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装设计与技术专业“厂中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时间:2022-09-19 06:26:32

浅谈包装设计与技术专业“厂中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摘 要: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胜任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包装设计专业力求改革,实行“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改革设计中,包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深入教学改革,与广西南宁市天一包装设计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实行“厂中校”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包装设计一线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厂中校 实际设计项目 岗位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78-01

校企合作是我院包装设计专业实现与社会人才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出满足企业一线实用型技能人才需要的重要手段。我院包装设计课程通过“厂中校”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策划、设计、生产等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发挥了着重要作用。

1 包装设计课程原状

2010年前,我院艺术设计系虽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一定作用。但总体而言,无论是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都有所欠缺。多数仍以参观学习、技术交流,项目设计等合作方式,并没有达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过程共管,共赢等合作局面。

1.1 校企合作内容单一,缺乏实质性校企合作平台

首先,早在2006年包装装潢设计课程已经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同时也是利用了工学结合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一线企业共与6个单位签订了实践实训教学基地的合作。但是合作的教学功能基本上是比较单一的,主要着眼于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整个的合作也主要局限于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在合作内容上也比较简单且不深入,形式也比较单一。

1.2 校企合作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平台,难以实现合作共赢

校企双方在需求关系无法得到平衡,往往都是学校更多依赖从企业得到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技术、职业认知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而企业无法从校方得到人才、专业技术、业务拓展等方面的需要。校企双方无法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需求达到一致,难以搭建实质性的合作平台。

由于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平台,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所拥有的最新的包装设计理念、包装印刷技术工艺、市场需求等信息无法能够在第一时间引入课堂,学生无法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而,学校教师也没有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担任企业设计师,或承担企业项目设计,使校企合作无法达到更高层次,缺乏持续地互动合作机会,很难在人才培养达到共赢局面。

2 实行厂中校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新局面

包装设计与技术专业的“厂中校”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是以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向导,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资源和环境,将包装职业技能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有机结合起来,以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2.1 包装专业开展“厂中校”教学效果显著

“厂中校”教学模式是在2010年开始试点实施,主要与广西南宁市天一包装设计有限公司合作,经过两年的实施,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很大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为学校、学生、企业各方带来了多赢的局面。

在厂中校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按照学校课堂教学形式实施教学活动,并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由企业骨干设计师负责实训教学指导。在教学内容主要从几个方面遴选符合教学要求的设计项目。

已签订设计服务合同的实际项目。根据合同条款要求,结合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特点,制订详细的设计实施方案,按实际设计流程完成品牌包装方案,并由学生向客户汇报阐述设计理念,最后由客户挑选满意的设计方案。

具有特色的设计项目。对不同的内容形式,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的客户,结合区域特色,对现有的企业品牌进行整合设计,并完成实体设计成品。

2010届包装专业的学生在1年的厂中校教学中,一共完成设计项目总数为38项,被企业采纳的有8套全案和22项个体包装设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2.2 实施厂中校教学模式,减缓企业用人紧张局面,提高企业设计水平与服务客户效率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厂中校”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其创造性,学生掌握了包装设计职业能力;企业能够经过系统地强化训练学生,学生发挥了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设计出出乎意料的品牌包装设计方案,提高企业服务客户效率与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 针对于“厂中校”合作的几点思考

从我系包装专业实施了“厂中校”教学模式来看,要充分地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就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重视建立双赢互利的利益驱动机制

“厂中校”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目前,很多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获得技能人才。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要让企业很明确的理解校企合作真正的利益关系。在实践中,要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视为直接的受利者和人才储备,让企业明白这是一项近期的投入,远期的收益。同时,学校也要配合企业工作,派遣优秀骨干教师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设计服务。

3.2 重视学校教师个人关系网络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与企业一起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开发、项目执行等服务,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研究能力水平,提高教师在行业或者社会圈的影响力。现在很多校企合作都是从教师本身的关系网络开始的。我系能够很好地和天一包装公司开展厂中校教学合作,正因为我系长期以来都对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长期派遣骨干教师担任企业设计总监,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3.3 重视学校的引导作用,发挥学校更高层面合作

学校领导要把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就业容量提升到企业稳定因素的高度,为校企营造一个长久合作的和谐好环境。完善校企合作的奖励机制,对在校企合作中卓有成效的教师、系部、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给予教师在个人职称评定提升给以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系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小建.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R].2007.

[2] 马岩.“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2008(1):68-69,114.

[3] 陈学文.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4):228-229.

上一篇:灵魂化蝶翩翩飞 下一篇:从《堂吉诃德》的中文译本看“复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