室即车间”的理念,将学生的作品以产品的形式展示或标价,让学生增强成就感。另运用“任务分解法”,即从学生制作的第一个步骤到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将其分解、细化,量化考核,按照要求完成每一个步骤即每一个任务。

4)肢残学生文化课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专业课则使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肢残学生无视听障碍,可尽情体现主动性。课堂教学打破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模式,比如在应用文和数学教学中使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写作和练习,再比较、讲评、修改、讨论、归纳、总结,此方式能满足学生“试一试”的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法律、德育和职业指导课则广泛运用案例分析法,选择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辨,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计算机和电子商务专业课则将教学环节设计为: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通过此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网页的设计或网店的搭建等。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科教学手段多样 各课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学校在每个理论课教室和部分专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组织老师进行课件开发,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合理使用课件、教学软件、实践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对于存在感官缺陷的残疾学生来说,大大提高了知识掌握的效率,教学效果普遍提高。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研引领成长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派教师下企业实践和参加部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另外以课程与教法培训为重点,通过组织讲座、参观、自学、课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为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富有校本教研特色的教学论文交流活动,在教师每学年完成一篇教学论文的基础上,评选交流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以教研室为单位分小组集中交流,每位教师选取五篇教学论文学习,写出评价意见,并推荐一篇论文参加全校交流;第二轮将教师们推荐的论文选送至专家评审,从中选出5~10篇优秀论文。第三轮召开优秀教学论文全校交流大会,并至学校网站教学科研板块。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老师们互相取长补短,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利用“三地”强化训练,实践能力稳步提升 在学习专业实践课时,会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实践训练,将各科专业技能整合成专业综合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中注意套用企业的操作和管理模式,模拟实际操作环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实现零对接。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制作学校校服和军训服装时,采用记工分的方式来发放劳务费。

3 结束语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任重道远,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将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并探索实践新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不仅启而有发,而且还能学到真本领,掌握硬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体面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宁新.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3.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原有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一句话,尝试法的具体做法和基本精神就是四个字——“先练后讲”。多年来,我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尝试法。鼓励“主体”者大胆尝试,自主探索,教师从中精心诱导、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可喜成效。

一、尝试法的运用,让语文阅读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在阅读教学中,一向注意把一个单元的训练目标(以至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目标)和每节课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事先“安民告示”,让学生心中有底,课课都事先布置预习且提出具体要求,有时还像节目预告那样加以激趣导引。一上课就让学生揣度文题,试读,试分析文章结构,试述一个词在句中的意思和一个句子的含义、作用,试讲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等,所有的一切都让学生先动脑想,动手练,动口讲,动笔写。较易问题先让差生讲,若讲不清楚,就让中等生讲,若还不完整、准确,再让优等讲;有时也倒过来,较新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先讲,再让中、差等生举一反三,跟着练讲。不论优、中、差等生的发言怎样,都鼓励其他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谁尝试对了,谁尝试错了,老师都不急于亮牌,而是要求他们各自讲出自已的道理、组织民主讨论,展开辩论,学生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直至把问题弄出水落石出为止。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牢固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决不包办代替,决不先于学生下结论。师生民主乃教学相长。这样,学生自始至终以主动,兴趣浓,积极性高,钻得深,记得牢,学得扎实,不但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确实发展了智力,培养了探索精神。

二、尝试法的运用,让语文阅读教学呈显教科书的示范作用

教师教书,学生读书,都离不开教科书。在学生活动中,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教科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等。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尝试着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本就是学生尝试的依据。如学生解词时,提一句;“把这个意思放到句子中读一读,你看合适吗?”这些都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句中含义,文章结构、主要内容学生都能在“读”中领悟;文章中心主题思想、作者感情、编者意图等也能在反复研读中揣摩出来。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出示表格发问让学生尝试: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渴望得到了什么?小女孩的遭遇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列表引领学生学文填写,把课文的内容进行巧妙浓缩,让学生深刻领悟了课文主题。这样就是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去尝试,引着他们去研读课文,不断努力探索,从中获得真知,实实在在地呈显了教科书的示范性作用。如是把教科书有的,什么都统统抄给学生、“灌”给学生,那又有什么用呢?尽管“灌”得多么“准确”,多么“丰富”,多么“精彩”都不是“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塞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让我们牢记教科书的示范性作用,牢记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三、尝试法的运用,让语文阅读教学尊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尝试法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在教师讲前,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甚至背得滚瓜烂熟了。教师要讲的课文,学生自己已基本上弄清楚了,教师讲解就容易理解了。

2.通过引导学生去尝试练习,精读研讨过程,教师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不但“吃”透教材这一头,也“吃”透学生一头,在这样基础上讲就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讲在点子上,讲在学生的心坎上。在摸清学生的心理、智能情况何愁启而不发。有了共同语言“心有灵犀一点通”稍加点拨就会碰撞出学生的心灵火花,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升华。这时讲解就是画龙点睛,在时间上也更能体现出精讲多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学”出来的,“练”出来的,“读”出来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法把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紧紧地连在一起,是行之有效的可取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它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探究意识、探索精神、智力培养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效果反应。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高职;英语;实施;影响因素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发展而形成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法的最新实现形式。它以社会建构理论、克拉申的输入理论为基础,强调以意义为中心,通过运用目的语和非语言资源实现意义构建,最终完成交际性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它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这些规定为高职院校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依据。近几年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尤其在培养交际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成为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研究对象和工具

笔者利用北京市高职英语教师培训的机会,对来自十余所高职院校的约7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影响实施的因素。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4份。64位教师中,副教授职称8人,讲师46人,助讲5人。平均从教年限为9.5年,平均年龄33.4岁。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的情况

调查显示,78%的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一般了解”,68.5%的教师阅读过2篇以上的相关论文,76%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曾经尝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这说明多数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愿意尝试运用。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反映了近几年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24%的教师表示从未使用过任务型教学法;51%的教师表示很少使用;表示经常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师只占调查总数的25%,占曾经尝试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师的33%。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另外67%的教师虽然尝试过任务型语言教学,却又未能坚持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实施的因素。

三、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远未普及,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影响实施的困难。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法本身五个方面阐述影响任务教学法实施的因素。

1.教师因素

(1)缺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了解

大多数教师仍然缺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只有22%的教师认为对任务型教学“非常了解”,20%的教师只读过一本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书籍,而39%的教师则从未读过任何相关书目。阅读论文的情况好些,37.5%的教师读过5篇以上相关论文,读过2~4篇的老师也占到31%。而在是否接受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培训这方面,情况并不乐观,41%的老师只接受过一次培训指导,12.5%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34%的教师认为对任务型教学法了解不够是未能充分开展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务型教学的英语课堂以交际性任务为核心,学生是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主角,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答疑解惑者。一节成功的任务型英语课堂必须有精心的任务设计和活动组织。教师缺乏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足够了解,就会导致对任务的选择与安排不合理,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教学的失败,使教师无法坚持任务型教学。

(2)英语口语水平不高

任务型教学以完成交际性任务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英语的教师们,多数没有海外留学经历,虽然读、写、译是他们的强项,但大多数教师却不能说出地道的日常交际英语。本次调查显示,25%的教师担心自己英语水平不够高,面对任务型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缺乏信心。该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教师英语口语水平不高是高职高专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充当咨询师的角色。学生运用语言完成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交际任务,因此可能会遇到各种无法事先预料的语言问题和交际策略问题。教师在交际性英语,尤其是口语方面能力欠佳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焦虑和紧张,致使教师不愿意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2.学生因素

任务最终要通过学生运用语言来完成,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学生的素质也极大地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本次调查中84%的教师认为“学生英语基础差、自觉性差,不能在课前做好老师布置的预习和准备工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个比例远高于认为教师水平是主要因素的34%。另外,31%的教师认为“学生纪律差,分组活动时很难保证课堂纪律”是主要困难之一。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水平较低。他们习惯了中学时的应试教育,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被动,对于发挥主动性的任务型教学不适应,在课堂上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

任务型教学提倡合作学习,许多活动要分组来完成。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风格,注重个人考试成绩,不愿参与合作学习。

3.教学资源因素

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运用真实语言材料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由于我国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时间不长,已有的教学资源大多数针对中学生及本科生,因此,寻找适合高职生的语言材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然而,教学任务繁重使教师无法拿出更多的时间准备任务型教学的材料。之前也有研究表明,教师进行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耗时多,会影响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性。

4.评价与教学管理因素

传统的英语测试方法仍然以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为主,不符合任务型教学提倡的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存在着矛盾性。传统上对学生的评价也以终结性考试为主,过程性考核为辅。评价制度单一制约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绝大多数为大班教学,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和讨论内容的控制难度,使部分教师放弃任务型教学。已有研究表明,大班授课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有消极影响;大班课堂教学难以控制,学生反馈不容易,有的同学不主动参与。

学校的管理以及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本次调查中,37.5%的教师担心“督导对英语课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不够了解,听课时给自己打分低”而不敢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34%的教师因为“教务部门对课堂纪律的严格监督,使自己担心组织活动时控制不好课堂纪律”而放弃任务型教学。

5.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的因素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是个舶来品,是在国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在中国,英语学习是外语学习,而不是第二语言学习。外语学习有很多不同于二语习得的特点。再者,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在实践的层面进行检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也只有十余年,需要教学的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四、促进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的几点建议

针对本次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教师的建议

(1)通过自学和互动学习加强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认识,切实提高理论水平;

(2)积极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

(3)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和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改变应试教育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4)分工合作开发和共享教学资源;

(5)改变学生评价制度,减少对语言形式的考核,注重对交际能力的考核,增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

(6)继续推进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2.对教学管理的建议

(1)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法的培训,加大专家到一线指导教学的力度,组织教师推广教学经验;

(2)加强对教师外语运用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的培训;

(3)改进教师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尝试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和教学条件的高要求决定了在它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面临比传统教学法更多的困难。语言学家Littlewood也指出:“现在普遍认为还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设置过程适合任何教学背景下的所有教师和学生。”然而,只有研究和实践,才能进步和完善。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师和社会共同的期待。

参考文献:

[1]Skehan,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教高司[2000]57号.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S].教育部高教司,2000(10).

[3]马德玲.关于高职学校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4]杨竹.高职高专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09.

[5]刘利平.影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崔蕾.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7]陈祥海.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8]吴丹.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9]Littlewood,W. Communicative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East Asian Classrooms[J]. Language Teaching, 2007, 40: 243-249.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1-0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方法交替上升。教师今天学目标教学,明天学杜郎口模式,后天可能要学太空飞人的方法。

总之,教师只有跟风跑的匆忙和无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冷静思考的时间。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更是多如牛毛,我可以一口气列举30多种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 、研究法、自学法 、语感教学法 、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点拨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导读教学法 、 反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点面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设计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 、创新教学法 、差异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 大语文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 道尔顿制教学法、有意义学习教学法、迁移教学法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似乎都有长处,但教师适应不过来,被动学习和接受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吞活剥地应用在所难免。

跟风跑太累人,每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是这种形式的集中体现,教师搭上车马费,到县、市去集中学习。教师像羊群一样被赶去,听着不太切合实际的高谈阔论,筹划尽早回家的打算。

这么多年来,我跟累了,不再迷信所谓专家的高台教化,按照古人的学习方法,以背诵为主打,进行语文教学。虽然,在周围老师看来,我落伍于时代,但我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多了,就会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国古代的唐宋家,有这样的经历;当代大学问家钱钟书也是这样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莎士比亚在童年时期,也是通过背诵,奠定了他的文学巨匠的基础。

我坚持采用朗诵教学方法,已有10年之久,我的学生有的上大学、有的上初、高中,他们现在对我落伍的教学方法,评价较好。现抄录一封学生书信为证:

亲爱的杨老师:

您好!我现在大学已经毕业,将要在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回想我求学的历程,当年我最讨厌的是你,因为你让我们背书,背得我们反胃。现在我最想的老师是您,因为我背的书都用上了。

我是学理科的,但我的文学功底很扎实,高考时,我语文考了141分。在大学,我语文学起来很轻松。撰写毕业论文,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对于我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的文字表达能力不亚于文科学生。现在我才明白,您当年老说的那句话:“背多了你会明白,你会上!”。您不是名人但却说出了名言。

老师,我感谢您!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心中都有您这块丰碑。

祝老师晚年幸福!

学生:刘天龙

2011年5月30日

我不敢说我书教的有多好,但我敢说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高效方法。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我校以"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课题的实验,研究周期为3年,从1998年9月开始,到2001年10月完成主体部分。三年来,在整体改革方案的规划下,我校的课题实验进展顺利,获得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尝试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培养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即自学,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因为有了自学能力,都可以自主、独立地掌握创造所需的任何新东西、新本领。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安排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包括高度的主体精神、自强精神。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引导学生自订学习目标。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学生想学什么,才能学好什么。例如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后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的知识?你已经查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既是积极参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也增强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的意识。同时将教师心目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探索目标。

2、引导学生自选探究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的设计与选择中,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到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并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在学生掌握自主学习信息多向交流的前提下,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引导学生在问题中自主学习。尝试学习的基本精神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充分运用"先试先练"的有利时机,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例如有些常规性问题,"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异同?""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思考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解更好?"等,训练学生经常自我设问,形成思路掌握方法。还有些创新性问题,例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悟出的新想法。小思小疑,大思大疑,不思不疑。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每节课都要重视问题的提出,鼓励养成好问的习惯。并成立了"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有争论的做记录,每月比比谁的问题多,哪组的问题多,最有争议的问题是什么等,形成讨论氛围。持之以恒,使学生真正会自学,遇事有自己的观点和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引导学生在批判中学。鼓励学生要敢于向教师挑战,敢于向书本挑战,在批判性自学中形成创新思维。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主要通?quot;三说"来实现:敢说、会说、说会。"敢说"是消除某些胆小、内向同学的思想顾虑,打开胆量通道,培养学生自主归纳、升华的精神,提倡想说就说,对不成熟、不完善的说法不刻意挑剔,创建学习过程中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会说"是在"敢说"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求。学生说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内容方面的,还要包括思想方面及方法层面上的。即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数学思维方法,也充分体现搜淖灾餍浴?quot;说会"是在"敢说""会说"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达到尝试教学的最终目的,举三反一,抓住事物的本质。

4、引导学生自选作业。教师通常设置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研究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少数学生开设的,旨在夯实基础。发展性作业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置的,意在巩固、创新。研究性作业是针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是探索性的或竞赛性的题目。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挫折、失败、成功、喜悦,教师也在教的过程中成长。我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增强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的意识。实验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相比,多能做到自觉要求自己,看书、自学能力高,学习、生活有自信心,遇事有自己的观点和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立能力。通过尝试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看书的习惯,掌握了自学的窍门,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在独立自主的尝试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3、增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己的能力,在能力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才不怕困难,敢于挑战。为将来自主人生进行了启蒙教育。

4、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尝试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空间。

5、课题研究的开展,带动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仅靠热情搞教研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新观念,摒弃旧模式,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由着重传授知识,到注重能力、素质教育培养,而创新教育更接近本质的观念性变革。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是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本文就高校女生篮球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新教学作简要分析。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创新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于是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出路,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为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老式教育教学制度,这为我们更加清晰了深人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传统教学模式的剖析

1.1教师中心论:九十年代前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学中采用的“讲解一示范一练习”比较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为目的,教师与学生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学生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跟老师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把体育课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

1.2考试为主论:教学内容主要是考试内容,考什么教什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忽视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统一考核标准,结果造成素质好的吃不饱,素质差的吃不了。

1.3封闭教学论:教学中由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从听教师讲到看教师做到跟教师练”都是处于一个封闭状态中,主要表现为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灌输,轻启发引导,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受到了限制。

2、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篮球课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它是认识论为基础的“主体一客体”论,其内涵是将人类认识关系结构限定在单一主体和单一客体之内。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高校女生是高校体育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高校体育中的主要载体,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教育观营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提问,从而激励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以下为自己所授课班级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运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2.1开放式教学法

在课前准备活动时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每学期开始我会把每班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若干组,每组负责一次课前准备活动15-20分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追求创意的舞台,学生可以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也可以是自己根据有经验思维加工,创造出新的内容。如原来课前游戏“贴膏药”经学生改编成: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组,利用篮球场的两个半场,围成两个圆,游戏规则同“贴膏药”一个跑一个追,但不同的是要换人时跑到圈上两名同学之间,同时用手指明左或右面,那相应的右或左面的同学跑,休息的同学到跑走的同学位子上。这样一改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又加上学生注意力,反应灵敏的练习。开放式教学法既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2尝试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讲解一示范一练习”模式,而是教师根据动作的科学原理,首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有关线索,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求和学习的兴趣。在每次教授新的技术动作时,先向学生提问,如原地运球,先问学生原地运球怎样运球,球落点始终控制在一点上?怎样运球才能使球粘在手上?球落地后反弹高度大概多高?提出问题后学生自己练习结合问题,边练边想,然后集中,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对的及时给予肯定,不对的先打个问号,这时再根据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进行示范,讲解,针对刚才学生的回答强调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在尝试教学法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3分层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的情况分两个以上的层次,一般分为较好,好,一般,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教授行进间传球推进时,技术一般的学生进行两人一组面对面传接直线球推进,技术好的学生进行三人一组直线和8字型弧线传接推进,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背后交叉长传传接球推进。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上无所事事,同时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学有所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2.4比赛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这时运用比赛教学法有积极的作用。如行进间运球练习,采取比赛教学法,把班级学生分成4组,为了更好的掌握运球技术,可采取直线的方法进行比赛,这样不仅练习了运球技术,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实行比赛教学法后,我发现课堂学生活动越来越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比赛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学生求胜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更加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取胜。

3、结论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可这“解决”二字却谈何容易。可以说,至今也没有多少语文教师能够说他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针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思考与探索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我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开展由邱学华先生创立并倡导的“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这一课题的教学改革实验,运用其相关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自己对此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想法。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自己是如何运用“尝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原则,结合课堂教学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议论文论据的搜集、运用以及拓展迁移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说邱学华先生的这套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核心就是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我尝试、自主探究,然后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归纳、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并对此进行相应的总结与点拨,从而完成知识的传授。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上述理论可体现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自主尝试”“兵教兵互助合作”。那么,在进行议论文论据的搜集与运用的具体教学活动时,如何来体现“尝试教学理论”的相关理念与原则呢?

我们先来尝试操作一个例子。

我们向学生提供一个话题:“逆境与成功”,然后要求学生自我尝试着去审题立意,并根据自己的立意去自主探究,搜集并运用论据。这一过程结束后,我们操作第二步,将所有学生的审题立意归类,然后师生共同明确哪些是最佳立意,哪些是一般立意,哪些已经偏题跑题。然后再对论据进行归类,哪些是典型论据,哪些是一般论据,哪些不能成为论据,最后让学生选择最佳立意与典型论据,运用我们所要求的模式来作文。作文完毕,这一教学过程是否就结束了呢?没有,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求学生将搜集得来的论据进行归类,无论是最佳立意的,还是一般立意的,甚至偏题、跑题的论据。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一点,上述收集的所有论据除去不能成为论据的材料外,所有的论据都是有用的。这些论据中的某些事例或许不能用来论证此观点,但换个场合它们却会成为其他观点的典型论据,所以将这些论据划分为有用论据。然后将有用论据进行分类,将它们分为正面论据与反面论据两大类。然后正面论据又可分为古代中国、古代外国、现代中国、现代外国四个类别。划分完之后,现代中国又可分为:1.名人名言名事;2.格言俗语。其中名人名言名事又可细分为自然科学家(再细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社会科学家(再细分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化等)、社会名人、企业家以及体艺明星等类别,名事包括新闻、时事时政、广告词等类别。正面论据分类中的古代中国、古代外国、现代外国也都依各自特点而类同,反面论据亦然。这样一划分,就形成了一个有关论据搜集、归类的结构图表。

再接下来,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构图表中去拓展,进一步搜集论据。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发散思维,扩展视野,从古今中外中搜集不同的论据。每个学生都各自收集了相当数量的论据,然后再展开“兵教兵”互助环节,将搜集得来的论据再次进行分类,哪些是典型的,哪些是一般的,哪些是不能成为论据的,然后就是同学之间论据的互换交流、交叉收集与传阅。这一交流活动可以是同班之间,也可以是教师任教的班级之间,甚至可以是同年级的平行班之间。这样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归纳出典型的、符合审题立意要求的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论据。这样搜集下去,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所收集起来的论据随之组成了一个论据库,拓展开来就成了一个作文论据材料的资源库,以后写议论文时,就可以从中提取相应的论据材料来作文了。

完成了上述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运用“尝试教学理论”来进行深度探究。

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相关原则下,教师引导并要求学生对搜集来的论据进行隐含价值再挖掘。何谓“论据的隐含价值再挖掘”呢?举个例子来说,前面我们的话题为“逆境与成功”,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例。那么通过深度探究,我们可以从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如下的一些价值:其一,居里夫人与丈夫共同发现镭,表现了夫妻之间同心协作、共同取得事业的成功;其二,居里夫人所在的家族有多人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又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其三,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经常拿钱物去资助他人,又表现出可贵的、崇高的道德品质;其四,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二战期间,波兰深受法西斯的伤害,居里夫人为了祖国的自由而积极奔走,又体现出令人敬仰的爱国精神。这样一挖掘,有关居里夫人的这条论据就转化为能论证五个方面问题的论据材料,一下子就提高了论据的使用价值,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榨油”,也就是要尽可能多的从一个人身上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论据材料。

接下来,在“尝试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老师再选出一个人或一个事例,要求学生也这样去挖掘其隐含价值,使学生们能熟练操作。等学生们都熟练了以后,就又可以将搜集来的论据分类,然后再分派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兵教兵”互助活动,将所有可能有隐含价值的论据的隐含价值挖掘出来,积累下来,成为新的论据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一个星期提供一个话题,要求学生按照上述操作流程去操作,不停地搜集,不断地交流,不懈地积累,几个学期下来,积累的论据材料是非常可观的,学生写议论文时就不再无话可说,无论据可用了。

谈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样去搜集、去挖掘,论据不总有搜集完的一天吗?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我们在前面的结构图表里有这样的积累途径――古今中外的论据材料、新闻、时事时政,这些事例,尤其是新闻、时事时政是日新月异,动态的、永恒发展着的。所以,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又何来终竭之说呢?反倒随着时间的推移,论据材料会不断更新、不断丰富。

论据的搜集完成之后,接下来我们要解决论据运用的两个问题:其一是论据本身的基本运用;其二是论据的拓展运用。

首先,我们来说说论据本身的基本运用。

这个基本运用是这么样的含义:我们所搜集来的论据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很长的一段话。若是一句话,在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进行论证说理时,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扩展,我们可设计不同的句式来展示这一条论据,使之富有文采,富有表现力,富有令读者信服的力量。若是一段话,我们又必须对其进行精简,使之既能与观点紧密联系,又富有说理性,同时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句式方面的设计,使它们有文采,有说服力,且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论据有典型性,有说服力,论据语言有文采,简洁自然,逻辑严密,论说力量十足,从而在保证论证过程有理有据,论证得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文章的文采,提升文章的档次。

其次,我们来谈谈论据的拓展运用。

前面我们谈到,在学生所搜集的论据中,有些能很好的论证此观点,而有些却与观点的联系并不紧密。那么,这些联系不紧密的论据怎么办?我们在将其搜集来之后,对它们进行了归类,进行了“榨油”,挖掘了其身上的隐含价值,而现在我们就可以拓展运用他们身上的隐含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论据其隐含价值的效益。

具体怎样来做呢?

我们作文训练时一般的作文程序是:出题者提供材料、话题,然后我们根据材料和话题而审题立意,然后根据审题立意去搜集论据,再然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构思、设计,最后下笔成文,从而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而我们现在谈及的论据的拓展运用,却是上述作文过程的逆过程,即由论据而引申推延,由引申推延而发掘出新的立意,由新的立意而写成新的文章。

在这一由论据而发掘出新的立意的过程中,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的立意指向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观、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态度,使其立意始终能立足于一定的人生高度。这样坚持写下来,学生的论据多了、新了,学生的审题立意也多了、新了,然后再加上作文结构的模仿、训练、巩固、加强,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

上述一系列过程,我们将其称之为:议论文论据材料的搜集、运用以及拓展迁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尝试、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其学习的主体性,而教师也能及时指导、归纳、总结、明确,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很好地体现了“尝试教学理论”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兵教兵互助合作”等几项原则,因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在议论文教学与写作中,学生无话可说及不知怎么来说、不知从何说起的难题,给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一个好的突破口。

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理论探索 实践探究 评述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45-02

【Abstract】This paper had an overall review of Task-Based Teaching research on CNKI, finding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relevant paper was unsatisfactory;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lacked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lagged behi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refore, researchers in China need further efforts to make innovations as well as to conduct empirical study so as to put Task-Based Teaching into real practice and facilitat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Task-Based Teaching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Empirical study Review

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和现行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新世纪的前十年,国内语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论文,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本文以中国期刊网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线索,对目前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整理、归纳,指出其得失,以为今后研究做好铺垫。

一、理论探索

综观相关,65%左右的文章都是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介绍或者是关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步骤以及要素等的理论探讨。

在理论介绍方面,研究集中于对任务的概念及任务类型的澄清(袁玲玲,2006)、对任务型教学的产生及其内涵的回顾(袁玲玲,2006;郑红苹,2006)、对任务型教学特点的阐述(郑红苹,2006)等。除此之外,李亚文(2009)在论述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将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尽管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综述类论文并不少,但学界对这个新兴概念的了解却仍不全面。就在大多数人将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混为一谈时,张思武、余海燕(2009)清醒地指出二者的本质区别,即:前者“专注形式”,而后者“忽视形式”,以正视听,振聋发聩。

除了宏观上的理论引进,还有一批学者从Nunan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六要素出发,对其进行微观解析。李亚文(2009)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探究了任务型教学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并同语法-翻译法教学、听说法教学和交际法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进行对比;张晓勤(2006)则阐述了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四大转变;周树江(2007)就任务型教学实施所需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创设做了探讨。任务设计作为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受到的关注自然最多。袁玲玲(2006)从“真实性”和“做中学”的角度讨论了任务设计策略;袁利平、袁立擎(2006)探讨了设计与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五个原则;韩美竹(2006)则提出了设计任务评价测试题的五条原则,以评价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同样引人关注。郑红苹(2006)在介绍了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大实施步骤的基础上,将其本土化,提出了我国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六大步骤;欧光莲(2007)则以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为主要线索,以大型英语班为具体授课环境,设计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韩春晖(2007)的讨论更加具体,详细探讨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任务型专题讨论的操作步骤。

在对国外相关理论进行钻研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环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比如,李绍芳(2009)探讨借助任务教学法把写作课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课或口语课中进行的教学模式。邓杰、邓颖玲(2007)以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为实例,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视听说任务型教学,并从Nunan提出的任务六要素出发,详细阐释了这一充分体现任务型教学特色的新型内容体系和“视”、“听”、“说”三位一体式任务教学模式。丛爱农(2006)则分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阶段探究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词汇教学策略。此外,徐丽娟(2005)还指出了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点、难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实践探究

正如徐丽娟(2005)指出的那样,任务型教学法“虽然理论模式已比较清晰,但其研究主要涉及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对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具体如何操作缺乏指导”。正因如此,要想把任务型教学法贯彻到课程中去,仅靠理论上的引进和探讨是不够的,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亲身实践,结合真实的案例对其进行探讨。罗路玲(2006)指出了任务型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四大误区,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了醒。刘忠保(2006)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设计了一个融合研究型学习与任务型教学的案例。高义贤、张国艳(2006)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将任务型教学和传统语法翻译法教学进行了一学期的对比研究,发现运用任务型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闫素萍(2006)遵循任务设计的四大原则,设计了一套包括教学目的、操作步骤和设计理据在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除了将国外的理论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国内有些学者还从个人实践中归纳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杜秀莲(2006)在多年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了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几种模式:观点交换型任务教学、做比较型任务教学、做决定型任务教学、创造型任务教学等,并援引实例加以阐释。朱晓东、洪家骝(2006)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一套包含6个环节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以SEFC Book 1A Unit 10为例,一一列举自己根据这六个环节设计的任务,并说明理由。郑秋秋(2003)介绍了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上)第四单元15课为例,具体阐释了此模式的应用,翔实生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更令人惊喜的是,个别教师甚至开始尝试教学实验,并发表详尽的实验报告。邵向阳(2005)通过为期十周的实证研究调查在初中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是否能收到效果以及任务型语法教学是否优于传统语法教学,结果发现:两种教学法均有利于语法习得,但任务型的语法教学对初中生的影响并没有优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因此,邵认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法为时尚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文中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具体翔实,对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相关论文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对国外先进理论成果的借鉴吸收是积极的,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不论在理论探索还是实践探究方面,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首先,虽然数量可观,但质量不高。从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相关论文都发表在非外语类核心期刊上,而诸如《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等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收录的相关论文却是凤毛麟角。其次,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理论探索的文章泛滥,却难以推陈出新。多数学者只是戴着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堂改革的高帽子,拾人牙慧,把一些众所周知的理论、概念翻来倒去,不能提出新的理解,更未见任何思辨性和批判性。还有部分学者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缺乏做研究的科学、求实精神。再次,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远远跟不上理论研究的步伐。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案、策略、模式,却大而化之,对具体教学的指导性不强,而且少有人亲身实践检验这些方案、策略、模式的可实施性。譬如,提出任务设计原则的人多,给出具体设计方案的人少;倡导要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人多,研究具体如何运用的人少;鼓吹其优点的人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出其局限性的人少。总之,喊口号的人多,做实事的人少;想当然的人多,踏实研究的人少。有个别将理论亲身付诸实践的,也只是大而化之,一笔带过,只泛泛地说任务型教学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好,至于具体好在哪里,也没有第一手的资料来证明(高义贤、张国艳,2006)。由此,研究者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积极实践,写出质量更高的论文,将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加强,早日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丛爱农.任务型交际活动中的词汇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36):127~128

2 邓 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7(5):45~49

3 丁 艳.中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7(4):85

4 杜秀莲.高中英语课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6(3):61~63

5 高义贤、张国艳.浅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17):144~145

6 李亚文.任务型教学下的高中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91~93

7 韩春晖.任务型专题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3):43~44

8 韩美竹.任务型英语教学评价的试题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6(5):89~91

9 刘忠保.研究型学习背景下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6(9):59~62

10 李绍芳.管窥任务型写作法与大学英语读、说课融合[J].山东外语教学,2009(5):70~74

11 罗路玲.任务型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误区[J].教育导刊,2006(9):63

12 欧光莲.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型英语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3):186~188

13 邵向阳.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实验报告[J].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5):214~215

14 徐丽娟.基础英语教育“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48~50

15 闫素萍.英语课堂教学中交际性任务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18):129~130

16 袁玲玲.论英语任务型教学及其任务设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41~46

17 袁利平、袁立擎.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6(28):62~63

18 张思武、余海燕.论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的本质区别[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5):136~144

19 张晓勤.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J].当代教育科学,2006(4):61~62

20 张亚伟.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1):42

21 周树江.任务型教学与语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7(12):125~126

22 郑秋秋.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33~38

上一篇:财务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务管理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