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中的治理创新――里约峰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综述

时间:2022-09-19 07:27:19

“绿色发展中的治理创新――里约峰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综述

即将于2012年6月20―22日举行的里约20周年峰会,将在总结绿色发展经验和创新可持续制度的基础上,凝聚政治共识,促进治理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为迎接此次峰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于2012年4月17―18日合作举办了“绿色发展中的治理创新――里约峰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环境和科学协会、印度包容性增长委员会、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联合国环境署、欧盟、大自然保护同盟、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和巴西外交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里约20周年可持续发展峰会前的评估、绿色发展的关键议题和创新全球可持续治理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里约20周年可持续发展峰会前的评估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里约会议之后,在全球、区域、国家以及地区等不同层次上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层出不穷。国际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建立了部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民间团体也更加活跃,并在国际环境谈判及各项活动中日益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步入实施阶段,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美国环境学者代表认为,全球环境治理包括国际法和国际条约、政府间组织、融资机制、国内政府机构、非国家政府行为体等各个层次和领域。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但是在90年代到21世纪,美国参与制定的条约大多数未能得到批准。美国仍然在支持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如美国通过全球环境基金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融资机制,但美国也可能会逐步放弃对联合国环境署的领导和参与。考虑到美国国内政治情况,联合国环境治理改革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任何要求获得国会通过的决议都难以获得批准。

欧盟学者对里约峰会和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评估,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差距依旧存在,全球仍然缺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欧盟对里约+20峰会的期望首先是整合和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整合全球发展目标、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水的利用效率、陆地和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各个方面。在全球制度改革方面,欧盟希望整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和承诺,促进实施可持续行动的方法和能力建设,促进国际合作与加强可持续发展援助、借助公私部门的力量来加强联合国可持续国际机制。

中国学者则提出需要反思文明转型的经济和政治需求,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既是社会的,也是政治的。唯一的方式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原则,以生态社会主义加以修补。这需要通过合作促使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发达国家拥有更好的条件,应当率先引领这种转变。

二、绿色发展的关键议题

里约峰会设计了7个次主题,其中水、粮食和能源是全球治理的热点和难点,也是绿色发展中的关键议题。

欧盟认为1992年里约峰会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教育、医疗和饮水的保障、森林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和加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在解决全球极度贫困、能源匮乏、卫生设施、环境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发展存在地区性的不平衡。特别是在能源问题上,全球仍有13亿人缺乏现代电力服务,26亿人缺乏现代的能源服务,随着经济、健康、环境、性别、城市化的压力加剧,全球能源贫困将会在各个方面继续发展。当前全球环境治理议题的性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治理领域已经不仅仅是孤立的环境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等,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日益紧密。其中核心是水、粮食和能源三种安全要素的互动。由于水、粮食和能源所形成的综合挑战不能通过单个领域的治理来解决,也很难通过一国之力独自解决。因此,如何在资源安全和基本生存权利之间进行取舍,如何在联合国全球治理既有框架内协调三者关系但又避免泛安全化,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印度学者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低碳战略,认为印度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环境变化的威胁没有责任,但却受害最深。发展中国家与全球环境治理休戚相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于消除贫困和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作用。与它相伴的也有风险和挑战,发展绿色经济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并且充满困难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缺少资金、技术和能力构建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降低风险的同时使收益最大化,真正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关切。未来印度需要在20―30年之内保持8%―10%的年均增长以实现其发展需要,但是印度因此会面对严重的污染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国内能源资源在未来 15年左右将会耗尽。印度将通过国际合作、技术革新、发展核能等方式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与会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工业化也没有太广泛的空间,存在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很多问题。中国的工业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需求,存在相当程度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水、空气、城市废弃物)、气候变化、全球不平衡等困境。中国应当注重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能够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极大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匮乏,并且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确保自然资源持续提供人类福祉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服务。

与会非政府组织代表认为里约峰会面对许多挑战:国际谈判进程太过缓慢,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政治领导人缺乏信心,政策措施和激励被投资者认为是不足和脆弱的。对于绿色经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只是讨论平台,需要吸纳相关的非联合国成员参与,包括次国家政府。国家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与金融和经济发展部门进行合作协调,并且促进全球在里约峰会上呈现一个繁荣、可持续的发展愿景。气候集团组织认为,需要提高绿色经济和碳减排的目标,重视商业机构和次国家政府部门在该进程中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商业和政府领导人对清洁革命的信心,更多的权威、有代表性的案例,重新定义绿色转型行动和部门领导者能力。

美国能源和环境学者普遍关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问题。过去十年中,全球能源消耗增长约一半是来自煤炭,主要是由于新兴国家电力消耗的快速增长,因此清洁煤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合作重中之重。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模式也有值得推广之处,如巴西的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尤其值得在全世界推广。

三、创新全球可持续治理机制

与会学者认为里约+20峰会的主旨理念是: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关议题不限于生态环境本身,也对人类价值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国际秩序等发起了重要挑战和深层次冲击。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应当构建有效的全球治理框架,否则可持续发展在地方和区域层面将无法产生实际行动。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资源和环境,资源支撑着世界经济运行,绿色发展应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学者指出,国际环境治理是指规范环境保护进程的各种组织、政策工具、融资机制、规则、程序和范式的总和。由于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遏止环境继续恶化需要国际合作,但现有的国际机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设计更好的国际机制,即改革当今的国际环境治理机制显得非常重要。环境治理离不开社会和经济两大支柱,因此,加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改革(加强可持续委员会、建立可持续发展董事会),与改革全球环境治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代表指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危机难以预测,因为它们是复杂性、不确定性与含糊性相互交织的结果。联合国战略规划须进行改革,其能力打造的重点正日益分布至世界各个地区,做法是设立地区性培训中心,如日本的联合国地区发展中心与韩国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办公室。这样做有助于构建区域性工作网络、利用当地专家的智慧,同时由于不产生旅费开支而节省了成本。

20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也有很多新进展,但也面临压力。中国对里约+20会议的主要政策是:建立在公平原则之上的多样化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包括目标、路线图、资金和技术),为绿色发展设计不同平台和不同水平的合作机制,建设新的全球绿色新秩序。

与会中国学者建议,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首先,绿色经济的主要目标是消除贫困,国际社会应该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反对假借绿色经济之名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援助的条件。第二,发达国家应该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并且作出不懈努力,包括金融援助、技术转移、能力构建和增加市场准入机会。第三,发展中国家应形成和实施适合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国际社会应该协助发展中国家,为其提供教育课程和职业培训,降低社会成本,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补偿。

上一篇: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的内涵与特点 下一篇:1990~溧阳地区婴儿肺炎死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