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4 07:10:31

高中物理会考教学的几点思考

应现代三维课程目标理念要求,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高考所属高考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采取了会考制度。会考科目要求学生要识记某些现象,简单运用某些规律。这两个要求远不如高考学科理解知识、灵活运用规律的要求高,所以会考科目在高考这一主体目标面前显得相当渺小。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因感觉有一定难度,不愿意投入学习。

物理学科具有一些特殊性――现象抽象、理论抽象、逻辑和计算思维严密。所以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方面较其他学科而言相对困难。相应地,在高中物理会考教学出现了如下一些误区。

一、教师主观降低要求,教法单一

面对会考,教师们只讲会考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原本应该平时做的物理实验放到会考实验时才做,使得这门课的开设形同虚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引入教学创新。

1.授课内容创新

教师可以结合与社会热点、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去观察自然界、生活、社会,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新信息,并且与课堂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授课形式创新

将单一传统讲授课改为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可由实验补充的内容,可以先问题后实验、先猜想后实验;对新概念、新规律的教学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归纳”的模式,即由物理情景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讨论和分析,最后学生或教师总结;对曾学过而现在需要加深、巩固的知识可以采用“自学――提问――分析归纳”的方式;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采用专题讲座或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学校进行科技活动。

3.作业形式创新

将知识型作业改为能力型作业。基础知识采用小结形式实现线索联系,基本规律采用习题点面结合方法加以熟悉和运用,基本现象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将封闭型作业改为开放型作业;作业要少而精,选择、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比较、相互观察的形式对作业进行评改;将随机型作业改为能力限时型作业,把知识针对性强的作业定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段时间,并当堂评改。

二、教法按书就班,缺乏灵活性

教师按书就班,上课时教师讲、学生听,像这样毫无生气的育人环境,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反映学生主体为原则。

1.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的学习从根本上说是学习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长期的传统教学通常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内在潜能的开发,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就需要利用学科特点,利用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寓乐于教、寓美于教、寓精神于教。

2.引入高新技术的介绍,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

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物理情景外,还可以引入如“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有关知识,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时候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或组织教学过程,可预先让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授课的相关环节,如一些演示实验,然后安排他们在上课时向其他同学展示和分析,使他们体验到异乎寻常的成就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极大热情;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势,利用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采用模拟手法,通过声音、图形、动画,给学生展示未知事物的形态、现象以及发生过程的新奇现象,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它应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求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培养更多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观点。高中物理课程其实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由此,应该将它予以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益匪浅。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中学教师自我领导力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