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18 07:34:07

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领导力概念最早是由Charles・S・Manz(1983)提出来的,他把自我领导力定义为影响个人自我方向和自我激励建构的过程。自我领导力包含三大策略,即行为策略、内在动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自我领导力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替代管理学中的自我管理概念,目的是寻求使组织达到超级领导,最终获得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大化。Gregory・E・Prussia,Joe・S・Anderson和Manz在总结以往自我领导力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西北大学为个案研究发现,自我领导力策略能被用作开发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和间接影响绩效的训练计划的指南。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和公共部门,涉及教师的有关研究较少。与此同时,现有的教师工作绩效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教师群体中,很少涉及中小学教师。就目前有关教师绩效的研究当中,针对教师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影响教师绩效的因素包括系统和个人因素,尤其是对个人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认识到教师的个性、知识、技能、经验和动机等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现有的教师培训计划也主要是以这些因素为基础而设计的。但是,这些因素很少涉及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策略。然而,管理学中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行为过程中的行为、认知策略会影响工作绩效。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大胆提出假设,即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其工作绩效同样存在显著正相关,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职业中学为个案,采用等距取样的方式,选取了30名教师样本,并以同样的方式在每一名被选取的教师所带的班级选取30名学生样本。这样共有30个教师样本和900个学生样本,教师和学生问卷统一采用集中填写方式完成。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份;发放学生问卷9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46份。教师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女教师16人,占53.3%, 男教师14人,占46.7%。

2.研究工具

(1)自我领导力测量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李晓蕾(2006年)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实证研究――以北师大为个案》中引进的自我领导力测量问卷(Self-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SLQ),来对教师自我领导力进行测量。这一问卷是由Anderson& Prussia(1997)编制和发展的。SLQ由50道题目组成,它测量自我领导理论的三个基本策略,即关注行为的策略、内心动机的策略、建构性思维的策略。SLQ是五项维度量表,从1~5分别代表一点都不正确、有点正确、比较正确、大部分正确、完全正确。根据Anderson和Prussia(1997)的测量结果显示,在自我领导量表中,问卷对自我领导力三个维度的策略检测的信度alpha值都大于或接近0.7,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教师绩效测量问卷。对于教师绩效的测量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蔡永红(2001)的博士论文《教师职务绩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所开发的量表。该量表共有30道题,涉及六个维度,分别为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教学价值与师生互动,采用的是五项纬度,从1~5分别表示总是不如此、大多不如此、偶尔如此、大多如此、总是如此。该问卷的检测信度α系数为0.901,问卷信度良好。

对所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斯皮尔曼相关法求出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其工作绩效总体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情形。从结果可以看出,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其工作绩效有显著相关性,除了工作绩效中职业道德维度与自我领导力各策略的相关性不显著外,自我领导力各策略与工作绩效其他维度都有较高相关性,以下将分析自我领导力各策略与工作绩效各维度的关系。

1.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其工作绩效的关系。自我领导力各策略与教师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教师的行为策略与绩效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98,其次是内在动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强化策略对工作绩效很重要,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构建内部动机、发现工作中的快乐和建构积极的思维方式对工作绩效都起着重要作用。

2.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在自我领导力中,三个策略与教师工作绩效相关不是很明显,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还是通过思想认识达到的一种内在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职业道德在职前就形成了,后期的工作经历对此影响不是很大。

3.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教师职务奉献的关系。自我领导力三大策略都和教师的职务奉献高相关,行为策略为最高,其次是建设性思维策略和内在动机策略,说明教师的职务奉献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状况。

4.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教师助人合作的关系。自我领导力三大策略与教师的助人合作都有显著相关,内在动机策略为最高,其次为建设性思维策略和行为策略,说明教师的助人合作行为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内在动机,如果教师将与人合作看作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助人行为就更为积极。

5.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教师教学效能的关系。自我领导力三大策略与教师教学效能都呈正相关关系,行为策略与教师教学效能相关最高,其次是内在动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说明教师的教学效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

6.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师生互动的关系。自我领导力中的内在动机策略与师生互动具有高相关关系,达0.729,说明教师的交往动机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建设性思维策略和行为策略也与师生互动呈现正相关关系。

7.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教学价值的关系。在自我领导力三大策略中,行为策略与教学价值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内在动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并都呈显著性,由此可知,教师的教学价值的实现主要依靠其教学行为,不断自我强化的教学行为能带来更高的教学价值。

四、研究结论

中学教师的自我领导力水平与其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在自我领导力三大策略中,行为策略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度最高,其次是内在动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在绩效的六个维度中,除了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自我领导力的三大策略相关不明显,其他维度都与三大策略有显著相关,行为策略与职务奉献、教学效能和教学价值相关度最高,内在动机策略与助人合作和师生互动相关度最高。

五、讨论与建议

许多研究发现,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既有学校层面的因素,也有学生层面的因素和社会、学生家庭的因素,还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但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学校和教师最能直接控制的就是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的因素。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个人背景因素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其中教师职称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教师的自我领导力水平也与其工作绩效有显著相关性,因而,就为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途径。

1.学校要重视教师自我领导力的培养。为了保证办学质量,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的工作绩效,也一直在尝试通过不同途径来提升教师的工作绩效,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对教师进行从学历培训到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教学技能培训等,但很少涉及到教师本身的领导力的培养。根据本研究,可以看到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自身的领导力。因而,学校在设计教师培训方案时,应该关注教师自我领导力的培养,开发一些自我领导力培养课程,支持教师的学习。

2.完善教职工职业规划,提升教师自我领导力。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不同年龄段和教龄段的教师在自我领导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都没有表现出线性关系,但可以看出刚入行的教师和已经步入职业晚期的教师自我领导力的总体水平会偏低。因此,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自我领导力水平首要的就是在新教师进入学校后帮助他完善好职业生涯规划,使新教师自身更容易融入新环境、了解新行业,也为其提供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学校在教师培训时能够按照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给以指导,如在新教师入岗培训时就应该强调行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的培养。

3.进行教师轮岗,提升教师自我领导力。从自我领导力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对个人自我领导力元技能影响最大就是工作责任,随着对工作责任的深入认识,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个人发展,其自我领导力水平往往较高。因此,学校可以最大可能的施行教师的轮岗制度,如:不同年级教师的定期轮换教学,让教师进行一些行政事务管理。

4.增强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升教师的自我领导力。自我领导力策略是可以学习和经过练习养成的,基于不同职称和担任行政职务情况带来的教师自我领导力的不同,同时,年龄和教龄等不同的教师的自我领导力也会有所区别,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学校内部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来增强教师的自我领导力水平。学校可以创设条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在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以增强不同教师的自我领导力。

(作者单位:1.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完全小学 2.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上一篇:高中物理会考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大气磅礴细处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