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新思考

时间:2022-09-19 02:40:48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新思考

摘 要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应在现有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等方面拥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为教师科研、学生学习做贡献。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化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场馆,参考、查阅图书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搞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科研及学生学习服务,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意义与发展历程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意义。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是指高职院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自身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最大优势在于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应在现有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等方面拥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学生学习做出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历程。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发展阶段。

自动化是从高校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开始起步,围绕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采、分、编、典、流展开,是模仿手工操作内部业务处理的,是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2、网络化发展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阶段 。

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网络化的前提,没有图书馆的自动化,就谈不上网络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通信网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网络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阶段。

数字图书馆己成为评价一个高校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将根本改变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在校师生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率,在高校整体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21世纪是人与网络共存的时代,图书馆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是必然的。那种认为图书馆只要能开好门,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就可以了的落后思想,决定了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只局限在改善服务态度,延长开放时间上,满足于被动服务,工作方法单一,缺少活力。信息化建设强调的是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信息化进程慢的高职院校,往往是决策者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不是主动去顺应潮流,更多的表现在不愿意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资,或者仅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评估、检查,购置一些设备和软件,使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始终在初级阶段徘徊。

(二)缺少资金和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除认识因素外,另一根本原因就是资金和信息化专门人才的缺乏。国家每年投入高职教育的经费很少,大多高职院校必须通过自筹经费的办法解决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因此,经费投入不足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又一突出问题。此外,信息化人才是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现代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对于图书馆建设而言,迫切需要懂专业、外语、信息检索等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且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三)软、硬件落后。

1、软件建设观念薄弱。

软件是指资源库,它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强调硬件设备的添置,而忽视资源库建设。有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开始重视资源库建设,但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资源库建设中对资源共享考虑较少;购买了各种数据库,但其中涉及到学院自身特色专业学科和专题的数据库较少;高职院校图书馆内从事资源库开发和研究的人较少,缺乏统一规划,服务水平不高;另外,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机构加强合作与研究的意识不强,文献保障体系也不健全。

2、硬件建设水平落后。

硬件是包括电脑等自动化设备,它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经费不足,领导重视不够,致使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动化装备系统较落后,短期内又无力更新。图书馆的大部分应用软件基本上都是根据本馆的实际工作要求编制的,又受到软件编制人员水平的限制,使得具体应用软件不甚完善,互不协调,盲目发展。数据库覆盖范围又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和重复性,内容单一,规模较小,更新缓慢,且数据标准化程度均较低,不利于数据的网络化共享。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新思考

(一)争取学院领导重视和支持,加强信息化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

要使学院领导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更是院校进行的一场创新和变革。要让主管领导直接参与,直接领导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这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和人才配备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同时,图书馆要提高待遇留住现有人才,并且始终把培养专门信息化人才、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根据需要培养信息技术人员,注重对现有馆员的培训。还要以各种方式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可从大学相关专业中招聘一批热爱图书馆事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学院图书馆人才队伍,为队伍注入创新思维和活力。

(二)重视学院图书馆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如领导、图书情报、数据加工和输入、微机操作、机器的管理和维修等。在开发过程中人才选拔与培训、硬件与软件、设备与数据、使用与维护等问题,对日后系统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由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图书管理,使得系统的工作和习惯发生很大变化,所以要做好思想和业务工作的准备,这是网站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馆藏品种、收藏方式、加工手段、服务内容等方面也发生较大改变。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需要,图书馆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应该刻苦专研新科学、新技术,尽快更新知识结构,学会驾驭现代技术的信息交流工具,才能适应发展潮流,更好地完成工作,发挥图书馆应有的职能。

(三)加强学院师生图书馆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便于师生共享和使用数字资源。数字化文献需要一定知识和技能才能阅读。因此,对读者进行数字化资源使用培训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

1、对学校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首先对全体馆员进行数字化资源使用培训,培训地点可以选择有图书馆专业的国内重点高校,培训的目的使得每一位馆员都掌握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使用知识和技能,每次培训后可以安排考试。考试通过与否纳入工资绩效考核,图书馆馆员掌握了数字化资源使用知识和技能,为院校师生进行培训准备了师资。

2、对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每年邀请一次国内知名数字图书馆如北京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员举办“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培训讲座”, 对学院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使用培训。培训时间集中安排,在培训中,图书馆馆长和全体馆员都到培训现场进行一对一地辅导。参加培训的人员除了听讲,还必须上机操作。每学期开学后,图书馆学科馆员还应到各系、各部门进行个别辅导,保证学院教师和管理人员人人都会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3、对学校学生进行培训。

对学院全体学生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刚入学的新生可以开设“信息检索”课,提高学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另外,图书馆每年都应不定期为学院全体同学开设图书馆使用知识培训讲座,同时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应免费为学生开放,方便学生浏览图书馆资源并随时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要正确认识信息化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要紧扣高职教育的特点,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精心规划、稳步实施、处理好软、硬件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星新、武丹阳、陈昭稳.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索.当代教育论坛,2008(28).

[2]程成.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3]沈治宏.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为例.当代职业教育,2010(3).

[4]姚振坤.图书馆信息化现状及改进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上一篇:公众参与和政策学习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浅析媒体融合下电视媒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