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思路

时间:2022-09-18 10:57:07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思路

建筑节能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和资源能耗,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当务之急。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能源的紧张形势在我国已十分严峻,可能会威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在资源如此紧张的状态下,住宅建筑能耗却占了全国能耗的32%。我国建筑住宅能耗呈现的特点是总量大、比例高、能效低、污染重,钢材消耗量比发达国家高出10到25个百分点,卫生洁具的耗水量要高30%以上。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基本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和,但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预测在未来的15年即到2020年,我国还将建成约200亿平方米建筑。如果再不采取节能措施、不推行建筑节能材料,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建筑所消耗能源的3倍。

建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7个省市中按5%的比例抽调2005年的新建建筑,北方90%的住宅建筑按节能标准设计,但只有30.6%实现了设计标准;中部地区仅19%的建筑按节能标准设计,其中14%得以实施;南部最差,只有11.2%的住宅建筑做了节能设计;在南北交界地区,节能设计占58%,不过施工验收后只有23%按设计完工。因此,推行建筑节能,在我国有很大的空间。

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大多数地方政府未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未将其作为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筑节能本来是亿万群众的切身事业,但是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形成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基本认识,还不了解建筑节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人们在购房时,很多人不懂得也不关心建筑能耗的高低,没有对房屋节能性能的选择和监督,导致相当一部分缺乏社会责任、守法意识淡薄的开发商和供应商钻了空子,同时也逃避政府的监督。加之一些地区的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为追求“政绩”,只注重建筑数量和规模,放松或放弃了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

二是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配套,扶持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我国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但未制定对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因而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建筑节能涉及国家和政府多个部门,也涉及到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如设计标准、建筑材料、供水供电等。单靠哪一个部门都很难实施,应有相应的职能部门牵头,加大协调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体系,并组成强有力的政府权威的综合监管机构。

三是缺乏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但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筑节能如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360亿平方米,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四是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成熟的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产品的支持,但是,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产业群体,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需要大量成熟可行的技术和产品作为支撑,但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很不够。近年来,我国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导致建筑的科技进步滞后,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

推进节能工作发展的建议

当前,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我们要抓住有利契机,在三个方面做好文章,把建筑节能工作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能建筑不仅质量优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设计并构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性化建筑。建筑节能工作不仅仅是能源的节省,还涉及到占用和消耗的其它资源,如水、建材、土地等。作为主体能源的化石类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消耗规律和利用效率,产生更大的节约效能,重视使用能源不致造成对环境和人类的污染。

二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开展建筑节能,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

在开展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时,要推广和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制适合当地需要的节能产品目录。要关注世界建筑节能与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不同气候特点下建筑围护结构的热舒适性与能耗的关系,研究不同建筑气候区内朝向、间距、体形、高度、绿化与节能的关系,以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采暖、通讯、空调、采光、照明等节能设计技术,特别要重视研究智能建筑技术和生态建筑技术,研究开发多种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密封技术、微通风技术、屋顶保温隔热技术、环境绿化降温隔热技术等。空调系统节能要研究减少冷负荷技术、热转换效率高的多功能家用热泵空调机组、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利用地热资源进行集中采暖和制冷技术、热回收技术及冰蓄冷技术及设备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结合装修、改建及扩建进行,解决冬季结冻与夏季过热的现状。太阳能利用应研究利用建筑物窗户、窗帘、窗板、墙体及光伏电池等设施,收集太阳能热,减少失热和贮存热量的技术,以及太阳能热水器与节能建筑协调一体的技术等。资源再生利用应研究开发粉煤灰、工业废料、农副产品废料、建筑废料在建筑中利用的技术。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应研究开发适应节能设计及节能监督管理的计算机软件,满足建筑能耗分析、门窗及其他建筑构件中热工分析、围护结构温度场及热桥分布,以及进行技术方案比较及经济分析的需要。同时,开发建筑节能有关网络技术和站点,以利于资源信息储存、传播、查询及通讯方面工作的提升。

三是建立健全法制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建筑节能涉及建材、煤炭、电力、天然气、石油、轻工、家电等许多行业,存在着职能交叉问题,需有法律统一协调,以规范建筑节能工作。还要健全建筑节能的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与企事业单位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理顺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二者的关系以及供热体制改革与墙体改革协调推进的关系。

要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可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提前实现或实施高于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对于超额完成节能改造任务的给予政策扶持和经济上的奖励;加大政府对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从科研和项目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建筑节能工作。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应用研究。

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力度,全面实现供热的量化、市场化和货币化。要像用水、用电一样,实行谁用热谁付费,自主调节室温,按量计费的管理体制,改变传统的按照面积计费的粗放的、不节能的现状。

此外,还要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经济手段与节能宣传双管齐下,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此如对节能建筑的收费和税收给予优惠政策,在旧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暖收费制度改革中,用户、产权单位、供热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必须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单位、个人共同负担进行。

上一篇:中国“保险侦探”亮相 下一篇:欧洲皇室的“龙袍”和“凤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