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汉字教学

时间:2022-09-19 01:04:58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汉字教学

摘要:汉字属于众多语言符号中最难学习的符号之一,它以其独特且优美的形象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但又因其复杂难记而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就如何进行汉字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求寻找到汉字教学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汉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20-02

一、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虽然经过了不同时期字形的变化,如今的汉字与古代的甲骨文完全不同,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一直保留至今。汉字所组成的字、词蕴含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记忆,通过它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教授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更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忽视汉字的的教学,必然会使汉语和汉文化相脱节,但在目前的对外汉语发展中,过多的注重了语音的教学,口语课、视听课较多,但字和音一样,需要更多的练习。

汉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般的表音文字字符少,书写简单,可以较快地掌握发音规则,最终习得文字。汉语则不同,确切的说学习者得掌握两种方式:汉语拼音和汉字。汉语拼音的性质与普通的表音文字相似,但在汉语中它只是起辅助作用,真正需要掌握的汉字无论是音、形、义的哪一方面,都很难记住,形和义之间可能还有一点联系,而读音只能靠硬记。因此,大多数人在平常书写中会习惯于用汉语拼音来代替写不出的汉字,以致于阻碍了汉字的习得。

二、汉字教学方法

学习汉语的人群一般可分为两类: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人(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属于非汉字文化圈的人(欧美等国家),另外世界各地还有不少华人华裔,尤其是众多华裔,没有先天的语言环境,有些甚至一点都不会汉语。由于他们对汉字的接触以及熟悉程度的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区别教学,因材施教。下面就根据两种不同的教学对象来讨论不同的方法。

(一)有汉字背景的学生

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汉字了解与熟悉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日本甚至还有很多书法家,因此在书写上的教学难度降低了不少,语音教学则成为重点。下面以日韩学生为代表探讨其教学方法。

由于日韩等国家的汉字在古代时由中国传入的,因此较多的保留了古代的汉字。而现在中国通用的规范汉字是当代使用的、目前是在大陆推行的、以记录普通话为主要对象的、主要适用于日常通用层面的、经过简化和整理的汉字。在日本的汉字中,某些日文常用汉字与我国现行规范汉字形体完全相同且意义基本相同;某些日文常用汉字为《简化字总表》中现行规范简所对应的繁体字。有一部分用汉字构成、可以用汉字标记的词,成为汉字词。汉字词在韩国语词汇中所占得比例高达60%至70% ,但由于汉字词的来源除了从中国借用,还有从日本借用的,很多汉字词与汉语词的意义已经有所不同了。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到其母语的负迁移。

1.汉字强化配合语音教学

由于这些学生对汉字的笔画并不陌生,而且与其母语的文字在书写方式上也类似,在书写练习上相较无汉字背景的学生来说要简单得多。但由于语言的不同,相同的汉字读音不同,哪怕只是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汉语中的发音,因此,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应当以教授汉字在汉语中的发音为主,在练习语音的过程中强化对汉字的记忆。

2.同音字和形声字的教学

在汉语中,同一个音节可以有多个与之对应的汉字,这就使得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在这些同音字中形声字又占了多数,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声符,如“密、蜜、泌、秘”。这是许多学生所遇到的难题。将这些同音又有些形似的字放在一起教学的话,由于声旁的数量多,记忆负担大,很容易使学生弄混。因此在已进行了一定的读音教学的基础上,应重视形声字形符的表义作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形符来了解字义,加深印象,通过形符明白造字理据,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二)无汉字背景的学生

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由于对汉字完全陌生,一开始接触汉字时,可能会因为写不好、读不准而受挫,对汉字产生排斥,所以,首先应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毕竟学习汉语的人群中有大部分是因为经商、工作的原因,有了充分的兴趣才能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在介绍汉字起源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汉字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到今天的样子的,汉字最初的形状是怎样来的,是怎样表达意思的。在介绍汉字演变得过程中同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表意功能,特别是象形字和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象形字入手,在学生已掌握的字的基础上,以一个字为例,先让学生发挥想象或联想,并通过一定的诱导,得到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先解释正确的答案并要鼓励答对得同学,然后将其他得答案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了解一些字形相近的字,通过字的起源于意义的解释,也可使学生印象深刻。当然,这要求老师备课相当充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在对汉字起源的学习中,不但兴趣培养起来了,对已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在教授汉字的实际课程中,就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外语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其与自己的母语相联系或进行对比,他们的母语和固有的学习经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母语的迁移在外语学习中影响巨大,尤其是成人。因此,如果能在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之间找出一些共同点而后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学生有共同的母语或者掌握某种共同语言为前提),那么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好,下面就以英语为例。

从文字的角度来讲,汉字与英语文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汉字的偏旁部件与英语的字母相似,汉字整字与英语单词相似,一些汉语合成词与英语的合成词相似。

1.偏旁、独体字――字母

汉字偏旁可以是一个独体字,也可以是笔画,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英语字母是构成英语单词的基础,通过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字母组合构成了成千上万的单词。从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首先可以教独体字和可以构成字的简单部件,一些独体字在合体字中的变体也应同时涉及。例如,“灬”、“饣”、“亻”应与“火”、“食”、“人”来配合教学,因为这些部首本身都是具有意义的,如果与本字脱离,就会让人难以理解,而掌握了本字、理解了其意义,也就自然不会将这些部首认为是“奇怪的图画”。这也会有利于之后合体字的习得。

2.整字――单词

整字是汉语文字的基本使用单位,在习得了偏旁和独体字之后,合体字的教学首先在书写上更容易掌握;单词是英语文字的使用单位,也要在识记了26个字母后才能开始背诵并记忆,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单词的意思可能需要不止一个汉字来表示,这属于语言的范畴。一个合体字会由几个部件构成,相同的几个部件按不同的结构组合会构成不同的字,但并不能随意的构造,否则将结构搞错了,写出来的也就根本不是汉字了,因为这样学生就会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换一个组合就不成字了,例如有时学生会把“另”写成左右结构或将“口”和“力”的上下位置颠倒,这是没有明白结构在汉字中的重要性。在英语中单词是线性排列的,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字母间左右位置之间的混乱,例如:“eat”和“ate”,虽然字母相同,但意义不同,前者是“吃”的一般式,后者是“吃”的过去形式,因此可以通过字母顺序不同而造成得单词错误来对比汉字结构不同造成的错误,使学生注意到在汉字中结构的重要性就如同单词中字母的顺序不容有错是一样的。

此外,形似字教学也是一大难点,如“辩”和“辨”就很容易被弄混,在《说文解字》中,对“辩”的解释是“治也。从言在g之f。”对“辨”的解释是“判也。”在英语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prosector”和“prosecutor”,只是多了一个“u”,前者的意思是“解剖员”,后者的意思是“人”。但是汉字相对于字母具有一种优势,就是在汉语中尤其是重要的偏旁具有其自身的意义,而一个字母是没有意义的,就如上面所举的“u”。对于“辨”和“辩”来说,区别了它们的部首的意义,两个字也就容易区分了,前面在学习偏旁时的效果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最后,好的老师和教学方法若能配合一套内容和结构都很完善的教材,教学效果将更好,因此设计并制定好几套完备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中,一般有几种观点:有人都认为应当先从笔画教起,因为笔画是汉字最基本的构成,但是由于笔画大多都是抽象的,外语中也没有专门的语言能形容它们,教师应当如何解释才能使学生理解呢,例如“风”的第二笔与“儿”的第二笔写成一样的话又会怎样呢。所以,在起初,不应该排斥学生将汉字看成图画的现象,这是汉字的固有形象给人的观点,不可避免,但很多方法是将汉字在字形上看成图画,如“哭”被解释成两只大眼睛在流泪。这虽然能使学生较快地记住所学习的字,却违被了汉字本身的意义,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汉字之初通过描画汉字来熟悉字的笔画、结构,增强字的“笔感”。因此制定教材的时候,同时也应配备一套教师用书,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书中,还可将口语教材与汉字教材联系起来。通常口语中最早习得的都是“你好”、“谢谢”之类的日常用语。这些字相比于一些复杂笔画来说,学生更熟悉、更容易习得,而且从意愿上来讲,学生也更愿意练习这些字。从在这些字的练习中,也可以逐渐掌握“点”、“横折”、“竖构”等常见笔画,然后在从字中兼顾笔画教学,学生对它们已经熟悉了,学习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赵金铭等.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赵明德.全方位加强汉字教学[C].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A].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海丽.从汉字和拼音文字比较谈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J].理论观察,2000(3).

[4]卢红艳.对外汉字教学初探[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5)

[5]邵文利,杜丽荣.中日韩常用汉字规范异同考[J].学术界,2005.

[6]张光军等.标准韩国语1[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7]王淑华,资中勇.重视意义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3).

上一篇:如何有效提高数码钢琴教学水平 下一篇: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