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8 10:47:56

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 要:在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医药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在介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阐明了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药物流;制约因素;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6432(2007)32-0040-02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suggestions of medic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Xie Ming Liang Xu Guan Baichu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explosion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the lagging of medical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the bottleneck of medical economy. It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at the medical industry pays. Adopting the compare-analysis and sum-up methods,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th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its restricting factors, clarifies the reason why the medical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falls behind, finally puts forward poin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Medical logistics; Conditionality factor; Development

一.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现状

1.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这为我国医药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多的医药批发、零售连锁企业开展了配套物流设施的建设。

2.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的数量大、规模小、利润低――与美国比较

(1)医药物流的运作模式比较

美国医药物流行业的运作模式(如图1)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全球一体化的采购模式、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目前的国内医药物流行业模式(如图2),从整体来讲还不够规范,而且医药的消费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随着医药物流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出现一些大型批发、连锁企业,以及医药“平价超市”,几十年来一贯制的生产厂家、批发商、零售商的三级分销售模式也将被打破。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医药批发零售企业的运作状况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费用率高,利润率低。

3.我国医药物流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

长期以来国内医药企业重生产轻物流,往往忽略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这大大增加了医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入世后,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平均关税率从2000年的14%下降到2003年的5.9%并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和医药服务的市场。外商可在我国从事医药商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医药流通市场开放给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2]

二.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医药物流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流通体制不完善。我国医药市场缺乏宏观调控的引导和市场准人条件的限制,医药物流管理的体制尚未建立,对医药物流政策法规和管理还不完善,加上药政权与药事权的分离、地方保护政策等多种因素促使产生大量医药批发企业,从而导致我国医药批发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资金不足、流通秩序乱、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等。

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我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制药企业小、散、乱、多,产品低水平重复,创新能力低下。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中90%以上为小型企业, 全国医药企业前10强销售收入合计为553.69亿元,只占行业的23.07%,占重点企业的27.20%左右。最大的企业上海医药集团的年销售额接近290亿元,仅占国内医药市场的份额的9.5%。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导致了医药企业的供应链和第三方物流都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我国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较低。在美国,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相当发达,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都能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数据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而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此外,在发达国家所有药品销售包装上都有统一的条形码,编码技术的使用,使物流中心数据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动态数据集合,这是物流配送标准化的关键。

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管理人才匮乏。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医药流通企业也逐步向大型化、实力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企业纷纷将大力发展医药物流网络作为面对未来市场竞争的战略,但是医药物流人才的紧缺却越来越成为了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往往需要的是那种既掌握药品经营管理知识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物流管理颇有研究的人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意味着医药物流人才紧缺的矛盾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缓解。

三.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对策

1.深化我国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改革。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在如下几方面努力:

(1)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物流企业转型。

(2)做好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 对医药物流中心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3)完善医药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医药流通体制。

(4)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

(5)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力度。

2.推进企业进一步重组联合,发展“一体化战略”经营。利用资产重组、管理重组、技术重组等各种方式联合,通过市场来形成一批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公司。例如,2002年金陵药业和南京药业联合成立了南京医药产业公司,合并后其在医药流通市场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2005年中国医药商业公司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年销售额80亿元人民币。

3.加快医药物流标准的建设和应用,积极发展电子物流,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国家药品编码,从而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和应用。信息的传递在医药物流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电子物流就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物流信息网络加强了用户与供货方、供货方与供货方之间的信息联系,它在为生产企业提品及客户服务需求信息的同时,也为医药商业企业及时反馈市场动态。

4.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医药企业都自有一套“大而全”、信息闭塞的物流系统,造成了大量的人力浪费和设备闲置。随着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购买第三方外包物流服务,将企业自有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有机合理地配置起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加快医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达到l60所,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但既懂医药又掌握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却少之又少。为此,在高校开设医药物流专业势在必行。湖北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分别于2005年、2007年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医药物流方向,为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迈出了第一步。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红丹,李锦飞.试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6:50-51.

[2] 孙晓丹,孙婷,马灵芝.我国医药业物流现状及发展分析[J].物流科技,2006,29(130):61-63.

[3] 徐埏,唐尧. 我国药品编码建设的发展[J].华西医学,2007,1:207-208.

上一篇:对作业成本法在物供企业应用的现实思考 下一篇:物流过程中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