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模仿

时间:2022-08-13 02:32:58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模仿

[摘 要]作文课,是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模仿,教会学生善于模仿的方法以及开辟科学模仿新途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指导;模仿;创新

很多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总是觉得难以下笔,即使写了,他们的内容也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缺乏亮点。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作文的目的也无非是应付考试。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同时达到一种让人感觉美的过程?模仿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模仿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但笔者认为,作文课,不是培养作家的课,作文要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往往唉声叹气。作文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笔者认为,作文也应该是从模仿开始。

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模仿,也是人类一切智慧的源泉;模仿,同样是人类的一切创造之母;模仿,更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为什么我们面对这些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却要拒绝模仿、躲避模仿、害怕模仿呢?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今天的教学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学生要有创新能力。

二、学生学会善于模仿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将阅读教学与学生作文联系起来。有时即使教师进行了作文指导,学生依旧难以写出好的作文来,而从“范文”中去寻找作文的方法,将语文教学的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所学课文得到写作的启示,寻得作文的方法。这样也未尝不可,不仅能更好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作文由畏惧到喜欢,并通过对“范文”语句、段落、形式、结构的模仿进行创造,最终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模仿的欲望。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就是指导学生在较多地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模仿课文的某些写作特点或某一部分进行写作。学生写作,对生活虽有某种感受,对写作也有一定欲望,但缺乏写作资料积累和写作表达能力。

2.从课文找契入点,渗透作文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找准文章特色,抓住切入点。而语言和想象的训练和模仿是我们每次训练的重点。语言,是写作的基础;有了典型的材料,如何加以利用组织,做到描绘其景,抒写其情,这就需要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当然,语言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模仿语言习作,用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模仿习作,是学生作文的低级阶段;仿作,是把学生引进写作之门的一种手段;但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仅依靠模仿是不行的。从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是:作文不同于写字的临帖,作文也不同于画画,作文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表现,所以,单单地让学生模仿写作,这也是不完整的。

三、开辟科学模仿新途径

模仿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模仿不是遏制学生独特个性和创新思维的,恰恰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内在需要和培育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科学有效地运用好“模仿”这把“金钥匙”。下面就模仿的灵活运用提出几条建议:

1. 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范文。

2.要尽力打破单一模仿的格局。

3.要把模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要为学生开辟自由模仿的空间。

创新和模仿要相互调和,提倡作文教学要以“模仿”为核心,并非是反对创新和个性,要为学生“表达个性和自由创新”搭建有效的学习路径。

上一篇:关于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下一篇: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