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汉戊己校尉的命名

时间:2022-09-19 09:16:57

[摘要]关于戊己校尉的命名,历来存在颇多争议。但归结起来,主要是利用五行说的多种指代意义来阐释其多重政治职能。

[关键词]戊己校尉;居中说;寄治说;厌胜说

[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034-02

戊己校尉作为西汉政府设立的管理西域屯田事务的职官,其命名问题在学界历来存在颇多争议。归结起来,主要有“居中说”、“寄治说”和“厌胜说”三种观点。[1]

一、“居中说”

东汉应劭《汉官仪》曰:“戊己中央,镇覆四方,又开渠播种,以为厌胜,故称戊己焉。”[2]“居中说”即源自此则材料的“戊己中央”。但应劭所言简约,后人的理解也见仁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居西域之中说”。此说从戊己校尉的治所在西域的方位来提出观点,林剑鸣先生支持此说。[3]其二,“居屯田之中说”。清人吴仁杰认为戊己校尉居于屯田区之中,“戊己”意为“居屯田之中以便田事”。[4]其三,“直属中央之官说”。黄文弼先生主张:“余以为《汉官仪》称戊己中央之意,颇为相近。盖戊己校尉,直属中央之官,为汉在西域之驻屯兵,不属都护,并非居西域中之谓也。”[5]

很明显,“居中说”的前两种观点是从方位上来立论的,而最后一种观点则是从隶属关系上来立论的。至于应劭所言“戊己中央,镇覆四方”的本意,究竟是指方位,还是指隶属关系,目前两种解释均可自圆其说,而且这两种解释在五行说中都有立论依据。

就方位而论,五行说有五行、天干、方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甲乙配木行,主东方;丙丁配火行,主南方;庚辛配金行,主西方;壬癸配水行,主北方;戊己配土行,主中方。西汉时期,这种对应和指代关系已属社会常识,在《汉书》的《天文志》和《五行志》以及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均有相关的记载。

就隶属关系而论,“戊己”对应“中央朝廷”的观点来源于“土为五行之主”的五行说观念。“土为五行之主”的观念,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五行对篇》:“土者,五行最贵者也,其义不可以加矣。”[6]同书卷11《五行之义篇》也提到:“土者,五行之主也。”《盐铁论》和《白虎通义》也有“土为五行之主”的观念。这说明当时朝野已普遍接受这种“土为五行之主”的观念。

二、“寄治说”

《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曰:“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耳。”“寄治说”即源于此。

五行说主张有用木、火、金、水四行对应春、夏、秋、冬四时,并以此解释万物荣枯不息的思想。《淮南子•天文训》言:“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庚辛,申、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7] 这里所说的“戊己,四季,土也”,就是用土行和戊己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一个月。简而言之,戊己(土)指代夏历的三月(辰月)、六月(未月)、九月(戌月)和十二月(丑月);甲乙(木)指代正月(寅月)和二月(卯月);丙丁(火)指代四月(巳月)和五月(午月);庚辛(金)指代七月(申月)和八月(酉月);壬癸(水)指代十月(亥月)和十一月(子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分别指代春、夏、秋、冬四季的前两个月,有固定不变的主位。而戊己则“无常治处”,指代四季的最后一个月。

“寄治说”认为戊己在天干中没有正位,故为“寄治”,犹如校尉在西域“亦无常居”。颜师古首创“寄治说”,劳干[8]和王素[9]两位先生均支持此说。“寄治说”所言“无常居”,并不是说戊己校尉没有固定的治所,而是指戊己校尉在隶属关系和管理上比较特殊。

三、“厌胜说”

“厌胜”意即“厌而胜之”,是一种通过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古代方术,其原理和五行生克说一脉同源。厌胜运用五行相生或相克的定式,把所有事物纳入其中,以此解释事物之间的生灭、相互制约和彼此转换的关系,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西汉时期,厌胜之术盛行,甚至已经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厌胜说”来源于应劭的“又开渠播种,以为厌胜”,后世学者在此基础上多有新的阐释。清人周寿昌据匈奴崇尚戊己日的习俗,认为“元帝之置戊己校尉,原以制匈奴而护西域,其特名曰戊己者,用匈奴所上者以制之,亦即厌胜之义也”;[10]清人徐松则认为“盖屯田校尉所以攘匈奴而安西域,西域在西为金,匈奴在北为水,戊己生金而制水耳”;[11]余太山先生认为戊己五行属土,因此, “‘戊己’必与屯田有关”,“校尉以屯田攘匈奴、安西域,故名‘戊己’”。[12]

应劭认为戊己五行属土,故戊己校尉主管屯田事务;周寿昌认为西汉以匈奴崇尚的戊己日为校尉名称,意在通过厌胜之术压制匈奴;余太山先生则认为西汉是从五行的生克关系入手,运用厌胜之术定名戊己校尉,希望通过屯田达到“攘匈奴、安西域”的目的。

以上诸说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足以全面阐释“戊己”的含义。就个人而言,我还是更赞同贾丛江先生的观点,贾先生考证以上诸说,综合各方面的材料进行考证,认为“戊己”应包含以下三层意思:“第一,戊己指代屯田;第二,汉朝主土德,土行对应戊己,戊己校尉在此处就有了指代汉朝和汉军的意义,因为按五行与方位的对应关系,匈奴在北方属水,西域在西方属金,土克水而生金,所以,汉军(土、戊己)能够阻挡、战胜匈奴(水),镇安西域(金);第三,戊己校尉直属于中央,它是中央军――北军的正式武职,所部军队属于北军系统,以“戊己”为北军屯驻异域部队的长官名称,表达着代表中央寄居镇守西域的含义。”[13]

戊己校尉的军队直属于中央北军,故“直属中央说”有其合理性;戊己校尉作为中央军屯驻西域,主要中代表中央寄居镇守西域,故“寄治说”也有其合理性;同时,由于汉朝主土德,戊己五行属土,故戊己校尉在此处就有了指代汉朝和汉军的意义。因此,“戊己”二字不仅仅表明着戊己校尉所率部队的军屯性质,还蕴涵着五行属土的西汉王朝及其汉军一定可以战胜五行属水的匈奴,镇安五行属金的西域地区这一层涵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厌胜说”也有其合理性。由此可见,戊己校尉的命名其实包含了复杂而又深刻的意蕴。

[参考文献]

[1]余泰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6.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林剑鸣.西汉戊己校尉考[J].历史研究,1990,(2).

[4]吴人杰.两汉刊误补遗[M].北京:中华书局,1991.

[5]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M].北京:浅装书局,2007.

[6]董仲舒.春秋繁露明刻本.

[7]高诱.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8.50.

[8]劳干.汉代的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8本.

[9]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75~77.

[10]周寿昌.汉书注校补思益堂刊本.

[11]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卷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

[12]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第262页。

[13]贾丛江.西汉戊己校尉的名和实[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4)。

上一篇:炳灵寺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 下一篇:浅谈河北宽城唐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的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