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语文课堂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时间:2022-09-19 07:10:51

改变语文课堂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改革,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实施素质教育实践和操作的机会,素质教育仍未落到实处,因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远未得到提升和锻炼。目前,语文课堂仍然存在“低效”或“无效”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1)教师角色定位模糊,课堂创新主体没有凸显。(2)教师语言干瘪,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没有兴趣。(3)为应付考试,只教知识点,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忽略,目的性不够明确。(4)教师教学内容只重视书本就文教文,内容狭隘,局限在教材里兜圈,只教考试内容,不考一律不教,没有创新。(5)滥用媒体教学,一味追求时髦用媒体、课件冲击学生视、听觉。我认为,语文课堂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课堂创新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够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为此,他提出了对儿童的“六大解放。”现代生理科学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大脑还有大部分潜能未被开发利用。一个十二岁的儿童就已经基本上达到一个成人的水平。只要进行合理的诱发,学生完全可以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精神,因此,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宽容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灯,挖掘他们的潜能,激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在教学《黄河颂》课文时,我把课堂交给学生,只在备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并请音乐、地理教师和部分学生做评委。教学过程分成三大板块:唱歌、朗读、表演比赛;搜集黄河地理知识、讲述黄河故事;分组讨论问题、相互评价。通过唱、演、说、评课堂实践,实现了自学、互学。学生既受到音乐旋律感染又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既激发了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又让他们了解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特别是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有效地实施了新课程的多元主体评价,实现了评价的民主和平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提高学习兴趣。

反思那次教学,就是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教学才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只会给教师增加沉重的教学负担,也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解放学生,给学生更多活动时空——课堂创新的途径

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是以“授”为中心的教育,把学生限制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刻板划一的训练,学生回归生活少了,接触自然少了。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传统教授法,并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还提出过生活教育,要教育与生活一起教,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的生活教育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获得真知灼见,增长真才实学,就必须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人文社会为舞台,走向“海阔天空”,走进“世事百态”。

三、教学民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课堂创新的条件

民主教育思想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发扬民主,培养一代具有民主意识的人,着力营造“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的氛围。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民主,可以模糊师生的角色界限,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课堂上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教师讲,也可以学生讲。在这个方面,陶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他主张:“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但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只唯实,才具有敢想、善思、有胆有识、敢于“标新立异”的能力。只有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才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才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四、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课堂创新的关键

创新教育要靠创新型教师,靠一流的教育家。如何达到这一追求的目标呢?就要靠教师的不断学习。

1.当代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怎样能成为研究型教师?要认识自己的价值,唤醒自己的研究意识,回归反思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具备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素质。

2.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独特的个性。他应该对当今政治、经济、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他会不停地学习、读书、看报,获取新知识,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

3.语文教师要有激情。语文需要激情,语文应该培养激情荡漾的学生,引导学生走进有激情的生活。那么,语文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投入每一堂课,一进教室就精力充沛、神采飞扬,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用激情去感染激情,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

五、改革课堂评价制度——课堂创新的保障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考试制度的改革,现代的课堂评价应以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为中心,不仅看他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而且看他有多少发现和疑问,解决了多少疑难问题。评价应交给学生,采取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在讨论和评价中发展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劳动。

总之,要改变现实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相信学生并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语文教师个性气质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做主导,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才是生成、创新的课堂,课堂才能“灵动”起来,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

上一篇:“阳光评卷”五部曲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