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国度

时间:2022-05-26 07:49:09

展览时间:2012年7月25日至2012年11月26日

展览地点:香港历史博物馆

独家赞助: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

联合主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陕西省文物局

承办:香港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

秦代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局面,并为日后的版图奠下了基础。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法治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又修筑驰道以确保政令通达全国各地;更修建长城来抵御外族的入侵。凡此种种,都对往后中国历代的皇朝,影响深远。

为庆祝香港特区成立十五周年,香港历史博物馆将于7月25日至11月26日期间举办这个以富创新意念的多媒体节目配合的国宝级展览;届时将会展出约一百二十件(组)由陕西省文博单位借出的珍贵文物,当中包括秦兵马俑,以及难得一见的秦代金玉器等重点展品。展览除了展示文物外,还会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特别视觉效果制作视听节目,让观众置身其中。

秦公

春秋时期 国家一级文物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为大型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贵族祭祀或宴飨时与编磬等配合使用。此铜是秦武公时期器物,共发现三件,形制纹饰完全相同,仅大小有别,身同样刻有一百三十五字铭文,记载秦文公、公和宪公三代的世系。

云纹高足玉杯

秦代 国家一级文物 西安博物院藏

这件玉杯体量较大,装饰华丽,经精雕细琢而制成,应为秦朝宫廷中所使用的器物。以玉作杯,始于战国,但其造型仅见耳杯一种。玉杯在战国至汉代的几个王侯墓葬中也有发现,如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出土有承露盘玉高足杯,但体量均相对较小,杯表亦较为光素。

商鞅铜镦

战国晚期 国家一级文物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镦是平底金属套,安装于戈、矛、戟等兵器器柄的末端。这件铜镦的表面刻有“十九年,大良造,庶长鞅之造殳,声郑”的铭文。十九年为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9年),说明这是由商鞅监制的器物,亦是“商君相秦”的一件重要证物。

彩绘陶双耳壶

春秋时期 国家三级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陶壶呈喇叭形,附有高出器口的兽面大花耳。器表饰有红、白两色纹饰,是秦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这类陶壶在春秋晚期出现,秦亡后消失,多见于宝鸡、西安地区的秦墓之中。陶壶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盛酒和盛水。春秋、战国时期亦用作陪葬品,但仿铜彩绘陶壶出土较少。

青铜仙鹤

秦代 国家一级文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青铜仙鹤刻画细致入微,通体残留少量白色彩绘,表现的动作是仙鹤从水中捕得鱼虾后尖喙离开水面的瞬间姿态,惟妙惟肖。K0007陪葬坑底部用青膏泥涂抹成河道状,河道两侧依次排列有46件原大的青铜水禽,包括鹤、天鹅、鸿雁等,真实地模拟出水禽栖水而居的生活状态,应是秦代中央政府内负责提供娱乐的机构在地下的模拟和再现。

彩绘跪射俑

秦代 国家一级文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跪射俑头顶右侧束发髻,右膝跪地,俑双手一上一下,左手伸掌揽持弓臂,右手紧握弓柄,呈随时射击的动作。原为通体彩绘,经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后,现已脱落近半。从残存颜色可看出,其发髻及发带为朱红色,面部为粉红色,领部粉绿色,手为粉白色,外披黑色铠甲,甲带为朱红色,袍衣为粉绿色,腿部为深红色,脚面为粉白色,方口履为褐色。该俑用色丰富,充份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彩绘骑马俑

战国晚期 国家二级文物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件陶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骑马俑,出土于秦都咸阳附近的秦墓中,较秦始皇帝陵的兵马俑要早大约一百年。马背上没有鞍鞯,骑士头戴风帽,下穿短裤,脚蹬长靴,作胡人装扮。骑士和马整体捏制而成,指印尚在,眼鼻则以刀刻画出轮廓,俑身还保留有彩绘。

箕踞姿奏乐俑

秦代 国家一级文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陶俑呈箕踞姿,头戴软帽,双目俯视,鼻下雕塑自然下垂的“八”字须,唇部以下施“一”字形小胡须,神态安详,面容平和;上着右衽长襦,下着长裤,腰系革带,右腰系一长方形囊,脚穿无纹布袜。双腿前伸呈簸箕状平坐于地,上体前倾;左手微握,掌心向上;右手握拳中空,掌心向下;双手间原执一物,疑为张弦乐器,现残佚。

衔玉环金铺首

战国时期 国家一级文物 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藏

铺首是中国古代一些器物上的附件,多见于建筑物的门上、在青铜器、陶器、瓷器的颈腹处,以及墓葬棺椁和画像石上也常见。这件金铺首为范铸而成,上部为獠牙外露、互相对视的双龙,下部兽面长鼻回卷成环形,衔青玉环,器形虽小,但设计构思独特,工艺精湛,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鞍马

秦代 国家一级文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兵马俑坑出土的战马有两种,一为骑兵用鞍马,一为战车用马。鞍马装备完善,马的大小与真马相似,四肢直立,刚劲有力,两耳如削竹,耳前有鬃花,尾巴成辫形。马背上雕着两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质地似为皮革的鞍垫,上面缀有八排鞍钉。鞍下垫鞯,鞍的两侧及前后两端缀有叶形及条带形的彩带作为装饰。鞍上有扣带盘绕马腹,鞍后有秋攀于马臀,把鞍固定于马背之上。鞍马出土时位于骑兵俑身后,与骑兵俑一起组成长方形的骑兵军阵。

“八年相邦吕不韦造”铜戈

战国晚期 国家二级文物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戈内正面刻“八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十五字,背面横书“诏事”、“属邦”。“八年”为秦王政在位的第八年(公元前239年),为吕不韦任相邦之时。秦王嬴政十三岁即位,尊吕不韦为相邦,号“仲父”,执掌朝政。后来吕不韦受11作乱之事牵连,不再受到信任,最后更饮而死。

小金盆

春秋时期 国家一级文物 凤翔县博物馆藏

这是迄今陕西境内发现最早也是最重的秦国纯金器物,体型较小,应为随葬明器而非实用器。金制容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十分少见。雍城是东周时期的秦国都城,小金盆在雍城秦公陵园南约两公里的秦墓出土。盆在古代被称为“洗”,是餐前洗手的盛水器。

金虎符

战国时期 国家一级文物 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藏

这件虎符造型夸张,卧虎巨目大耳,四腿曲卧,张口欲噬,牙齿外露,背面有扣槽。虎符为古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用品。早期秦国的黄金制造业在诸侯国中居于较高水平,估计是透过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的交往而学习到制造金器的工艺。

铠甲将军俑

秦代 国家一级文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将军俑头戴冠,身穿双层长襦,外着披膊鱼鳞铠甲。铠甲有宽边,双肩、胸前、背后有八朵用彩带扎起的花结。下着两节护腿,足蹬方口翘角履。其身份似为秦代的都尉或郡尉级武官,具指挥、统帅职权。将军俑迄今共出土九件,是已出土秦兵马俑中级别最高者,分着甲和无甲两类。出土时多立于军阵后方或有钲及鼓遗迹的指挥车后方;年龄较长,神态刚毅自然,沉稳平静,表现出身经百战、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是秦朝上层武官的真实写照。

立射俑

秦代 国家一级文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立射俑头顶右侧束圆髻,身着轻装战袍,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其造型为左腿微弓伸向左前方,右腿后蹬,伸向左侧,略呈“丁”字步立姿。右臂横屈胸前,左臂向前伸展,昂首凝视左前方,神情严肃认真。姿势为持弩发射的预备动作。立射俑属轻装步兵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绝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东部,即弩兵方阵的阵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

石铠甲

秦代 国家二级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石质鱼鳞甲,由八百余片甲片组成。甲片小而薄,呈鱼鳞状,由青铜扁条编联而成。上旅甲片为固定连缀,下旅的甲片属活动连缀;上下排的甲片有一定的伸缩度。下旅的活动连缀可以使着甲者灵活地施展战术动作,整体防护力强,在甲胄中级别较高。

上一篇:胡明勇:感谢这些照片 下一篇:灵魂化蝶翩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