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力的系统管控探索

时间:2022-09-19 03:36:46

技术创新力的系统管控探索

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〇六研究所

张德江副总理曾于2009年1月12日批示:在科技领域推行“科技通则”是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建议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研究所积极,应,率先进行了试点实践。为解决“技术创新”评价问题,研究所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对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评价的规范。该规范旨在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技术就绪水平(TRL)以及质量、成本、进度(QCD)等进行管理,建立了TIRL1-13评价标准,可以评价一个科研项目、一支团队或一名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三个系统支撑为了倾全所之力提升技术创新力,研究所系统设计了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表略)。体系“钩稽嵌套,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其中“硬实力”是基础,是创新必须具备的条件,“软实力”是动力,是每个岗位、团队和全所创新的基本动力;“创新力”是灵魂,既要融入每个人的工作中,又要聚集成为可以计量的创新。四层栅格固定为了解决传统事业单位影响技术创新力提升的管理顽疾,研究所建立了现实问题栅格固定框架(表略)。根据“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设计,主要从“院所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企业文化”4个层面固定问题,分析解决。五类指标管理为了对“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研究所主要对现状进行了评估,发现各个阶段均缺乏量化管理指标体系。

为此,建立了以“知、力、功、率、效”为核心环节的创新管理指标体系,加快获取知识以及知识孵化产品的速度。获取情报的管理指标体系确保情报部门、研发人员、市场人员等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准确情报,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将情报转化为项目的管理指标体系确保及时把情报、知识转化为科研项目;技术创新速度管理指标体系确保加快技术成果孵化,保持技术和产品领先;科研项目成本降低和周期缩短管理指标体系确保按照QCD约束条件掌握项目进展;投入与产出管理指标体系确保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大工程”保障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力的提升,研究所制定并实施了“六大工程”,即机制改革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技术基础保障工程、持续发展生命工程、企业文化落地工程。按照“有目标、有措施、可计量、可考核、系统化、重效果”的系统工程方法,将配套政策与措施设计到位、实施到位,并取得良好效果。目的是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规则下确保每个工作分解单元(WBE)的承担者都有动力,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干成事的人得实惠。七个基本素质达标为了提升技术负责人、行政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管理素质,研究所制定了“7个素质”作为标杆(图略),对承担的科研项目用7个术语表达,测试达标情况,与任职挂钩。“八个升级”对标为了在每年的创新计划中落实各个部门的指标,研究所实施了“八个升级”对标(图略)。每个升级都提炼出定性和定量指标,各个部门每年提出升级的指标,并在年度创新绩效计划中规定其中的变化值,指标完成情况与相关人员年度创新绩效的各种奖励挂钩。九个软件运行为了实施提升技术创新力的系统管理,研究所在实践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了计划分解编制、显性提取管理和隐性基础支撑3个层面的9套软件。无论是名词、术语和指标,还是计量、评价和激励,都坚持按照“三化”(标准化、智能化、接力化)和“四全”(全过程、全角色、全界面、全类型)的要求进行顶层设计,通过一套系统、9个软件实现技术创新力系统管理的信息化。

技术创新力提升工程取得的成效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力提升工程,研究所形成了全面创新系统管理的新格局,2009~2011年共实施或完成了管理创新项目200项,对技术创新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形成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齐头并进,系统推进的良好格局。2011年技术创新项目申报达到110项,且申报项目以每年近300%的速度增加。2010年,技术投入指数2%,技术储备指数70%,技术就绪水平5级,专有技术指数达到60%,技术货架指数30%,科技进步贡献率70%。建立了预研、研制、批生产之间的学习曲线,其QCD优化指标达到10%;建立了航天型号研制批次之间的学习曲线,下一个批次的QCD必须比上一个临近批次的QCD指标优化10%以上;科研项目的技术指标纵向(代际之间)保持明显的代差,横向(国内)保持明显的优势。技术创新力驱动了研究所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以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为代表的10余个军民产业融合项目已培育、孵化成熟,陆续显现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研究所已由单一的军品研制生产转变为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武器装备承制范围已拓展到“四大体系、九个系列”,研制周期大幅缩短,飞行试验成功率保持在100%。同时,地(舰)面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年提高,用户满意程度大幅提升。某型发射系统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提升技术创新力,使研究所找到了“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对技术创新力的系统管理,研究所形成了实现规划目标的全方位、全要素系统。全所干部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自身的创新为内涵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践着3个跨越、5个转型、8个升级的规划总路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

上一篇:虚拟化对图书馆监管的实用性 下一篇:房屋设计中的问题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